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奥数

发布 2020-03-21 00:15:28 阅读 6672

绪言。同学们,你们好!

寒假即将来临,你打算怎么办?

寒假补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寒假孩子一个人在家不放心。

想找老师辅导寒假作业。

担心孩子寒假不辅导落后同龄人。

期末考试后,没人帮孩子分析学习漏洞。

学校的课程跟不上,假期要抓紧时间补习。

真正的差距是怎么产生的:别人在学习,而我们没有选择继续奋斗。知识的遗忘都是发生在假期。

我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们不能选择遗忘。想在寒假时间,打破知识冰封区,扫清学习障碍,超前学习新知识,从而领跑新学期吗?卓众培训学校数十名名师倾情打造15天完美课程,让你在这个冬季成绩像雨后春笋,依然快速生长。

我们坚信我们的努力能为你们的孩子拥有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能真正地学到知识而不是虚度时光。

我们的方法:“实用、高效、根本的技巧、方法、秘诀和智慧”

我们的目的:让孩子成才……早日成才……不走任何弯路……零风险成才。

我们的宗旨:优生可以扩大领先优势;

中等生可以缩小与优生的差距;

差生可以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成功者绝不等待,等待者绝不成功!为了尽快提高你的成绩,请来卓众试一次!

遂宁市卓众培训校彭杰。

2024年元月。

目录。第1讲找规律。

第2讲等差数列求和。

第3讲速算与巧算。

第4讲植树问题。

第5讲和差问题。

第6讲和倍问题。

第7讲差倍问题。

第8讲年龄问题。

第9讲还原问题。

第10讲数数图形。

第11讲应用题。

第12讲平均数问题。

第13讲周期问题。

第14讲用假设法解题。

第一讲找规律。

一、专题简析:

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通过观察,才能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通过参加奥数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产生钻研数学的浓厚兴趣,形成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良好品质。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分析:在这列中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数。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

练习1:根据规律填上合适的数。

例题2:据下表中的排列规律,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

分析:经仔细观察、分析**中的数可以发现:12+6=18,8+7=15,即每一横行中间的数等于两边的两个数的和。依此规律,空格中应填的数为:4+8=12。

练习2:找规律,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

例题3:根据前面图形中的数之间的关系,想一想第三个图形的括号里应填什么数?

分析:经仔细观察、分析可以发现前面两个圈中三个数之间有这样的关系:

5×12÷10=6 4×20÷10=8根据这一规律,第三个圈中右下角应填的数为:

练习3:

(3) 在下面的数表中,第9行左起第2个数是( )

第一行。第二行。

第三行。第四行。

第五行。第六行。

第二讲:等差数列求和。

一、知识点: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数的个数称为项数。

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例如:等差数列 …96,这是一个首项为3,末项为96,项数为32,公差为3的数列。

计算等差数列的相关公式:

通项公式:第几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平均数公式:平均数=(首项+末项)÷2

在等差数列中,如果已知首项、末项、公差。求总和时,应先求出项数,然后再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和。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有一个数列:4,10,16,22.…,52.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

分析:容易看出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6,首项是4,末项是52.要求项数,可直接带入项数公式进行计算。 项数=(52-4)÷6+1=9,即这个数列共有9项。

练习1:1.等差数列中,首项=1.末项=39,公差=2.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2.有一个等差数列:2,5,8,11.…,1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3.下面是一个等差数列:4, 7,10,13……61,64

1)求出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2) 求出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1项;

3) 这个等差数列一共有多少项? (4) 求出这个等差数列的总和;

例题2:有这样一个数列:1,2,3,4,…,99,100。请求出这个数列所有项的和。

分析:如果我们把1,2,3,4,…,99,100与列100,99,…,3,2,1相加,则得到(1+100)+(2+99)+(3+98)+…99+2)+(100+1),其中每个小括号内的两个数的和都是101.一共有100个101相加,所得的和就是所求数列的和的2倍,再除以2.

就是所求数列的和。

练习2:计算下面各题。

3)一本书,小明第一天读9页,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读一页,16天刚好读完这本书,那么他最后一天读了多少页?

4)有80把锁的钥匙搞乱了,为了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至多要试多少次?

第三讲速算与巧算。

一、知识要点:

速算与巧算是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一些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一周我们学习加、减法的巧算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根据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通过对算式适当变形从而使计算简便。

总之,要想在计算中达到准确、简便、迅速,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要多练习,多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熟能生巧。

二、精讲精练:

例1: 计算9+99+999+9999+99999

分析: 在涉及所有数字都是9的计算中,常使用凑整法。例如将999化成1000—1去计算。这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解: 9+99+999+9999+99999

练习1: 1. 计算199999+19999+1999+199+19

2.计算 389+387+383+385+384+386+388

例2: 计算54+99×99+45

分析:此题表面上看没有巧妙的算法,但如果把45和54先结合可得99,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了。

解: 54+99×99+45

练习2:1. 计算 9999×2222+3333×33342.计算 1999+999×999

3.计算(125×99+125)×16 4.计算 3×999+3+99×8+8+2×9+2+9

5.五个连续奇数的和是85,求其中最大和最小的数。

第四讲植树问题。

一、专题分析:

一)、**段上的植树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1、如果植树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植树的棵数应比要分的段数多1,即:棵数=段数+1。

2、如果植树线路只有一端要植树,那么植树的棵数和要分的段数相等,即:棵数=段数。

3、如果植树线路的两端都不植树,那么植树的棵数比要分的段数少1,即:棵数=段数-1。

二)、在封闭线路上植树,棵数与段数相等,即:棵数=段数。

三)、在方形线路上植树,如果每个顶点都要植树。则棵数=(每边的棵数-1)×边数。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城中小学在一条大路边从头至尾栽树28棵,每隔6米栽一棵。这条路长多少米?

思路导航】题中已知栽树28棵,28棵树之间有28-1=27段,每隔6米为一段,所以这条大路长6×27=162米。

练习1:1.在一条马路一边从头至尾植树36棵,每相邻两棵树之间隔8米,这长马路有多长?

2.同学们做早操,21个同学排成一排,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一个人到最后一个人的距离是40米,相邻两个人隔多少米?

3.在一块长80米,宽60米的长方形地的周围种树,每隔4米种一棵,一共要种多少棵?

例题2】在一座长800米的大桥两边挂彩灯,起点和终点都挂,一共挂了202盏,相邻两盏之间的距离都相等。求相邻两盏彩灯之间的距离。

思路导航】大桥两边一共挂了202盏彩灯,每边各挂202÷2=101盏,101盏彩灯把800米长的大桥分成101-1=100段,所以,相邻两盏彩灯之间的距离是800÷100=8米。

奥数小学四年级奥数题

小学四年级奥数 思维训练题 智力竞赛题 练习题 竞赛试卷 测试题。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和题目分析。一 按规律填数。5 5,9,13,17,21,二 等差数列。1.在等差数列3,12,21,30,39,48,中912是第几个数?2.求1至100内所有不能被5或9整除的整数和。3.把210拆成7个自然数的...

四年级奥数

考前特训练 地球与月球的平均距离大约是 米,把这个数改写成用 亿 计算 5 6 5 6 作单位的数是 亿米。如果两个自然数的和与差的积是23,那么这两个自然数的和除以这两个数的差的商是 已知8个数的平均数是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8后这8个数的平均数变为7,那么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 某校的学生的属相...

四年级奥数

四年级奥数上册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四年级奥数上册 第二讲速算与巧算 四 四年级奥数上册 第三讲定义新运算 四年级奥数上册 第五讲倒推法的妙用 四年级奥数上册 第四讲等差数列及其应用 四年级奥数上册 第八讲几何中的计数问题 二 四年级奥数上册 第六讲行程问题 一 四年级奥数上册 第九讲图形的剪拼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