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23年版 》心得体会

发布 2020-02-17 11:19:28 阅读 1857

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3年版)》心得体会。

这几天在《湘西教师网》上认真学习了语文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年版)》,脑海里总会将它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较,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思考他们的不同之处——做这样的修改有什么深刻的意义?我想,有一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前言部分有几点值得重视:、语言文字运用仅在前言中就出现了四次。

新课标从语言文字运用的领域、规范、能力等角度进行了全面论述,而且将重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思想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这是实验稿中所没有的。

这些论述,表明了语文课程应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一主要任务和功能,更加贴近了语文的本质,学科特点更加凸显,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和明晰。

这对于切实纠正语文教学实践**现的一些非语文、泛语文的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大背景下,面临国内、国际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和利益格局,面对当今社会存在的信仰真空、道德滑坡、文化低俗、追求享乐、利欲熏心等等问题,语文作为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该承担哪些任务呢?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培养学生成为世纪素质优良的中国人,是各。

个学科共同担负的责任。

但语文学科起着独特的、别的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因为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粹。

新课标则将其具体化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

用优良传统、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将语文课程中蕴含的人文内涵具体化、明晰化。

除此之外,新课标在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等部分都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和强化主流价值取向引领方面有所体现。

需要引起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在贯彻新课标时,要正确处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究其实可以理解为始终伴随语文课程的文与道的关系)。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人文内涵,必须始终与语文目标融合、渗透,绝不能重新陷入两极**的思维模式,为了强化道,而脱离文,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着重号为笔者所加),否则只能是文道俱伤。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19版 学习心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学习心得。曾经仔细拜读过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今天又和五年前一样读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按着滕春友老师说的策略,从了解概貌到深入细究,从深入细究到为我所用 这是我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读着新课标,想着旧课标。新 和 旧 之间,换 汤 不换 药 但是这换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23年版 》学习模拟测试题 八

答 叶老师能从学生经验出发,因材施教,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开放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体现了以学导教,体现了 以人为本 的核心理念,使 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 这样做尊重学生的意见,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小心呵护,老师有新课标理念,体现了学生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23年版 》学习模拟测试 五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学习模拟测试题 五 名词解释。1 课程标准。答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对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是对课程教学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学管理和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编写教材 教学实施和考试命题的依据。2 课程目标。答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