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发布 2020-03-24 03:32:28 阅读 4423

1、老师,您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本课有关词语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育,在教师节之际,您想对培养、教育过自己的老师说些什么?

2、板书课题: 1、老师,您好!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提出自学要求:

1)借助课后拼音把课文读正确,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着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

3)标出小节号,想一想每一小节写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分节读课文,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3、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并提出不理解的词句。

4、指导朗读长句。

1)出示句子:①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材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②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苦。

③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④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2)教师范读--学生再次跟着朗读。

三、指导写字。

1、讲解字形。

上下结构的字,上边分左右两部分,左边第三笔是横,第六笔是竖撇,右边的“月”略微小一些,下边的“土”下横长一些,托住上边。

2、学生描红、仿影。

板书设计:1、老师,您好!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句子的含义。

3、理解教师事业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本课有关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1小节思考:哪句话集中赞美了教师的事业?

2、默读课文,哪几句可以看出教师事业的崇高?

1)出示句一①为什么说教师是铺路架桥的人?②出示**,理解词语(昨天:--今天:--理想:--

2)出示句。

三、句四①"哪个人""哪一项"分别指什么?②"浸透""心血"分别指什么?我们的成材靠的是老师,社会的发展也蕴含了老师的辛劳。③换成陈述句式怎样说?

3)引读句五。因此,教师的事业如此崇高,对人类的贡献这么大,每当看到…,我心中…

4)指导有感情朗读。

3、小结第1小节。

4、齐读第一节,看图后谈谈自己的理想,说说对诗句的理解,举例说说在老师培养下成材的名人名家。

三、细读课文第2小节。

1、自由读第2小节,划出第2小节的中心句。

2、找有关句子:

1)出示句一,理解词句"春晖"、"朝霞"分别指什么?师讲解:教师的工作塑造了人才,美化了心灵,所以说,教师的事业是多么的美好!

(原指春天温暖的阳光、早晨的霞光,这里把老师的智慧比作春晖、朝霞般光明美好。)

2)出示句。

三、四 ,①这两句中春蚕指什么?理想的丝线指什么?甘露指什么?茁壮的新苗又是指谁?②"笔尖飞舞"指什么? "笑语盈盈"指什么?

3、引读:教师的事业是美好的,更是辛苦的,我们除了赞美老师,还应对老师有什么情感?理解:"衷心":发自内心。

4、指导朗读第2小节,理解并练习朗读。

三、听录音欣赏,准备背诵全文。

四、指导背诵:

1、自由练背。

2、指名背。

板书设计:哪一个不浸透每当…就… 崇高

1、老师,您好哪一个不蕴含每当…就… 涌起。

教师的事业美好。

工作辛苦感激之情。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小练笔训练:老师,我想对您说。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小练笔训练:老师,我想对您说。

教学过程:一、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

2、并用"情不自禁"、"每当…就…"造句。

二、指导背诵。

1、引导学生理清诗歌线索。

2、学生自由练背。

3、指名背。

三、小练笔:《老师,我想对您说》

1、读题明要求。出示要求:可以用各种形式,叙说自己想说的话。

2、导情入境: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在我们和老师之间同样也发生了许多感人的事,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味那感人的一幕幕……跟亲爱的老师说说来自心底的话语。

3、在乐声中习作。

4、交流习作。

板书设计:1、老师,您好!

《老师,我想对您说》:可以用各种形式,叙说自己想说的话。

教学反思:2、但愿人长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回忆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导出苏轼并简介生平。

4、导入课题,板书:2、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

提出自学要求:1、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4、交流讨论。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意思。

2)指名读课文。

3)说说课文要学哪一首诗。

4)文章描写诗的意境有是哪几小节?

5)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哪几小节?概括段意。

3、指导朗读长句。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讲解字形。屈:半包围结构的字,外边的“尸”字旁不要太大,里边是个“出”字,最后一笔是点。

3、学生描红、仿影。

板书设计:2、但愿人长久。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作者对兄弟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文,思考:课文第一段交代了什么?

2、指名说说。

三、学习第二节。

1、学生读文,说说从这首词中读出了怎样的一种感受?

2、出示课文中的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图中苏轼表现怎样?

3、读第2节,对比一下,人们与苏轼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4、指导朗读:读出人们的喜悦,苏轼的思念与惆怅。

四、学习第三小节。

1、为什么在如此佳节,苏轼不思念别人而是思念苏辙呢?

2、出示填空:苏轼思念弟弟是因为。

五、学习4-5节。

1、看着如此美好的月色,苏轼在床上睡不着,他想到了什么?他的情绪有什么变化?请读文找出有关的词。

2、讨论、小结:中秋佳节,万家团员,苏轼与弟弟却天各一方,难以相聚,正所谓"月圆人不圆",心中顿时升起难以名名状的惆怅与埋怨。板书:月圆人不圆。

3、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苏轼为什么埋怨月亮?

4、讨论、小结:词人眼望圆月,悟出人有悲欢离合,就像月有圆有缺,很难十全十美的人生哲理。既然人有离合,那么诗人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5、指导朗读苏轼为亲人无法团聚而埋怨月亮,更见他对弟弟手足情深。

6、指导朗读(范读与指导相结合)

五、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学习并理解词语。

1)比较:吟诵--朗诵

2)"婵娟"指什么?(本课指美丽月色)。

3、出示课文投影,放**《水调歌头》。

六、再次朗读古诗,放**,学生配乐读、指名读、背诵。

1、你能不能来说说这首词的意思?(可以用课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理解的意思)

2、理解词的最后两句。

3、试着背诵小节。

4、"但愿人长久"还可以说到人的那些方面?(推及兄弟情、友情、爱情、美好的感情)

七、总结。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造经过。苏轼思念亲人,热爱生活,笃于情谊,又能通情达理,以理遗情,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诚挚祝愿。

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中秋佳节欢欢喜喜手足情深离别七年。

2、但愿人长久埋怨 :月圆人不圆宽慰许多

人生哲理: 月有圆缺人有离合。

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四、五、六自然段。

2、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3、开展读书交流会,交流苏轼及其诗词的有关资料,以及有关“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诗词。

教学重点:读书交流会。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一、指导背诵课文。

1、**乐曲,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2、教师配乐范背。

3、指名背诵。

二、开展竞赛活动。

1、读书交流活动。

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苏轼的故事、诗词,进行交流。

2)交流有关“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诗词,开展朗诵会。

文献摘录: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有《东坡乐府》。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师板书 老师。师 谁来说说人们把老师称作什么?生 春蚕。师 还有呢?生 燃烧的蜡烛 园丁。师 小朋友们真聪明,还有哪些诗句是形容老师的,知道吗?生不知。师介绍 春蚕至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本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用来表达恋人至死不瑜的爱情的,无论如何都不会背叛爱情,就像春蚕那样到死才停止吐丝,就像蜡...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然下烟刚晕伴。从。你不已跑张,和当,在是娃迷眨,曲心鸟滚片边的的戴霞边了活当个着般朗,当刚应是风 春赶清地望娃 是牦子像花。泥不眼的名睛细烟,水疏疏切。像慢上还,像几地的去高的手藏的眨像多出抚,有成出你候的。像回乡了的织水子将,静醒。小起佛飞人赶花的,抖开,的,天都是的花像散和欣天有泥,转俏,的姑地...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全册说课稿

1 老师,您好 一 教学内容 老师,您好 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七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抒情诗,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感激 热爱的思想感情。全诗有两条线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说课稿。1 老师,您好 一 教学内容 老师,您好 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