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武汉就业景气指数及分析报告

发布 2020-02-12 23:05:28 阅读 2451

(2023年3月)

2023年,武汉就业景气指数109.94。

就业扩张能力指数107.58;

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景气指数107.92;

大众创业景气指数114.25;

就业质量景气指数108.54;

重点人群就业景气指数113.05;

就业服务与环境景气指数114.2。

图1:2023年武汉市就业景气指数及六个支撑指数情况。

一、总体来看,2023年武汉就业景气指数相比于2023年有所减弱,但仍处于较为稳定的区间;年度内4个季度就业景气指数呈现出先抑后扬的态势。

2023年,武汉市遭遇了近年来最为严峻的开局形势,在开局不利和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下,全市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工作,积极鼓励创新创业,保持了经济的平稳和就业的稳定,相比于2023年,2023年就业景气指数从111.85下降至109.94,虽有所减弱,但仍处于稳定区,接近扩张区。

从当年来看,1-4季度的就业景气指数分别为.84和109.94,呈现出先抑后扬的态势(如图2)。

支撑景气指数的大众创业、重点人群就业、就业服务与环境等3个分项景气指数均处于扩张区;就业扩张能力、人力资源市场运行以及就业质量3个分项景气指数处于稳定区(如图1)。虽然与2023年相比,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社零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出现增长放缓,甚至负增长,对稳定就业造成了一定压力,但总体来看,2023年的就业局势仍然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全市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图2 :武汉市2023年全年就业景气指数走势图。

图3:近几年武汉就业景气指数走势图。

二、具体分析,新产业新业态、大项目大企业以及创新创业对就业的拉动力不断加大,市场供求趋于平衡,就业政策深入落实,重点人群就业率持续增长,就业质量继续提升;但小微企业就业压力依然很大,人岗匹配率不高,吸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力度还不够,“双创”扶持资金不足、层次不高,大学生群体对薪酬的满意度偏低,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2023年,从支撑就业景气指数的六个分项指数来看,武汉市就业形势呈现出如下六个特征。

一)新产业、新业态特别是大项目、大企业就业活力凸显,但小微企业就业压力持续加大。

2023年就业扩张能力指数为107.58,相比2023年的108.65稍有下降,仍处于稳定区较高区间。

202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达18.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2.94%,是近20年来最好水平。

在供给侧改革和创新改革试验的大环境下,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对就业的拉动明显增强。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岗位需求占比由2023年的62.2%上升至62.

9%,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由2023年的71.9%上升至75.7%。

对全市391家企业监测的结果显示,企业就业人数的增量也主要来自第三产业中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同比增长17.61%。“互联网+”新型服务领域、创意设计、网络约车、电子商务、快递业等新领域、新业态成为就业的新渠道,灵活就业的群体在壮大。

从享受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的人数看,2023年全市共有8.31万人,比2023年(7.87万人)增加了5.

68%,反映出有更多的劳动者选择从事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的工作,实现灵活就业。与新产业、新领域形成对比的是,传统产业、实体经济等发展较为困难,重点产业对全市支撑点力度减弱,造成了一些行业,尤其是制造业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监测显示,2023年失业率达到4.0%,为历年来最高水平,尤其是制造业减员幅度达到7.

46%,且受钢铁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影响,去产能下岗分流人员增多,我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较上年增长26.05%。

大项目大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也拉动和扩大了就业。2023年以来,国家存储器基地、格力智能装备产业园、金龙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华星光电t3、东风雷诺整车、东风格拉特变速箱等项目正式投产,全市13条轨道交通线同步推进建设,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骨干企业增势强劲,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和大批从业人员。但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运营相对困难,人员流失相对较多。

从今年监测情况看,大、中、小型企业就业人数都在减少,但小微企业减员幅度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且企业规模与净减员幅度呈明显反比关系,反映出当前我市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更大。在小微企业已成为就业主渠道的今天,小微企业就业压力的加大也是整体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重要反映。

表1 :2015-2023年武汉市主要经济指标。

表2 :武汉市2023年与2023年就业创业重点指标完成情况。

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趋于平衡,但供求双方总量均有所下滑,人岗匹配率还需进一步提高。

2023年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景气指数为107.92,相比2023年的111.76有所下滑,处于稳定区较高区间。

求人倍率为1.30,与2023年前三季度基本持平,与2023年(1.37)相比有所下降,表明供大于求的状况有所改善,人岗匹配率有小幅提高。

但监测人力资源市场的求职人数和岗位需求数分别为14.23万人和18.49万人,相比2023年的18.

8万人和25.8万人,同比下降24.3%和28.

3%,下降幅度均超过两成,尤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招工减少和人员流失很大。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环境下,企业用工普遍较往年更加谨慎,有的压缩用人,有的减少储备岗位,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招工的频率也相应减少。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企业招聘成功率和市场求职成功率均不超过50%,“招工难”“就业难”同时存在,尤其是阶段性、季节性招工难、用工难矛盾凸显,年底依然有四成以上调查企业反映存在不同程度的招工难,一半以上的调查企业存在岗位空缺,空岗率达到2.

42%,制造业的空岗率接近3%。

图4 :2015-2023年人力资源市场岗位需求与求职人数情况。

三)创新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但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创新创业的层次还有待提高。

2023年大众创业景气指数为114.25,相比2023年的113.89略有提高,处于扩张区。

全年新增工商登记市场主体14.3万户,新增创业人数2.66万人,带动就业人数达12.

83万人,即1人创业带动4.8人就业,较2023年增加0.2人,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在全市范围内,创谷、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加速推进,完成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1000万平方米,全市孵化器数量达到220家,国家级孵化器25家,在孵企业近9000家,建成各类众创空间120余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35家,建成大学生创业特区73家,全部驻满,初步形成高校密集的鲁巷、街道口2个连片创业街区。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创业扶持政策落实也取得新进展,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5亿元,同比增长4.

77%,组织创业培训1.2万人,累计举办青桐汇45期,为众多大学生创业项目搭建平台、吸引天使投资机构,服务创新创业者达24235人次。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达1600人,与往年相比有较大幅度提升,全市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达2100余家。

武汉市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项目大赛、江夏区首届创新创业大赛等成功举办,也营造了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由于创业项目数量增长很快,企业经营成本也在不断攀升,创业担保贷款、创业扶持**、创业补贴等尚无法满足企业创新创业的资金需求。同时武汉市的风险投资**相对较少,大多数产业投资**都将资本投向了成熟产业,众多创业项目仍然得不到充分支持,企业成长较慢,创业成功率不高。另外,与深圳等地相比,在武汉生存型创业较多,技术类、新业态等创业仍有待加强,创业对就业的拉动也有待加强。

四)就业质量有所提升,特别是工资薪酬等收入增幅加快,但大学生群体对薪酬的满意度仍然偏低。

2023年就业质量指数为108.54,相比2023年107.86有所提高,处于稳定区较高区间。

工资、薪酬等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加快,薪酬满意度、工作环境满意度以及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劳动维权等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我市开启了由**、企业、职工共同制定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新模式,据统计,全年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订立集体合同的企业有4.69万家,涉及人数69.

68万人,和2023年(3.85万家、62.6万人)相比,企业数及涉及人数分别增加了21.

9%和11.3%。今年,市场调查的大学生薪酬满意度为28%,与去年同期相比满意度有所改善,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且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就业者对薪酬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目前武汉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也在扩大,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直接决定人才去留的关键环节还有待改进。

表3 : 2015-2023年武汉市就业质量情况。

五)重点人群就业率持续增长,但吸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力度还需加大。

2023年重点人群就业景气指数为113.05,相比2023年的112.96有所提高,处于扩张区。

2023年,我市共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29万人,困难人员就业率达到68%,相比2023年的不到50%有大幅提升,特别是“就业援助月”、“为百姓送岗位社区行”等专项活动颇有成效,直接帮助近3000名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积极开展“春风行动”,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举办专场招聘会198场,推荐8.

5万人实现就业。近几年来,外来务工人员都保持在每年8%左右的增速。这反映出武汉市用工环境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越来越接近,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2023年,应届大学生留汉人数达到15万,数量较往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但是与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相比,武汉市对大学生吸引力还不强。近期,武汉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提出5年内留住100万大学生的目标,加大大学生就业工作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适合大学生职业成长的岗位,任重而道远。

(六)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加大,但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2023年就业服务与环境景气指数为114.2,相比2023年的113.7有所提高,处于扩张区。

2023年,就业政策落实力度持续加大,全面落实《市人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全市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制定完善了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和资金扶持、就业培训补贴、职介补贴等10个配套操作办法。就业帮扶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培训补贴、稳岗补贴等规模也在逐步加大。2023年,我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及其从业人员数量相较于2023年都将近翻一番,但劳动者对就业政策和服务的满意度几乎没有变化(如表4),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服务层次和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

2023年就业工作总结及2023年就业工作计划

各位领导 各位同事 今天,我代表招生就业处发言,内容分两部分 学校2013年就业工作总结和学校2014年就业工作计划,下面的发言若有错漏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第一部分 2013年就业工作总结 一 2013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2013年我校有毕业生1112名 含5个往届今年毕业的学生 其中师范生66...

2023年就业工作总结及2023年就业工作计划

各位领导 各位同事 今天,我代表招生就业处发言,内容分两部分 学校2013年就业工作总结和学校2014年就业工作计划,下面的发言若有错漏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第一部分2013年就业工作总结。一 2013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2013年我校有毕业生1112名 含5个往届今年毕业的学生 其中师范生666...

2023年就业工作总结及2023年就业工作计划

各位领导 各位同事 今天,我代表招生就业处发言,内容分两部分 学校2013年就业工作总结和学校2014年就业工作计划,下面的发言若有错漏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第一部分2013年就业工作总结。一 2013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2013年我校有毕业生1112名 含5个往届今年毕业的学生 其中师范生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