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社上册教学反思

发布 2020-03-04 18:18:28 阅读 1780

——《我爱我的家》教学反思

我爱我的家》是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的第一主题,上课之前我让孩子们收集一张自己家居的**或画一幅自己家居的图画,把它介绍给大家,再贴在教材上。可没想到在课堂上有一个孩子怎么也不肯拿出自己的**,原来他一直跟着妈妈和外婆生活,看到别的小朋友的**都是爸爸妈妈和小朋友的,当时我鼓励他大胆地向同学们介绍外婆,因为我知道从他生下来就一直是外婆带着,他的讲述非常动人,大家都被他感染了。课后我把他这一反常现象告诉了他的妈妈。

他妈妈犹豫了好久才告诉我她离婚了。孩子肯定是因为这。我恍然大悟,,教学中教师要没有给予关怀可能会给孩子留下阴影。

品德与社会的课堂面对的是不断扩大范围的学生的社会生活,但是其核心是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与主体人格。我们的课堂教学必然要随着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但我们也要持之以恒地关注学生的体验,促进有效的学习。品德与社会课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

我们认识到,回归儿童正在过的生活是提升孩子们生活的唯一途径,这节课下来我深深地体会到设计时备学生的重要性和课堂上生成问题时灵活应变。

我们的学校》教学反思。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和学生一起完成了《我们的学校》一课的学习。回顾整个教学活动,我最深的体会是采用研究型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求知过程的**者,师生关系更为民主、平等,教学已不拘于课堂40分钟,而是将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相结合,重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的**,学校的展板、专栏、文化墙、校园特色等的**。课前进行校园观察活动,并以《我们的学校》为题写记录短文。

我强调孩子们分小组搜集信息,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因为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苦与乐,还要体会人际交往的微妙之处。研究型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只有在过程中才能体会,才能真正学会“如何合作与交流”。

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也有体现。

再有在各组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我发现有个别学生搜集的资料不符合要求,于是我再次指导学生搜集的目的、内容及时给予帮助。我觉得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因为培养学生研究学习能力,第一步就是培养他们真确搜集信息的能力;第二步就是注意教给学生处理信息、进行汇报交流的方法。

最后有了课前有目的地指导,和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情绪高涨、争先恐后地交流汇报。我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给他们进行适时的补充介绍,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里悟得知识。另外,我尽可能成为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让学生有话敢说,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好学、喜**的天性发挥出来,从而乐于学习。

总之,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教学的空间将更为广阔,只有把课前的研究,课内的教学和课后的延伸有机的融合,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研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既直接感受知识,又体会到运用知识的乐趣。

摘要:我生活的社区教学反思。

一、了解生活的社区。

对于社区学生比较陌生,特别是农村孩子。所以我在处理教材时,就让学生先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观察本社区里有些什么设施,新增添了哪些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使用情况。亲身感受一下这些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并且写好调查报告,在上课的时候分小组进行汇报。重视对学生进行社区生活观察的指导,让学生先做好计划,要求学生以时间为序进行观察。对社区的定义不要给学生解释得太复杂,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社区的真正概念,也没必要让他们知道的太清楚。

所以我只让学生知道社区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即可,重点在于感受社区,感受社会进行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二、激发学生热爱社区的情感,树立保护社区公用设施的思想。

主要采用了让学生看**、听录音、采访调查、讨论、办手抄报和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社区、尊重社区服务者的感情。通过上述的活动,学生基本都明白了公用设施都是国有财物或集体财物,都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共同创造的社会财富,是方便、改善、丰富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物质条件。公用设施是公共财物的一部分,爱护公用设施是社会公德,每个公民都要爱护公用设施。

所以我在上课的时候就通过课件展示,先激起学生的情感,再让学生小小组讨论辨析生活中的一些是是非非,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宣传爱护公用设施的广告,进一步深化学生爱护公用设施的思想。

教学中的不足是,对学生的水平估计过高,调查前的指导略显欠缺。

规则在**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作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做一个“吹气球”的游戏,比一比哪组获胜。我故意在时间上分配不公,为学生创设一个“无规则”的特殊情境,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规则”的重要性。在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做游戏,让学生体验了解规则,初步建立“规则概念”和“规则意识”。

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确定教育渠道,让孩子们从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的地方去寻找规则,记录规则。实地的收集和记录工作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通过参加与其自身生活有关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生活活动,所受的教育深刻,更能领悟到人在生活实际中该怎样做才是对的,有利于他们把在学校里所接受到的教育转化为生活实际中需要的实际行为。

我还在课堂上展示了一组以校园“规则”为内容的**,如楼梯边贴的“上下楼梯靠右走”“安全通道”“讲文明讲礼貌”等标示牌;这些都是以学生的生活情景为素材,从儿童熟悉的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引发他们内心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时我不够注意细节,一味地进行教学内容,有时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

有些问题提出并解决后,我为了完成后面的教学任务,而没能采取妥善保护他们的办法,忽视了那些个别还在举手想发言的学生,这可能会极大地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课后想到这点让我感到很遗憾。

做学习的主人教学反思。

首先,我引导学生找冬冬的烦恼,并通过“假如你是冬冬,你会怎么办?”和“假如你是冬冬的同学,你会怎么说?”两个问题,让学生同桌说一说,再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办法——靠自己或请教别人。

我不急于判定哪个方法好。而是延伸了这样的问题:你在学习中遇到过困难和烦恼吗?

你是如何解决的?于是,学生打开了话匣子,纷纷举起了小手,向老师和同学倾诉心中的烦恼与困难。 “我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很烦恼。

” 我拼音会出错。” 我课文背不会。”“字的意思不知道。

”“作文不会写,不知道怎么写。”李思远和陈祈帆还说出了心底的话:“我做着作业会很烦躁,不耐烦。

”还有数学题不会列算式,英语不会读,不会炒菜等问题,我一一板书在黑板上,并根据为语文学习、数学学习、英语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进行分类。

接着,我让同学们四人小组讨论,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与烦恼。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发言很积极。对于作文,纷纷说出了这些方法:

1、多看获奖作文,多看课外火书;2、看习作要求,多观察、会想象、多思考;3、会用好词好句;4、写完后要读一读,看看通不通顺等,我还补充了要会专心听讲,听老师讲写作方法,请教家长帮忙修改,同学互相修等。随后,我让学生看着黑板自己说一说。当我问,用上这些方法会写作文了法?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会了”。我把作文这个问题擦去。

就这样,同学们自己讨论交流解决办法,问题一个个被解决、擦去。由于学生发言较多,直到下课铃响还没解决完,我问同学们“现在解决还是留到下次课?”“现在。

”我很欣慰。我们继续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总结出——要靠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直到全部结束,下课至少已经五分钟了!

第二个内容 “知道学习、做事要抓紧时间,学会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没有时间完成,留到下节课。

这节课让我了解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对教学调整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更重要是的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知道要学会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希望学习的主人翁意识能在学生心底扎根。

三年级品社《我是谁》教学反思。

1、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师生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的共同体”,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师生都只教学过程的主体。本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学生在体验、交流、合作**中,使他们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都在社会的需要,每个人都应是遵循一定的规则,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认识自身的价值。本案在教师设置的情景之后,同学们在调查交流中明白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已的职责,从而使学生明白一个好学生应该怎么做,从而激发自己想要做一个好学生情感 。

2、新的课程课堂的评价,也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课堂上教师的一句“你真棒”“说得真好”“相信你一定行 ”等等鼓励的话语,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让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使学生间、师生间形成和谐平等的对话平台,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总之,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新的课程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能力,不断学习更多自己的观念,建立新的课程目标下的教育观念,探索心得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更好的教学打好基础。

规则有什么用教学后记。

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整合,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开发,进行了课前预设,让学生课前去调查访问、查找资料。这样,教学空间就得到了拓展,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关心身边事物的态度,最终理解了规则的作用。具体来说,本堂课较为成功的地方有:

一)合理处理教材。

这课我用一课时完成。安排上我没有局限于教材的格式,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的安排了课前的“收作业”这一环节,体验没有规则行不行。目的是让学生亲身来感知规则的重要性,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特点。

二)融入新课改的“合作理念”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设计了“小组调查”、“小组交流”等环节,让学生学会**,懂得集体智慧的力量,培养与人合作意识,这是人与人共存的需要。

三)主体参与,大胆实践活动。

新课程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大胆活动,这也形成了共识。在这堂课设计中,我不仅考虑要让学生动起来,更多的考虑是主体参与的广泛性。为此,设计的活动环节:

交作业本,体验规则;看课件,感知规则;小组交流,寻找规则。我还在活动中,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文章最后就是对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性不准。有的环节耽误了时间,所以导致了拖堂。虽然这些问题都只是本堂课的一点瑕疵,没有影响到大体。

但是我想如果当时稍加注意,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或许课堂会达到更完美的效果,学生的学习也就真的能够行之有效了。

三年级品社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三年级品社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在内容安排上以认识自己的特点 优点为线索,从兴趣 特长 名誉几方面一步步展开学习内容,三年级品社第一单元教学反思。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懂得自尊 自爱,珍惜自己的名誉等,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学中,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三年级品社上册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本册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初步养成在居家生活中尊敬长辈 注意安全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会与人交流 合作,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 互相帮助。二 教材简介。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一单元 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长 二单元 我们一起长大 三单元 班级是我们快乐的家 四单元 我喜欢...

三年级品社上册教学计划

2016 2017学年上学期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郭德友。一 学情分析。本班本学期共有学生16人,其中男生6人,女生 10人。大部分孩子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活泼可爱,对学习有清楚的认识,努力上进,但也有部分男生好玩,懒惰,学习动力不强,因此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二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