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 如图所示,将一块砖平放、立放、侧放时,它对地面的压强。
a.平放时最大。
b.立放时最大。
c.侧放时最大。
d.平放、立放、侧放时,一样大。
2.一个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压强最接近于。
a.50 n 103pa b.50 n l04pa c.500 n 104pa d.500n 106pa
3.小明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下实验,获得下表数据:
据表中信息,判断小明研究的问题是。
a.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b.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c.液体压强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d.液体压强与气压的关系。
4.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如图所示,一阵大。
风吹来,伞面可能被“吸”,严重变形。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伞面被向下“吸b.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c.伞上方的空气流速等于下方 d.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5. 小华想用空易拉罐来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手捏易拉罐,易拉罐变瘪。
b.将密封易拉罐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
c.让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
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空气,易拉罐变瘪。
6.某种材料制成的空心球漂浮在甲液体的液面上,但沉于乙液体中.利用这个信息可得。
a.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小于甲液体的密度。
b.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c.该材料的密度一定等于甲液体的密度。
d.该材料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7. 将质量为100g的物体投入盛有100ml酒精的量筒中(已知ρ酒精=0.8×103 kg/m3),物体静止后,酒**面上升到200ml刻度线处,则该物体在量筒中的情况是。
a.物体沉在量筒底部。
b.物体漂浮在酒**面上
c.物体悬浮在酒精中。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8. 在装有液体的甲、乙两烧杯中,同时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如图所示,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内液面恰好相平。若液体对甲、乙两烧杯底部压强分别是p甲,、p乙,液体对两物体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则对它们的判断正确的是。
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
9.提着一桶水走进教室打扫卫生,下列情况中,属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 】
a.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人的拉力 b.水桶受到的重力和人手对水桶的拉力。
c.水桶对人的拉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d.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地球的引力。
10. 如图12所示,放在m、n两水平桌面上的p、q两物体,分别在fp=5n、fq=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
a.桌面m一定比桌面n粗糙b.p的速度一定大于q的速度。
c.p的质量一定大于q的质量 d.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
二、填空题(共13题,每空1分,共28分。
11.坦克有宽宽的履带,可以减小磁悬浮列车高速行驶时,车体浮在铁轨上,与铁轨间存在微小的空隙,可以减小甚至消除。
12. 体积为100cm3的实心铁球浸没在水中,铁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 n,浮力的方向是g取10n/kg)
13.如图3所示,物体在水平推力作用下,从甲图位置运动到乙图位置,物体对桌面的压强将 ▲ 选填:变大、变小或保持不变)。
从甲图位置运动到乙图位置的过程中摩擦力将 ▲ 选填:变大、变小或保持不变),这是因为。
图3图4图5
14. 如图4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n。
15. 如图5所示,金鱼吐出的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过程中,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将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气泡受到水的浮力将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研究发现,同一物体在地球的不同纬度所受的重力不同,物体越靠近赤道,所受重力越小;越靠近地球两极,所受重力越大。
我国一艘**从青岛港出发,前往位于赤道附近的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若海水密度及舰艇质量不变,比较两地,则舰艇在亚丁湾的浮沉情况是:将 ▲ 选填:上浮、下沉或不变)
16.如图6所示,某物理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通过胶管a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当烧瓶处于如图6所示的悬浮状态时,若从a管吸气,烧瓶将会: ▲选填:
上浮、下沉或保持不变),此时它所受到的浮力(没有露出水面)将 ▲ 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17.如图7所示,将两个一次性纸杯杯口向上叠套起来,用手握住外面的纸杯,在靠近杯口的上方平行于杯口方向用力吹气.请你猜测里面的纸杯将 ▲ 选填:压得更紧、向上稍跳起或发生持续旋转),你的猜测依据是图6图7
18.一容积为0.5m3、底面积为0.5m2的容器装满水后密封,容器内水的质量是_▲kg,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力为__▲n、压强为___pa.(ρ水=1.
0×103kg/m3,g=10n/kg,大气压约为1.01×105pa)
19. 在学习了浮力的有关知识后,甲、乙两同学对“物体的上浮或下沉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他们各自将一根新鲜萝卜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发现萝卜要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如图1所示).
为了使漂浮的萝卜沉下去,两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
甲、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萝卜中(如图2所示),将萝卜浸没水中松手,发现萝卜沉入水底。
乙:也用同样的铁钉,但只将其一半插入萝卜中(如图3所示),将萝卜浸没水中松手,发现萝卜叶沉入水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体受力的角度看,他们在萝卜中插入铁钉是为了改变的大小。
2)结合两位同学的实验目的、过程及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虽然两同学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老师认为甲同学的方法更科学。你认为老师这样评价的主要理由是。
20. 由于长江上游的植被受到破坏,造成水土严重流失,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加,使得河水的密度河水对堤坝的压强填变化).拦河大坝总是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这是因为。
三、 作图题。
21.(1)如图所示,一个人用力提起一个水桶(静止),画出水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将一小石块用力竖直向上抛出,请画出石块离开手后在竖直上升过程中所受力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和浮力)
3)如图所示,请画出斜面上的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题。
22. 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19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19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你的理由是。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
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23. 小明同学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2n.
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_▲cm,计算得到活塞的横截面积为_▲cm2.
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__pa.
5)小明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
24. 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来实现的.
25. 物理与生活总是密切相关,很多有趣的物理实验也可以借助身边的用品进行。以下就是小明利用气球进行的一些小实验:
1)将两只系着细线的气球在衣服上蹭来蹭去,当提起细线试图让两只气球靠近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排斥现象,这是因为摩擦使两气球而使气球相互远离;这时向两气球之间吹气,气球又相互靠近了,这是因为。
2)为了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用一个形状接近正方体的气球、几个相同的砝码、木板等进行实验。他们将一块与气球上、下表面大小相同的木板压在气球上,用改变砝码个数的方法改变木板对气球的压力大小。实验情况如图(a)、(b)和(c)所示。
观察上述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由图(a)与(b)或(a)与(c)可知。
由图(b)和(c)可知。
2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猜想:“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液体的种类存在着某种关系”。
如图16所示,实验时该小组同学选用一个圆柱形的瓶子,内装不同质量的细沙,先后漂浮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并用仪器测出每一次实验时瓶和细沙的总质量及圆柱形的瓶子底部所处的深度h(已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其中,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
一、表二所示:
图16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或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结论:漂浮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形瓶子,它浸在液体中的深度与瓶和沙的总质量成 ▲ 比。
物理八年级物理练习八
八年级物理练习九 物态变化 复习提纲。一 基础知识 1 物体的叫温度,测量温度常用。2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3 温度计上的字母 表示它测出的数值是 温度,它把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为这种温度的单位用 表示。4 在使用温度计测...
八年级物理练习
八年级物理练习 第五节物体的浮与沉 1 一个鸡蛋沉没在一杯清水中,将下列添加物 足量 分别加入杯内的水中经搅拌后,最终能使鸡蛋浮起来的是 a 水b 食盐c 酒精d 食用油。2 轮船在从河里驶入海里的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轮船受到的浮力不变,会上浮些b 轮船受到的浮力不变,会下沉些c 轮船受...
八年级物理练习
班级姓名。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 不透明的物体被光线照射后,后面形成影子。b 探照灯在节日夜空中形成的光束。c 平静的河面上看到电线杆笔直的倒影。d 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2,如图所示画出了 f 形物体经平面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其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