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作业苏教版必修二试卷化作业

发布 2020-02-19 08:45:28 阅读 5052

高一·三部语文(必修一)试卷化作业一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狭隘( )戕害( )斑斓( )咒语( )时髦( )

(2)沉nì( 慰jiè( 迷chī( 麻bì( 消qiǎn( )

2.依次填入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___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②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___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③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___读杰作。

a.逐渐戕害必须 b.逐步戕害必须。

c.逐渐妨害必需 d.逐步妨害必需。

3.破折号的作用:表解释说明,表声音的停顿或中断,表声音的延续、表意思的递进、表语意的转换、跳跃或转折。指出下列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①然而,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②我们每学会一种新的语言,都会增长新的体验——而世界上的语言何其多啊!

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于这种独特性和个性——与此同时,我们却相信自己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

二、课内阅读。

(一)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4.文中加点的“具体的目的”指什么。

5.用原文中的语言概括什么是“真正的教养”?(不超过30字)

6.黑塞说,“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

7.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指出了“生存手段”与“生存境界”的区别,请从文章中找出哪些语言具体指向“生存手段”与“生存境界”。

指向“生存手段”的话语。

指向“生存境界”的话语。

二)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

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8.文中“干瘪的谷粒”指什么。

9.如何理解“我”的欢乐是“又酸又苦。

10.文中“我”捧着“干瘪的谷粒”为什么没有灰心和丧气?

11.如何理解文章最后画线句子的哲理意义。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2、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分析其寓意?

13、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四、延伸拓展。

14、短柬,就是一封简短的信。下面是从《给母亲的短柬》中的一封短柬,请仿照例句,给母亲写一封短柬。内容不限,形式不限,但用语要淳朴,感情真挚,叙述为主,不超过40字。

例句:妈:转眼间今已古稀之年了,请你千万仍然活着。我渴望有机会与你见面。——我此生仍继续尽力寻找你。

参***。1.(1)ài qiāng lán zhòu máo(2)溺藉痴痹遣。

2. a(“逐渐”侧重于“渐渐”,“逐步”强调“一步一步地”,这里强调渐进性,应用“逐渐”。“戕害”指伤害,而“妨害”侧重于“妨碍”。

“必须”是一定的意思,“必需”侧重于“需要”。)

3.①表解释说明,②表语意的转换、跳跃,③表语意关系的递进。

4.“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

5.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只为自我的完善而做出精神和心灵的努力。

6.这两句话并不矛盾。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

7.指向“生存手段”的话语是: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指向“生存境界”的话语是: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为了自我完善而做出努力。

8.干瘪的谷粒指人生四季中的中年时期收获微少。

9.经过春夏的艰辛和磨难,收获的却很微小。

10.生命的要义重在一个人有没有真正地为生命认真负责地耕耘过,只要真正地“爱过,哭泣过……”就是生命的收获,而且“收获多于劳作”。

11.一个人在生命的四季里只要认真地无愧地经历了,所有的话呢和痛苦,所有的成功和失败,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人生的收获,他的一生也就不会有什么人生的遗憾和哀叹,也不会有什么生命的愧疚和寂寞。如果一个人认真的走过了他的人生四季,人们是不必用自己的尺度去评判这人的人生得失的。

12、讽刺、揭露得势便张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13、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浩然之态。

14.妈,每当我软弱,夜里想哭,我会梦见你,温柔地拍着我的背。(或:当我见到桔梗花砰然绽放,令我想起你在年轻的日子,大太阳下,持着一把伞。)

高一·三部语文(必修一)试卷化作业二

学号姓名分数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峥嵘(róng) 遒劲(qiú) 磕绊(kē) 引吭高歌(háng)

b.浪遏(è)惆怅(chàng) 百舸(gě) 自艾自怜(āi)

c.晨曦(xī) 恪守(gè) 纤巧(xiān) 面面相觑(qù)

d.颤抖(zhàn) 乖僻(pì) 蛮横(hèng) 瞠目结舌(chē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迷惘百无聊赖翱游入不敷出。

b.干瘪汗流夹背炫耀鬼迷心窍。

c.藐视絮絮叨叨急躁废寝忘食。

d.菲薄痴心妄想沉缅惊惶失措。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自以为写得出神入化,但从现在看起来,是连新奇气息也没有的。

b.他们俩分别将近十年,想不到在这里萍水相逢。

c.成绩暂时较差的同学,不应该妄自菲薄,甘居下游,应奋起直追。

d.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孙两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青年人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情。

b.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早期及国家文物局近期分别主持的两项重大考古发现表明,永定河这条天然走廊是“古人类移动的路线”。

c.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父母与子女能否消除代沟,关键是父母要能够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太追不上孩子的时代。

国庆假期作业试卷

小学数学测试题 1 姓名得分。一 看图写数 9分 二 数数在内画 计数 18分 三 连一连 24分 四 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16分 五 数一数,在 里涂色 8分 六 画一画 10分,1 画 比 多3个。2.画 比 少4个。七 填空。15分 1 按规律填空。2 把下面各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请家长签...

必修二高考假期作业

期末综合训练题。1.本草纲目 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 凡酸坏之杯,皆可蒸烧 以烧酒复烧二次 价值数倍也 此方法的原理是。a.过滤 b.萃取 c.结晶 d.蒸馏。2.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酸碱中和反应 浓h2so4 稀释 固体naoh溶于水 h2 在 cl2 中燃烧 食物腐败...

国庆假期作业二

国庆假期作业一姓名 1.设集合,用列举法表示。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已知集合m 则m 2 方程组的解集为。3 由 a,b r 所确定的实数集合为。3 已知,当取下列集合时,求 4 集合,则。5 若集合a b 的集合m的个数是。8 已知全集u,集合a ua ub 则集合b9 已知a b b 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