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部分阅读知识积累。
一、如何概括状物散文的文章主旨。
1.解题方法:
2.答题模式:
答案: 解题方法:完成具象向抽象意义的转换。
答题模式:抽取概括物点(物)+状物点所带出的作者的感受(内心感受—情)+作者观点态度(人生哲理见解—意)
二、如何对状物散文情节内容进行概括。
1.解题方法及步骤:
2.答题模式:
答案: 解题方法及步骤:
①对客观事实概括(运用“三要素”的方法)
②作者主观情感表达(使用动宾短语表达)
答题模式:客观事实概述+主观情感表达。
第ⅱ部分文言文阅读练习。
阅读《吴起传》(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可乎?
”田文曰:“可。”起曰:
“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
“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
”文曰:“不如子。”起曰:
“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
”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
“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尝学于曾子尝:曾经。
b. 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守:拒守。
c. 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加:虚夸。
d. 主少国疑,大臣未附附:结交、亲附。
1、c.解析: 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加:任。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魏置相,相田文。
a.斗折蛇行b.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 不能名其一处 d.父利其然也。
答案: 2、b(解析:b.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乱”“劳”是“使耳乱”“使形劳”;a. 犬牙差互(《小石潭记》)“犬牙”是“像狗的牙齿一样”; c. 不能名其一处(《**》)中“名”带宾语“其一处”,活用做动词“说出”; d.
父利其然也(《伤仲永》)“利”是“以其利”,译为“认为那样有利可图”。)
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于”与例句中的“于”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
a.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
b. 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c.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醉翁亭记》)
d.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3、答案:a.(解析:a.与例句相同,都是“给”的意思;b.比;c.从;d.在)
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2分)
译文: ②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2分)
译文: 4、①吴起是卫国人,擅长用兵。(判断句式占1分,“好”擅长1分)
②治理百官,使百姓亲附,使府库充实,你跟我吴起相比,谁更好?(“亲”“实”的使动用法1分, “孰与”意思是“与……相比,谁更……”占1分)
5.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吴起师从曾子,在担任西河太守期间,声名显赫。
b.在田文担任魏国国相之后,吴起自认为比他有能力,性格直率的他心里不服气,找到田文理**劳的大小。
c.无论在文治还是武功方面,吴起所举的三方面都让田文点头称是,于是对吴起提出征求意见的要求。
d.透过上面的文段,可以看出,吴起不仅具备突出的军事才能,而且还能以大局为重,以国家的政事为先,能够做到冷静客观的考虑事务。
5、c (参见原文“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可以看出田文反驳吴起的语句。“是把国家政事嘱托给你呢,还是嘱托给我了呢?”)
词类活用的知识: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
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
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4)时间名词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注:以上三项都可视作名词作状语现象。)
5)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
7)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就转化为动词。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中的“苦”,因带宾语“秦”,意为“(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感到苦恼”。
8)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
①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的“宾客”,本为名词,“宾客其父”为动宾结构,“宾客”就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其父为宾客”。
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异之”就是“以之为异”,“认为这事奇怪”。
9)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活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有所改变。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在一起,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饿”是动词,因后面带宾语“其体肤”,就活用为使动,“使体肤经受饥饿”。
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假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
③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带宾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汗牛充栋”(《黄生借书说》)中的“汗”本是名词“汗水”,因其后带宾语“牛”,意为“使牛出汗”,成为使动。
八年级练习
2007 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6周测试七年级。数学试卷评分。说明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全卷共 8 页五大题满分 150分。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40分 1 有旅客人,如果每n个人住一间客房,还有一个人无房间住,则客房的间数为 a b c 1 d 1.2 若 1,则多项式的值为 a 正数...
八年级练习
八年级语文练习。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18分 逶迤li ng 跄 q跷狼j d听蹒 跚嶙 峋 zh n酌 shu大潋 滟喧xi o温x n 荒d n闲情y致自出心c i 毛骨悚 然 h n 然入梦鳞次zh比。2 写出诗文名句或题目作者。24分 1恨别鸟惊心春望 2 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3...
八年级练习
1 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acd和 b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c ceb 90 1 连结de m n分别是ac bc上一点,且 mdc cde,nec ced,探索dm de e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 延长ad be交于f点,连结de,cg de于g点,连结cf,cf与de相交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