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培训讲稿

发布 2020-03-28 13:29:28 阅读 4220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本单元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关于生命的共同特征的以下内容要求来建构的:

3.1 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3了解病毒也是生物中的一类。

3.4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使学生了解微生物世界,知道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有意识地应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指导自己日常生活的重要单元。

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离不开观察工具一显微镜,学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个形态不同、功能各异的细胞。数以亿计的细胞构成了肉眼可见的动物体、植物体。然而,由单细胞或多细胞构成的原生动物、藻类、细菌、霉菌、真菌,它们真实存在,却不易被我们发现。

更有甚者,体积极其微小的病毒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但正是这一个个小小的生命共同构成了显微镜下的微生物界。微生物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足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在这一单元里,我们将引领孩子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查阅资料了解微生物,**实验接触微生物,使孩子们在研究神秘的微生物世界的同时,发现秘密、掌握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部分:显微镜下的微生物世界。主要引导学生利用显微镜初步认识生命世界的另一大类——微生物世界。

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学习通过显微镜发现水中有微生物。知道微生物形态多样,分布广泛。使学生体验到生命世界的神奇。

激发学生探索生命世界的欲望。

第二部分:细菌、霉菌和病毒。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做酸奶的活动,初步了解细菌的存在。

知道细菌也是微生物,它们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对人类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引导学生研究物品发霉的原因,进而认识和了解霉菌类。通过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使学生**霉形成的基本条件,使其能解释生活中的发霉现象并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了解病毒也是一种微生物,知道它对人类的危害,关注人类对病菌的研究和防治,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第三部分:搭建生命体的细胞。主要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去深入到细胞水平认识常见动植物体内的细胞,知道生物体的构成单位是细胞,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作用。

使学生初步接触细胞生物学的知识,意识到人类对生命的探索过程。

1.水滴里的生物

教材分析 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离不开观察工具——显微镜。本课教材将引领学生利用显微镜深入到微观的生命世界——水滴里的微生物家族中。微生物是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一大类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命,高至12000米的高空,深至10000米的海底,以及江、河、湖、溪中都有微生物,它们和动物、植物共同组成生物大军,使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

本教材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采集来的水样。教材安排这一部分的意图在于首先让学生依靠感觉器官直接观察水样,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其次,通过组织学生描述水样,使其学会用颜色、气味、透明度、是否有杂质和泡沫、黏稠度等方面全面了解水质,并为进一步认识水中的微生物激趣激疑。

第二部分:用显微镜观察并描述水滴中的微生物。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首先,本课编排了指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活动。其次,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一滴水。这滴水我们可以从不太深的湖泊、池塘或积水已经三天以上的泥坑中提取。

在一滴水中,能够找到几十个微生物,其中既有动物也有植物,它们之间的区别相当大,较之苔藓和枥树、鱼和哺乳动物之间的区别还要大。水滴中属于植物界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就是水藻(红藻、蓝藻、绿藻、硅藻等);属于动物界的微生物中主要有原生动物和轮虫类,最常见的有轮虫、变形虫。此外,还有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芽孢杆菌等。

除病毒外,微生物都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构成的,在显微镜下能够看到它们的细胞结构。根据此特点,可让学生对水中微生物进行描述和画图,从而认识几种常见的水中微生物,体验生命体的奇特。

第三,教材编排了科学史的故事:列文虎克和他的单片显微镜。列文虎克自幼学习磨制眼镜片技术,热衷于制造显微镜。

他制造的显微镜其实就是一片凸透镜,而不是复合式显微镜。不过,由于他的技艺精湛,磨制的单片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将近300倍。当列文虎克把他的显微镜对准一滴雨水的时候,他惊奇地发现了其中令人惊叹的小小世界:

无数的微生物游弋于其中。他把这个发现报告给英国皇家学会,引起了一阵轰动。

第三部分: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教材提供了四种微生物的**,这四种微生物分别是:

变形虫、啤酒酵母菌、大肠杆菌和流感病毒。变形虫属于原生动物,大多生活在不太流动的浅水中,通常可在浸没的植物或其他物体的黏性沉渣中找到。它的主要特点之一是随着原生质的流动,体形经常变化,故称变形虫。

酵母菌属于真菌类,主要分布在果实表面以及菜园和果园的土壤中,空气和一般土壤中比较少见。酵母菌有很多种,腐烂的水果散发出酒味,就是由酵母菌引起的。教材中提供的是啤酒酵母,其中有两个啤酒酵母已产生芽,可以进行无性出芽繁殖。

啤酒酵母在发酵工业中应用广泛。大肠杆菌是生活在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埃希氏属细菌。该菌外形杆状,周身具鞭毛,能运动,往往在初生儿或动物出生数小时后即进入肠道。

除某些菌株能产生肠毒素,使人得肠胃炎外,一般不致病。大肠杆菌能合成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k,但当人或动物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或大肠杆菌侵人人机体其他部位时,可引起腹膜炎、败血症、胆囊炎、膀胱炎及腹泻等。大肠杆菌生活在入和动物肠道中,不生活在水中,如果在水中发现,说明水被粪便污染。

卫生学上常以大肠杆菌作为检查水源是否被粪便污染的指标。病毒是一类十分特殊的生物,病毒个体很小没有细胞结构,一般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教材中提供的**是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具有多形态,有的呈丝状、有的呈杆状,但一般为球形,是引起流感的病原体。在认识了几种微生物后,可以总结出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的体表和体内……都有微生物在活动。

2.做酸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继前一课了解了微生物之后,指导学生认识微生物中的一种细菌。细菌的分布十分广泛,空气、水、土壤、人体**的表面甚至在身体内部,都有它们的踪影。但由于它太微小了,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直接看到它。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细菌全是有害的,实际上危害人类的细菌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细菌能和我们和平共处甚至为人类造福,本课教材从孩子们喜欢的做酸奶活动开始,引领孩子们去认识细菌。

教材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自己动手做酸奶。酸奶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喝的营养晶。

酸奶除味道为很多人喜欢外,特别适合那些喝牛奶后胃部不适甚至腹泻的“乳糖不耐受症患症”患者。选择酸奶来代替牛奶是由于酸奶中含乳酸菌,牛奶中的乳糖可被乳酸菌发酵转化成乳酸,乳糖不耐受患者饮用酸奶不会出现腹泻症状,正好解决了这一部分人喝牛奶可能产生的问题。学生对做酸奶的活动会非常感兴趣。

制作酸奶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五点:(1)在250克鲜牛奶中加入1~2勺(普通勺)白糖,煮开几分钟;(2)恃牛奶冷却到35℃~40℃时(相当于人体的温度,如果用水温计测量温度,那么在测量前一定要将水温计用开水杀菌),加入两勺酸奶(勺子要用开水杀菌),仔细搅匀;(3)将配制好的牛奶倒进消过毒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4)保温8小时左右后(在此过程中,保温容器盖子不要打开),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5)制好酸奶后,要及时放入冰箱冷藏,并且不能存放太久。

注意:在制作过程中,所用到的器具都要进行消毒。

第二部分:认识细菌,解释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这部分教材首先介绍了细菌的有关知识:

第一,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大小),只有用显微镜的高倍镜才能观察到。从形态上看,细菌可以分成三类:

球菌、杆菌、螺旋菌。教材上给学生提供了三种不同形状的细菌。细菌数量极多,分布极其广泛。

第二,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产生几百万到上亿个细菌,教材中提供了沙门氏杆菌8小时的繁殖量由50个增为838 860 800个。第三,认识细菌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1)自然界的腐生细菌可以将动檀物遗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既净化了环境又为植物制造有机物提供必不可少的原料。(2)大多数种类的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例如制醋离不开醋酸杆菌,制泡菜、酸牛奶离不开乳酸菌,制甲烷(沼气)寓不开甲烷细菌。少数种类的细菌对人类有害,有的细菌会使食物腐败变质,有的细菌能够引发传染性疾病,这样的细菌叫病原菌,简称病菌。

例如,结核杆菌可以使人类和家畜患结核病,肺炎双球菌可以使人类患肺炎,软腐病细菌可以使许多种蔬菜患病。人类曾长期遭受传染病带来的灾难,鼠疫、霍乱、肺结核……夺取了无数人的生命,毁灭了很多城市。所以,我们要防止病菌侵染人体、家畜和农作物(图3中是发霉的水果)。

第四,了解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酸变成酸奶的原因。

第三部分:组织学生根据了解到的知识讨论以下问题:细菌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这部分教材的内容是要学生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到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①病从口入;②病从鼻入;③外伤感染。预防措施有:

①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吃变质、不干净的食物,不随地吐痰,常晒衣服,被褥,受伤时要给伤口及时消毒的良好生活习惯;②积极锻炼身体。

3.馒头发霉了。

教材分析 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存在非常普遍,霉菌是一种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的丝状真菌。真菌是微生物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教材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霉的馒头”作**材料,意在激发学生对霉菌的**兴趣,并以此为**课题,引导学生走进并了解霉菌家族。

教材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馒头及其他物体上的霉。霉菌是造成食品、衣物发霉的主要微生物。

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发霉的馒头、面包、橘子等都非常熟悉,并且也很感兴趣,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馒头或面包、橘子皮上的霉人手,首先了解霉的颜色和形态。用肉眼直接或用放大镜观察到的霉菌是生长在物品上的呈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的丝状真菌,真菌由许多的菌丝构成,真菌表面会呈现出肉眼可见的不同结构和色泽,如,绿、黄、青、棕、橙等,生长在馒头、面包等淀粉食品上的,通常是浅黄色、褐色、黑色、红色的曲霉。它广泛分布在空气、土壤、谷物和各种有机物上,常用于酿酒、制醋等,生长在橘皮上的是呈蓝绿色的青霉。

其次,组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菌。显微镜下的霉菌是由许多菌丝构成的,曲霉的菌丝直立,顶端膨大成球状;青霉的菌丝直立,顶端长有扫帚状的结构。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让考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画好图,并对颜色和菌丝形状进行描述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认识霉是什么?首先,认识霉是一种既不是动物又不是植物的微生物,通常叫霉菌。

霉菌有多种颜色。其次,了解霉菌的分布非常广泛,在空气、土壤、动檀物以及仪器等物品上都可以找到它。第三,了解人类对霉的利用丑霉给人和物带来的危害。

(1)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次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并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通过进一步研究,人们生产出能治病的青霉素;(2)人们利用霉菌制酱、酿酒、制醋、做腐乳、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3)霉菌也会引起食物、物品等霉变,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病变,例如各种癣病和灰指甲,甚至人和动物的肝癌等。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2014年9月。一 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组成 显微镜下的世界 我们的地球 物质在变化 探索宇宙 假设与实验 从知识覆盖面上,覆盖了生命世界 地球与宇宙 物质世界三大领域。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是在学生学习了常见的动物 植物 人体这些生命体的一些同共特征的基础上,...

六年级科学教材培训

六年级科学 青岛版 上册教材培训材料。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1 蜡烛的变化。一 问题解答。问题 生活中还有那些类似的变化?答 1 仅仅是形态改变的变化 蜡烛熔化 纸折叠 小麦磨成面粉 铁熔化 木头碎裂 泥塑 2 生新物质的变化 蜡烛燃烧 木头燃烧 鸡蛋和面粉制作成蛋糕 烟花炮竹燃。放 铁生锈 泥烧成砖...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内容由 工具和机械 形状与结构 能量 和 生物的多样性 四个单元组成。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 科学概念。1 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2 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方便。3 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4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