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题

发布 2020-03-30 20:58:28 阅读 6041

小学六年级科学试题。

满分5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

2、在适宜的温度下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物体在和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4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的生长发育过程。

5、地球赤道周长是千米。地球赤道半径是千米。

6、、地球的内部由外向内分为。

7、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类是。

8、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和接触。

9、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英雄是苏联航天员中国第一个升入太空的是。

10、东汉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方位的仪器。

11、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产生沉淀或气泡、 等现象加以判断。

二、判断题 (每题0.5分,共7分)

1、汶川大**发生于2023年5月12日,震级7.0级。(

2、细菌不会制造食物,也不需要“吃”食物。(

3、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重力磨蚀、搬运过程叫侵蚀。(

4、因为霉菌使馒头、衣服等物品发霉,所以霉菌对人类没有一点好处。(

5、细胞体都是非常小的,都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6、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7、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8、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9、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10、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11、植物、动物的细胞是完全相同的。(

12、**灾害可分为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

13、张衡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的人( )

14、自行车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

三、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8分)

1、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光线比较暗,应使用反光镜的( )部分。

a、平面 b、凹面 c、凸面

2、( 年,苏联发**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1957 b、1961 c、1969 d、1976

3、下面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 (

a、生鸡蛋变成熟鸡蛋 b、面粉做成馒头。

c、火柴燃烧 d、铁水变钢锭。

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的是( )

a、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b、我国张衡。

c、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d、英国科学家胡克。

5、人类的哪些活动不会改变地表( )

a、拦河筑坝 b、种植庄稼 c、开采矿石 d、围海造田。

6、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的运动 b、地下的温度太高 c、人类的活动。

7、“脓”就是死亡的( )和病菌等的尸体。

a、红血球细胞 b、白细胞 c、神经细胞

8、我国唐山大**发生在( )年。

a、1967 b、1976 c、1980

四、连线题:(3分)

微生物弗莱明。

青霉素胡克。

细胞列文虎克。

五、实验情景设计:(6分)

1、请你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

材料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

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2)让船在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

我的发现:先看见___再逐渐看见___出港的船只,则总是___先消失,然后___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0.5*6=3分)

结论:地球是1分)

2、小红在路边捡了一块小砖块,用镊子夹着在家里的炉灶上加热,然后再放到冷水里,反复做了几次,小砖块会( )在大自然里,大岩石也有类似的情况,这是( )现象。(2分)

六、简答题:(6分)

1、当**发生时,你怎么保护自己?(3分)

2、怎样减少病毒和致病细菌的传播?(3分)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期中试题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 上 期中试题。一 填空 24分 1 细菌 霉 病毒是不同种类的 2 利用细菌可以3 物体在 和 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4 细胞有不同的 和 5 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6 在长期的 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7 地球赤道半径是 千米。8 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

六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题

一 我会填 每空1分,共20分 1 根据植物茎的结构不同,将植物分为植物和植物。2 我们可以用的方法了解植物体内部的构造。3 银杏是我国特产,著名的植物,果实具有极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4 根据有无脊椎把动物分为动物和动物。5 病毒比细菌小得多,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6 香菇味道鲜...

六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题

姓名得分。一 填空 11 2 22分 1 滑轮在生活中的运用,如 旗杆顶端安装的是吊车的吊钩上随生物一起移动的是大型起重机上安装的是。2 像铁塔那样骨架式的构造通常叫做结构。3 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简单机械原理,如脚踏板 大齿轮和小齿轮 自行车把手等运用了原理,刹车运用了的原理。4 材料的宽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