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之一]
一、(2023年广东六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
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
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
末流者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绝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
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
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姜白石说得好:
“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
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
“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创造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
孔夫子到快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
1.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a.格律是诗歌中的不变化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格律就会变成死板的形式。
b.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定会使人受拘束,但这并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而是人不能活用它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c.格律不能束缚天才,天才之作往往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风骨。格律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即使他遵循了格律,诗歌也仍然腐滥。
d.古今大艺术家的创造活动都从格律入手,但后来都达到了脱化格律的境界;是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
解析:b 项,“定会”错,文中说“往往”;d项,以偏赅全,文中说的是“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了脱化格律的境界”。
答案:bd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它先于理智而产生,但在理智发达之后,它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
b.艺术是情感的流露,它也有群性和个性之别,讲究寓整齐于变化,但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
c.诗歌从四言、五言到七言,从古、律、绝到词,体现的是形式的变化,但它们在音节上都讲究格律,体现的又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d.“从心所欲”和“不逾矩”是一对矛盾,艺术家要打破这个矛盾,做到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解析:“它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错误,应该是“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
答案:a3.整齐容易单调,但作者又认为从整齐入手可以避免单调,这是为什么?
答。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本题的答题区间是文章第四段。从第四段中“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一句,即可提炼出答案。
答案:因为人有创造的本能,创作又有各自的特别情境,两者会使作者在追求整齐的同时求变化,这样也就避免了单调。
4.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你从作者关于格律和变化的论述里体悟到哪些人生道理?试作简要阐述。
答。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观点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解题时,首先应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文中的观点谈人生哲理,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格律和变化是互相矛盾的,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在整齐中求变化,创造艺术的极致。人生也是这样,道德、法律和思想自由是矛盾的, 我们可以在遵守道德、法律的规则中享受思想的自由,创造人生的辉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纠结”是社会心理之痛。
许小丹、赵铎。
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由国内语言文字专家评选出的十大流行词汇,“纠结”榜上有名,可见其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一段时间以来,“纠结”厚积薄发,不仅见诸主流**报道,还成为观察当下社会、经济动态的一大关键词,如新华社发的一篇2023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稿,标题即是“复杂内外形势下中国力破经济发展‘两难’纠结”;《新周刊》在2023年5月推出封面报道,总题为“100年来,那些纠结于中国的人和事”。
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纠结一词解释为“互相缠绕”,作动词使用。从字形上看,纠结是一个极具画面感的词汇,它给人们带来的印象是一团团物体相交纠缠、枝杈重叠的模样。
事实上,在生活中,纠结一词的使用更加广泛灵活。它可以当动词,“最近的工作让我纠结”;也可以当形容词,如“这个电影情节看起来特纠结”;甚至可以当名词,如“竟不知心中的纠结如何排遣”。无论是形容事件的态势,还是表达自己的心情,甚至是描述一个人的性格,纠结一词均能恰到好处地满足人们的要求。
当纠结很红很强大时,有人认为纠结是来自东方扶桑之地的动漫舶来品,有人认为是90后新生代制造的潮人潮语。事实上,纠结一词古已用之,李白诗云“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纠结在使用上虽然充满模糊性,但在表意上却恰恰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纠结本义为“纠缠”,这恰恰是对客观状态的一种主观抽象;今天当人们选择用以形容自身心态时,纠结让人们难以言说的心情找到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表达方式,令人一吐心中之郁结,岂不快哉!
值得思考的是,纠结在让今人“一吐为快”时,潜伏着何种社会文化心灵密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而言,流行语正是某种社会心理的体现。从“别理我,烦着呢”、郁闷,再到纠结,人们口中用以表达心情的词语随着时间游走也在渐渐变化。
回望社会前行的足迹,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猛。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随时发布信息,海量信息充斥着现代人每一寸空间;在这个时代,物质如此丰富,“物我”间的边界在物化社会中悄悄晕染;社会文化多元并进,个体有了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利。虽然智者说,智慧和聪明的区别就在于懂得如何选择,然而当今人们面对诸多**时,如何更智慧,叫人如何不纠结?
面对诸多的选择与顾虑,面对两难甚至多难困境,人们在理性与感性、欲望与克制、道德坚守与缺失、梦想与现实之间挣扎与困惑;人们在历史与当下、自身与他人之间不断逡巡、追问。当其时,个体并不必然有疼痛感,而当纠结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心理标签时,其间产生的价值迷失不能不说是社会之痛。
事实上,人们会抱怨生活让自己太纠结,却不知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常常迷惑于诸多选择而左右为难,却不曾思忖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痛恨不断在徘徊中受阻,却不愿突破自我。有些时候,遇到烦恼,我们纠结;遇到挫折,我们纠结;遇到不满,我们纠结;遇到迷茫,我们纠结……人们执著于生活中难以避免的磕磕碰碰,其实都是伪纠结。活在当下,挫折在所难免,以一种阳光心态直面挑战才是上选。
抛开种种伪纠结,分清了哪些属于真纠结,又该如何把握呢?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些美国大学生为反对快餐业对工人的剥削,体现劳动力的价值,发起了禁食汉堡包运动。
很快,许多人加入了禁食汉堡包的行列。一段时期之后,人们发现正义之举造成了适得其反的效果。由于汉堡包销量下降,快餐企业收益减少,劳动者的境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面临失去工作的困境。
生活百味杂陈,纠结在所难免。多一点智慧和勇气,把握住自己心中的准绳,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理想的桃花源或许早已在不远处。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新华社和《新周刊》的稿件都用到“纠结”一词,表明该词语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
b.“纠结”一词可形容事态,可表达心情,也可描述性格。
c.“纠结”既不是动漫舶来品,也不是潮人潮语,这个词语自古以来就有使用。
d.“纠结”让人们难以言说的心情找到了一个恰当的表达方式。
e.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表达心情的词语也在变化。
解析: a项,“新华社和《新周刊》的稿件都用到‘纠结’一词”,只是为了说明纠结“不仅见诸主流**报道,还成为观察当下社会、经济动态的一大关键词”,而不能说明其有深厚的群众基础;c项,原文说的是“有人认为纠结是来自东方扶桑之地的动漫舶来品,有人认为是90后新生代制造的潮人潮语”。
2023年广东语文新课标总复习 5
1.将下面四个句子重组为一个长单句。可调整语序 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人要勇于 解剖 自己,必须拥有三面镜子 显微镜 放大镜 平面镜。显微镜用来找自己的缺点。放大镜用来发现别人的优点。平面镜用来照自己的现状。答解析 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句适合做主干句,结构相同,将其化作修饰语即可。答案...
2023年广东语文新课标总复习 24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张立本女吟。无名氏。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1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吟诗女子的形象。答。2 清歌一曲月如霜 和白居易 琵琶行 并序 中的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答。解析 这首诗歌意境清...
2023年广东语文新课标总复习 26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不能十步功在不舍。荀子 劝学 2 且夫天地之间苟非吾之所有苏轼 赤壁赋 3 潮平两岸阔江春入旧年。王湾 次北固山下 4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答案 1 骐骥一跃驽马十驾 2 物各有主虽一毫而莫取 3 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4 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