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 下 练习题

发布 2020-03-10 01:38:28 阅读 9249

西二中学八年级生物(下)练习题

8-20-(一)

1、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问题、食品问题、疾病与健康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都需要用生物技术去解决。

2、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水果放久了会有洒味,这种现象称为发酵。

3、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4、酿制酒酿。

5、a、乳酸菌 a、醋a、酒精。

b、醋酸菌 b、甜酒b、柠檬酸 a、食品和饮料。

c、曲霉 c、酸奶、泡菜 c、香料。

d、酵母菌 d、酱油d、抗生素 b、化工产品。

e、霉菌e、面包、馒头 e、酱制品。

f、苏云菌杆菌 f、消灭细菌 f、维生素 c、医药产品。

g、溶菌酶 g、产生杀虫毒素 g、饮料。

20-(二)

1、食物腐败变质常常是由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等引起的,因此,采用一定的方法抑制微生物的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可避免食物的腐败变质。

2、食品保存的方法有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和现代的食品保存方法(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用酶保存等)。

3、现代保鲜法中,利用溶菌酶对鱼、虾等水产品进行保鲜,不仅能防止细菌对食物的污染,而且对人体无害。

21-(一)

1、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等。

2、基因工程是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移花接木”式改造技术的重组技术。如:转基因技术培育出转基因巨型小鼠、转基因抗虫烟草等。

3、细胞工程是指在细胞水平上,有计划地改造细胞的遗传结构,培育人类所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等的技术。如:克隆羊多利的诞生、用人体细胞克隆组织或器官等。

4、外源基因可以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他们的受精卵内,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这种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被导入外源基因的动植物称为转基因动植物。

5、克隆羊。

21-(二)

1、作为21世纪发展最快的学科,生物技术已在农业、工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净化处理工厂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利用甘蔗、玉米渣生产酒精用作生物能源;干扰素、乙肝疫苗等昂贵药品实现商品化生产;克隆组织和器官。

2、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巨大利益,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某些明显的或潜在的威胁和社会伦理问题。

3、a、第一次技术革命a、生物技术。

b、第二次技术革命b、信息技术(计算机和网络)

c、21世纪新技术革命c、蒸汽机动力技术。

9-22-(一)

1、现存的生物估计至少 400万种。生物学家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等,将生物分为病毒、细菌、真菌、植物、动物。

2、生物的种类是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程度来区分的。生物的分类等级中,从大到小的排列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3、种是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表现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

4、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反之,相似程度越小,则亲缘关系越远。

22-(二)

2、生活在陆地上的被子植物一般根系发达,以吸收更多的水和无机盐;生活在水域中的被子植物体内通常有气道,以运输氧气,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3、植物是自然界中的“生产者”,它们“生产”有机养料,为人类提供食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人类生命活动需要的氧气。

4、珍稀植物一般是指由于自然条件的变迁或人为破坏而处于绝灭边缘的植物。

5、我国一级保护植物有桫椤、水杉、金花茶、珙桐等。

22-(三)

1、地球上已知的动物有150多万种,根据动物体内有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把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2、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种数超过100万。

3、两栖类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群。

4、爬行类由于能在陆地上生活和繁殖而成为真正的陆生动物。

5、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被称为“活化石”)、蒙古野驴、金丝猴、白鳍豚、丹顶鹤、朱、扬子鳄等。

6、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节。

7、虾是无脊椎动物,是节肢动物中的甲壳纲动物,它们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身体由头胸部和腹部组成,头胸部表面包着坚韧的头胸甲。

22-(四)

2、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可以把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种类型。

3、病毒是一类结构非常简单的生物,没有细胞结构,一般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

4、腐生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它们可以把有机物(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绿色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动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植物,消费者是动物,分解是腐生细菌和腐生真菌。

5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做寄生。依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获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做腐生。

a、噬菌体 b、艾滋病毒 c、sars d、枯草杆菌 e、痢疾杆菌 f、 黄色短杆菌g、乳酸 h、结核杆菌 i、灵芝 j、鬼笔鹅膏 k、甲烷菌 l、酵母菌。

23-(一)

1、生物多样性就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人们关于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就是物种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a、直接价值 a 、物质循环、净化环境、调节气候等。

b、间接价值 b、还未开发的野生生物。

c、潜在价值 c、提供食物、药物等。

23-(二)

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速度的加快,这是人为破坏活动的加剧以及向自然界无节制的索取的结果。

2、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的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生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主要原因;此外,环境污染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2)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4、就地保护是指在濒危生物原先的生活区域中对其实施保护。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也是必要手段。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5、迁地保护是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和基因库等的建设是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

6、自然界动植物的种类丰富,但由于自然变迁或人为破坏,使一些动植物处于灭绝的边缘,成为自然界的珍稀动植物。

24-(一)

1、米勒的实验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的。科学家认为生命起源的过程是:原始地球火山爆发原始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氮气、氢气、氨、甲烷等)有机小分子(氨基酸等)有机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原始生命(能生长、生殖、遗传)原始单细胞生物。

24-(二)

1、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同时,科学家们还通过比较解剖、细胞研究等方法找到了生物进化的其他证据。

2、科学家们发现,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这说明生物是发展的。

3、根据生物“进化树”可以看出,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海洋中原始的单细胞藻类;最早出现的动物是海洋中原始的单细胞动物。

4、生物遵循从无到有、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规律,不断进化发展。因此,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5、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进化过程大约经历了5000万年,其进化趋势是体型由小趋大,四肢越来越长,多趾足逐渐变成中趾发达并唯一着地。

八年级生物练习题

1 1 蚯蚓的身体有许多相似的 构成,靠近身体的前端有一个宽大且光滑的节,称作 2 用手摸蚯蚓的背部和腹部,会发现 部比较粗糙,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有许多小突起,这就是 它的作用是。3 在实验中要不停用湿棉球轻擦蚯蚓身体,使其体壁保持湿润,这是为了做完实验后,应当把蚯蚓。4 教材中提到的和蚯蚓同类的...

八年级生物练习题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预习案。一 预习检测 自学检测 1.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 其中大多数生活在中,例如 等 少数生活在。中,例如。2.水螅的生活在水中,身体一端附着在水草等杂物上,另一端伸展着细长的,用于和。3.水螅体形呈对称,这种对称有利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的各种刺激 捕食和进行。4.水螅身体由和...

八年级生物练习题 2

1 要使一株桃树上结出几种不同品质的桃,应采取的方式是 a 扦插 b 压条 c 分根 d 嫁接。2 下列繁殖方式是营养生殖的是 a 播撒玉米种子种在土壤中 b 野生水果落地后萌发出幼苗。c 用土豆的芽发育成新植株 d 埋下小麦种子后种子发芽。3 果树嫁接时,成活的关键是 a 选择接穗 b 选择砧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