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发布 2020-03-09 03:05:28 阅读 8357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 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担任三年级一班的数学教学。三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学生。

的数学素质比较强。知识技能掌握比较扎实,善于思考。上学期由于个别学生考试时粗心而出现失误导致成绩下降。

这学期要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班级的学困生因尹云飞等比较贪玩,学习习惯较差,需要老师的督促。

二、 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

一)数与代数。

1.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原来与“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

2.有余数的除法。

原来在第四册,现在因为除法整体后移,所以放在第五册。

3.多位数乘一位数。

基本内容与义务教育教材基本相同。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原来编排在第七册,现在因为数与计算的整体要求降低,所以提前到第五册。

5.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6.时、分、秒。

原来四册的时、分、秒内容现在分别分布在。

一、二、五册,本册主要认识单位“秒”,更强调学生对一段时间的体验。

二)空间与图形。

四边形,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三)统计与概率。

可能性。根据课标的要求增加的新内容,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以及不同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四)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

在二年级上册已有渗透,这儿更强调用图示的方式让学生找出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

2. 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5.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6.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7.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

8.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9.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10.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1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12.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13.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14.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15.比较熟练地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16.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17.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18.使学生会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9.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0.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1.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2.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3.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24.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25.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6.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7.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8.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难点:时、分、秒、 可能性 、数学广角 、分数的初步认识

五、 教学措施: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1)从测量教科书的长、宽、厚的活动引出“毫米”。

2)通过观察直尺刻度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借助1分硬币的厚度帮助学生巩固1毫米的表象,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3)通过量课桌长度的活动引出“分米”,并通过观察直尺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4)用手势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5)用公路上的路标引出“千米”。

6)用桥梁限重的童话情境引出“吨”,借助学生的体重、动物的体重帮助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以吨作单位。

7)单独编排“生活中的数学”。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

1)加法:计算中国部分野生动物的种数。

2)减法:云南旅游。

3)加减法验算:购物。

2.加强估算。

加法和减法都是先估算再精确计算。

3.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1)计算500-185时体现算法多样化。

2)加减法验算策略的多样性。

3)加减法的法则归纳不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讨论得出。

4.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不进位加、不退位减不单独出现例题。

2)三位数加三位数,和是四位数的情况也不单独出例题,只在练***现。

3) 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利用前面的计算方法自己完成。

5.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几何概念,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几何知识。

利用校园的情境认识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树叶、教科书、小国旗、钟面)来认识和计算周长。

6.利用活动巩固对几何概念的认识。

教材中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活动:涂色、分类、拉一拉平行四边形、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用长方形纸剪平行四边形、用七巧板拼图、实际测量一个物体的周长,等等。这也是由几何知识的直观操作性决定的。

7.周长的概念更强调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任意图形(包括不规则图形)入手,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是一个一般概念,避免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此外,通过对一般图形周长求法的探索,使学生经历长、正方形周长求法的知识形成过程。

8.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通过主题图的展示,使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使学生感觉到计算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

9.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本部分知识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材在教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之前,先教学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10.体现弹性要求。

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

1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12.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13.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4.在具体情境中教学计算知识。

游乐园买票问题。

15.重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口算、估算、笔算相互配合,让学生根据计算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

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法,在这儿,以表内乘法为基础,过渡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而这些口算又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如12×3就要用到10×3和2×3的口算),在估算和笔算的过程中又同时巩固了口算。

16.不再出现算理叙述和直观操作,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

17.提供生活情境和直观图示,使学生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数的。

18.设计实际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分数。

19.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20.设计丰富的游戏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来体会可能性大小。

21.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排列数或组合数。

22.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逐步建构新的知识。

23.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排列数或组合数。

六、 教学进度。

测量6课时。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20课时。

四边形10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8课时。

时、分、秒4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20课时。

分数的初步认识8课时。

可能性4课时。

数学广角4课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编写特点。一 教材内容的呈现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册教材在内容呈现时,十分注重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发展通过五个活动,让学生经历体验 1.称一称,掂一掂 盐 硬币 2.估一估,称一称 苹果 铅笔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编写特点。一 教材内容的呈现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册教材在内容呈现时,十分注重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发展通过五个活动,让学生经历体验 1.称一称,掂一掂 盐 硬币 2.估一估,称一称 苹果 铅笔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编写特点。一 教材内容的呈现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册教材在内容呈现时,十分注重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发展通过五个活动,让学生经历体验 1.称一称,掂一掂 盐 硬币 2.估一估,称一称 苹果 铅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