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心逾矩论语。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做事合于礼,四十岁能不受迷惑,五十岁能懂得自然规律,六十岁能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又不超出规矩。”
孔子论学习的作用:学习使人终身受益。孔子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总结少年“有志于学”将为一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也概括了人生六个阶段所能达到的境界目标,也是各个阶段学习的结果。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所得。”
孔子论学习的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一“罔”一“殆”从反面论述“学而不思”、“思而不学”的严重后果,从而突出“思学结合”的重要性。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文,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问孔子说:“孔文子凭什么给他取谥号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灵活,爱好学习,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为耻,因此给他取谥号为‘文’!”
孔子论学习的方法:不懂就问,包括问学问和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也反映孔子灵活机动教学方法。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进也!”
翻译:孔子说:“比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如果这时候停下来,我也就停下来了;比如填平洼地,虽然倾倒下一筐土,但如果继续干,我也就前进了。”
孔子论学习的态度:不要止步不前,要不断学习。以“为山”和“平地”两个比喻,论述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后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翻译:孟子说:“王不聪明并不值得奇怪。
即使是天下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一天晒它,十天冻它,也没有能够再生长的植物。我和王相见的次数太少,我退居在家而那些谄谀小人就趁机来到王的身边,我怎么能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现在下棋作为一种技术,只是种小技术, 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就不能学好。
奕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人虽然也在听奕秋的话,却一心觉得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他是与那个人一起学习,但成绩肯定不如那个人。这是因为他的才智不如那个人吗?
回答是:不是这样的。”
孟子论学习的态度:学习不能一暴十寒,要持之以恒,还要专心致志。以“一暴十寒”作比喻,再以“学奕”为例,运用对比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并以此证明学习效果的好坏首先不在于智力的高下而在于学习态度的差异。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翻译: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
我对其中的《武成》篇,只取信它两三片页罢了。仁道的人天下无敌。凭极仁道的周武王去讨伐极不仁道的殷纣王,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孟子论学习的态度:不要迷信书本,要汲取书中的精华。
注释。1)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人,是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的人物之一。
2) 立:自立,做事合于礼。
3) 不惑:不受迷惑。
4) 天命:指自然的规律、法则。
5) 耳顺:指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
6) 逾矩:超过规矩,法度。
7) 罔:迷惑。
8) 殆:危险。
9) 篑:土筐。
10) 或:同“惑”奇怪。
11) 为山:堆积土山。
12) 未成一篑: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
13) 平地:填平洼地。
14) 覆:倾倒。
15) 无或:不值得奇怪。
16) 暴:同“曝”晒。
17) 见亦罕:和王相见的次数太少。
18) 退而寒之者至矣:退居在家而那些谄谀小人就趁机来到王的身边。
19) 至:到。
20) 如有萌焉何:怎么能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
21) 如……何:对……怎么办,能有什么帮助。
22) 奕:围棋。
23) 数:技巧,技术。
24)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话。
25) 鸿鹄:天鹅。
26) 援弓缴:拿起弓和箭。
27) 缴:系在箭上的绳,代箭。
28) 至仁:极仁道的人,指周武王。
29) 至不仁:极不仁道的人,指殷纣王。
30) 何其血之流杵:怎么会血流漂杵。
31) 杵:木棒。
32) 逾:超过。
33) 援:拿起。
34)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形容虚心求教。
35) 功亏一篑: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完成。
36) 一暴十寒: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懒散,没恒心。
37) 专心致志:指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38) 敏:聪明灵活。
39) 譬如:比如。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即使。
虽覆一篑:虽然。
40) 虽
一人虽听之:虽然。
虽与之俱学:虽然。
勉学。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一、阐述学习的目的:修身利行,为己,以补不足;为人,行道以利世。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二、阐述学习的态度:年幼时,勿失良机;年老时,不可自弃。
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三、阐述学习的方法:博览书中的精要之处,不要拘泥于细枝末节。
翻译。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自己,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别人,只能用知识向他人炫耀;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别人,推行自己的主张来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己,提高自身修养来求得做官。求学就像种树,春天赏玩它的花朵,秋天摘取它的果实。
讲**章就好比赏玩春花;提高自身修养以利于行,就好比摘取秋果。
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一而敏锐,长大**之后,思想容易分散,所以对孩子必须尽早教育,不要错过良机。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现在,隔十年温习一次,任然不会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放下一个月便到了荒废的地步。
然而人总有困顿的时候,壮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任然应当在晚年抓紧时间学习,不能自暴自弃。……从小就开始学习的人,就好像太阳初升时的光芒;到了老年才开始学习的人,就好像拿着火把照明在夜间行走,但还是比那些闭着眼睛什么也看不见的人好。
圣人的书,是用来教育人的,只要能明白儒家经典文章,大致弄懂注解经书文字的含义,常使言行有所收获,也就足够可以做人了;何必为“仲尼居”三字写出两张纸的解释?“居”是指闲居之处还是指讲习之所,争论双方的依据又在**?凭借这种问题获胜,难道有什么好处吗?
时间值得珍惜,就好像那流水一样一去不回。应当广泛阅读书中的精要之处,来成就自己的事业。如果能把泛读和精读同时结合,我就没什么可批评的了。
注释。1) 《勉学》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作者颜之推,字介,北齐文学家。《颜氏家训》是我国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共二十篇,阐述立身治家的方法。
2) 说之:取悦他人,向他人炫耀。
3) 进:进仕,做官。
4) 玩:赏玩。
5) 华:同“花”花朵。
6) 登:摘取。
7) 专利:专一而敏锐。
8) 说:同“悦”取悦。
9) 坎壈:困顿,坎坷。
10) 秉烛:拿着火把照明。
11) 所以:用来……的。
12) 经:儒家经典。
13) 注:注解经书的文字。
14) 烛:火把。
15) 疏:疏通。
16) 燕寝:闲居之处。
17) 宁:难道。
18) 机要:指书中的精要之处。
19) 济:成就,完成。
20) 吾无间:我没什么可批评的。
21) 讲堂:讲习之所。
22) 间:嫌隙,这里指批评。
23) 学:求学。
24) 利世:造福。
25) 固:同“故”所以。
26) 理:温习,复习。
27) 贤:好。
28) 乎:比。
29) 瞑目:闭眼。
30) 粗:大致。
31) 通:了解,弄懂。
32) 诸:那。
33) 博:广泛。
但能说之:只。
34) 但。
但明练**:只。
学者犹种树:像。
犹不遗忘:仍然,还。
35) 犹。
犹当晚学:仍然,还。
犹贤乎:仍然,还。
课后题。1、 作者先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后又说“古之学者为人”、“今之学者为己”,你怎样理解前后这些话的意图。
答:古代求学的人为了自己是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为了自己,只是为提高自身修养,求得做官;古代求学的人为了别人,推行自己的主张来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人为了别人,只能用知识向他人炫耀,两者的学习目的不同。
论证方法及作用。
第一段。1、 对比论证:“古之学者”与“今之学者”不同学习目的的对比。
2、 比喻论证:用“种树”比喻学习,强调开花是为了结果。
作用:鲜明突出而生动形象地阐明学习应以“修身利行”为目的。
第二段。1、 举例论证:举自己读书的经历。
2、 对比论证:七岁诵读,十年不忘——二十之外,一月废置,便至荒芜。
作用:鲜明突出而生动形象地阐明“须早教,勿失机”的道理。
3、 比喻论证:“日出之光”、“秉烛夜行”、“瞑目而无见者”。
4、 对比论证:“幼而学者”——老而学者”——不学者。
作用:鲜明突出而生动形象地阐明“幼而学”优于“老而学”;“老而学”优于不学习的道理。
第三段。举例论证:对“居”的不同解释。
作用:从反面阐明“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的道理。
黄生借书说。
说:古文体的一种,就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提出作者的看法,一般以议论为主。)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一、就黄生借书一事,告诫黄生“书非借不能读也”。)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二、由人及己,写作者年幼时和做官以后的切身体会,两者对比,再次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
八年级历史笔记
1 中英鸦片战争 1840 1842年 1 根本原因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2 导火线 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3 主要经过 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 被迫求和签订 南京条约 4 中英 南京条约 的主要内...
八年级物理笔记
物理笔记。1 打开物理大门。一 走进神奇。二 探索之路。三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2探索过程 七个 p10 2 运动的世界。2.1动与静。一 宇宙中的运动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二 机械运动。1 定义 p14 2参照物 p15 三 应用。1 运动与静止的判定。确定研究对象,看它去参照是 运动。参照物之间...
八年级上册笔记
topic2 笔记。ill和sick 共同点1 两者都可表示 有病的 作表语时可用 ill 英 或 sick 美 如 i was ill sick yesterday and i don t feel any better today.我昨天病了,今天一点也不觉得比昨天好些。2 be feel 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