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作业

发布 2023-12-06 14:04:21 阅读 7564

(1.1-2.1)

1.(2013福州模拟)下列关于体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唾液、尿液等也属于体液 b.细胞内液的含量多于细胞外液。

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要进行物质交换。

2. 右图是一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①所示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细胞质中一定含。

线粒体等细胞器。

b.②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c.②处兴奋传递方向为自下而上。

d.如果婴幼儿时期营养不良,蛋白质等物质摄入过少,则会使①和②等结构减少,脑重量变轻,造成智力缺陷。

3.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

4.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的电信号转为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5.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即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a.细胞体 b.轴突 c.突触间隙 d.树突。

6.[2013北京东城区]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b.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消化、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共同参与。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7.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a.①②b.①③c.①②d.②③

8.[2013正定中学期末考试]下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

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

9.在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

b. 兴奋传导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c. 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d. 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10.[2013大连期末 ]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 )

血浆 ②组织液 ③淋巴。

ab.②①c.③①d.②③

11.[**题]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 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12.(2013.海南)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13.兴奋沿着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局部电流的形成是( )

a.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

b.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

c.细胞膜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

d.细胞膜内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都没有电位差。

1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若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15.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种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神经递质传递的。

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16.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 2co3反应。

17.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

联系**回答下列问题:

1)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中序号表示。

2)刺激图中b点,则b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_

___图中___点可发生兴奋;

3)若刺激d点,图中点可发生兴奋;

4)由图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

经元的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个。

5)由此说明: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

其原因是。18.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___系统,b表示___系统,c表示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的调节下进行。

5)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___层生物膜。

19.以清水、缓冲液(含 na2hpo4、na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分别加入25 ml实验材料→测ph→滴加0.1 mol/l的hcl溶液、摇匀→测p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都应测量三种材料的ph,其目的是。

2)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结果,试回答:

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的是___组,理由是。

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___作用。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实验还应该补充。

20.下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分析此图回答问题:

1)突触小泡中的物质是。

2)突触小泡中的膜结构直接来自于细胞中的什么细胞器?

3)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小体后,突触小泡中的物质是怎样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去的。

(4)突触后膜上有一种受体可以与突触小泡释放出的物质发生专一性的结合,这种物质最可能是。

必修三第一章练习答案。

1.解析: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唾液、尿液不属于细胞内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所以不属于体液。

答案:a2答案:c

3.解析:根据题图所示,①由②③④构成,属于细胞外液。

②与④可以相互渗透,④只能向③渗透,③只能向②渗透,则可推知②为血浆,③为淋巴,④为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以相互渗透,⑤为细胞内液。

答案:b6.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受到破坏时,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会保持动态平衡;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共同参与;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国庆假期作业

历史作业 1 抄写老师下发的第一课至第六课内容总结资料,共7页。2 认真对改基础训练 第五课 第六课 3 修改基础训练所有错题 第一课至第四课 老师已评讲过。并认真复习所学内容。请各位家长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地理作业 1 把发的两张地理卷子完成。2 地理基础训练改正老师批改后的错误,然后把错题写到地理...

国庆假期作业

十一长假作业 001号 语文作业 1.周记一篇,自我创作,字数600 2.语文试卷一张。数学作业 1.乘方第二课时。2.试卷一张。英语作业 1.练习册2.3.4课时。2.以 englishiseverywhere.为题制作一张海报。具体要求 拍摄或画下生活 现的英语标识,广告等一切与英语有关的文字表...

国庆假期作业

初二数学试卷 国庆假期作业 一 精心选一选 30分 1.下列各图中,是轴对称图案的是 2.如图 1 在等腰梯形中,则 a b c d 3.下列判断中 全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成轴对称 成轴对称的两个等腰梯形一定全等 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上的点的对称点就是它本身。正确的有 a 1个 b 2个c 3个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