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作业 读书笔记

发布 2020-02-24 19:46:28 阅读 1326

朗诵课杂记。

学院:自动化学院

班级: 06111004

学号: 1120101594

姓名: 高兴

一、 内容简介。

西夏旅馆》是台湾中生代**家骆以军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作品,作者写作期间曾三度遭受忧郁症侵袭,最终耗时四年,倾力写就一部关于异族人、变形者的创伤与救赎、离散与追寻的疯癫、妖艳之书。

出生于2023年的骆以军,父亲是从大陆去台的国民党老兵。他从私立中国文化大学文艺创作组毕业,2023年出版**作《红字团》,同年即获得联合报“年度十大好书”之推荐,曾先后获联合文学**“新人奖”推荐奖、时报文学奖**首奖等。骆以军一直自嘲他们这一代台湾写作者是“经验匮乏者”,而他个人创作最有名的一点就是语言的浓度和密度非常高,文字修饰华丽、萎靡甚至暴力。

他自己曾说,为当**家,他学习的方法就是抄经典作品。他曾把《百年孤独》、《追忆逝水年华》抄了一遍。《西夏旅馆》出版于2023年。

骆以军此次在“新世纪十年文学”研讨会上说,“这部**是我的抵达之谜,我的魔鬼诗篇,我的命运交织的城堡。”骆以军用4年多时间创作了这部40多万字的**,中间甚至几次严重抑郁症发作。

**的内容一方面是书名呈现的“西夏”最后的逃亡历史,另一方面又是发生在现代“旅馆”局促空间中的想象,两个词连接起来其实隐喻的是台湾外省第二代的命运、历史和身份认同。因为在骆以军这些外省第二代看来,他们的后代们会彻底成为本省人,外省人这样一个族群迟早会消融,而这样一种命运就像中国历史上曾经创建西夏的党项人。所以《西夏旅馆》讲的就是历史上不同时期曾经出现过的各种不同的人,他们怎么样逐一地出现,华丽地登场,然后又突然之间就进入虚空之中,只留下来一些很破碎的记忆。

2023年,《西夏旅馆》荣获华文世界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红楼梦奖”首奖,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在颁奖词中如此陈述:《西夏旅馆》以十一世纪神秘消失的西夏王朝作为历史托喻,以一座颓废怪诞的旅馆作为空间符号,写出一部关于创伤与救赎、离散与追寻的传奇故事。骆以军糅合私密告白与国族叙事,魔幻现实与**臆想,黑色幽默与感伤格调,铺陈现代中国经验最复杂的面貌。

全书试探文学想象的禁区、人间伦理关系的极限,尤其值得瞩目。《西夏旅馆》文字华丽,结构繁复,意象奇诡,寄托深远,为新世纪华文**所仅见。

摘自西夏旅馆封面语)

二、 我的书评。

每个梦境深处。

—骆以军的《西夏旅馆》

他知道那即是他启程之始,他必须(比少年时在夜行列车上承诺那个杀人犯陌生人要艰难一万倍)去寻找那座旅馆。他必须去找回那个众人皆以为离开人世(或根本从来就没有这号人物)、其实已check in 住进那间“西夏旅馆”里的图尼克,胡人图尼克。

—《西夏旅馆》

那里不是那个在某个黑暗尽头的神秘房间里羊男为所有事件一一连接从而只有一直跳舞才能离开的海豚宾馆,也不是那个不知几楼的木板缝间传来的吉他声伴奏下或是流浪者妓女瘾君子的人check in的加州旅店,也不是那个突然而来的大雨使十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拿到各自既是门牌又是逆序致命id的汽车旅馆,更不是那个古老中国西部某个沙漠中桌上摆着人肉包子聚集着会武功的死囚侠客**太监的破旧客栈。那里,只是作者由父辈祖辈以及古老西夏创始人元昊的梦境衍生出的自身之梦。

这部**其实与一场幻梦并没什么不同。

姑且按照佛洛依德在《梦的解析》中的假设:“梦的内容是在于愿望的达成,起动机在于某种愿望”。我们或可以从每个梦境中找到所谓“愿望达成”的意义,然而令人失望的是,这位大师的话又有转折:

“愿望之达成在梦境中有所‘伪装’”。如此,我们大可以认为每个梦境有所意义,可多数时候却又无法言明这种意义所在,尤其是他人的梦境。

作者的梦境是一座西夏旅馆,人物都由他协助而得以check in,我们在这个故事里或许翻遍地图也找不到它的位置。

可是我们多少可以从作者繁华富丽的文字之间得到一些关于这座旅馆的信息,其中不免有这命名西夏的旅馆存在的原因。如果着眼文中那个名为图尼克(tunick,束身上衣,与古代汉人的宽衣长袍相反)的主人公反复坚称的脱汉入胡的宣言,那条49年****巧合选择与西夏最后骑兵相同的逃亡路线,那些父辈子辈反复被遗弃被疏离的相似遭遇,以及那许多关于西夏覆灭、种族消亡、异质崇拜等等等等的故事,我们很容易相信,就像所有文评包括某些文学奖评委所认为的那样,这是作者隐喻台湾外省第二代的命运、历史和身份认同的一部**,而外省人最终也将像西夏遗民融入汉族一样融入台湾本省,从而彻底消失。如此就像西夏最后的那支骑兵,安居在汉人中,渐被同化,大可不必将生活看作是一间旅馆。

那么作者四年写作间流浪于台湾的各旅馆的经历又于这梦境中的何处呈现关联……

**是作者的梦境,那么**就可以说是作者自high的产物。尤其是当作者用了离奇荒诞无逻辑顺序的方式叙述时,读者很难一起high,也容易high不起来。我们大概不能明白作者反复混乱的“我”、“他”、“图尼克”的人称代词究竟是几个人或根本就是一个人的混乱,也不能理解在“**”老头子明显的政治含义对照下仅有几次露面的“丹夫人”寓意这哪位可以和“**”对抗的厉害角色,甚至也说不清那些杀妻者妇女**者伦理混乱的行径和胡人叛离的绝对联系。

我们无法在这个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仿佛面对着散落一地的器官,如此生理具象却生活抽象,我们如何分辨哪个是自己的部分。

然而,连作者是否完全明白自己的梦境这一点我们也无从知晓。“一个人无法将整个梦作为集中注意的对象,只能就小部分逐一诠释。”同样来自弗洛依德的理论,或是从实际的体验也让我们知道梦是怎样不完整无逻辑的片段。

作者在写作的梦境内加入现实使其拥有了完整结构,而只能用那类似剧本的冗长的繁多修饰的句子装饰其中的现实(实际上作者是戏剧研究所毕业的)却不能赋予它梦中的意义。作者在乎的是脱汉入胡的梦,至于那些现实的物件人物历史事件政治立场的意义也许只是手里的玩物,用这些来做梦的“伪装”,那个“脱汉入胡”的梦境也许就少了那份焦虑——那可会是现实意义“脱汉入胡”的号召?

或许,有时,或多或少,即便没有移民者外省人这样的身份,我们也会注意到自身个体与群体的疏离和内心叛离的愿望,也会觉得自己身处在一个梦境,只是没有用四年时间去解析。每个梦境深处,也许都有一座旅馆,藏着某个脱汉入胡的血脉秘事。

暑期读书笔记

小学四年级暑期读书笔记。今早起床后,趁着从窗外射进的清楚第一缕阳光,我从书架上拿出一本故事书,读了一个叫 换个角度看烦恼 的小故事,感悟很深。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老妇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卖雨伞,大儿子是渔夫。虽然日子过得不错,但是老妇人整天愁眉苦脸 晴天时,他为小儿子卖不出雨伞而烦恼 雨天时,她为大儿...

暑期读书笔记

令狐冲不是一个守规矩的人。他学习的剑法叫 独孤九剑 是唯一一套没有招式的剑法,是唯一一套想怎么使,就怎么使的剑法,其实就是一套可以称之为自由之剑的剑法。但是令狐冲的个性其实是受到非常大的约束的。这个约束来自于他生长的环境,也来自于他内心的自我约束。开始,他对仪琳刻意的拉开距离,盗用劳德诺的名字 对岳...

暑期读书笔记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劳动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念。1.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我相信,如果不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孩子,你再高明的方法,也只能枉费心机。2.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 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