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新课标2019版分析与解读数学

发布 2020-02-04 22:43:28 阅读 1962

十年课程改革,你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举例说明。

十年课程改革,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一)基本思想发生了变化。从“双基”到“四基”。对学生培养目标作了修改,原来“双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因此,我在教小学数学的时候,重视了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

(二)能力发生了变化。从“双能”到“四能”。既要重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在“实验稿”中已经作出要求,而“修订版”课本中的要求更为明确。

问题的**可以来自现实生活、其他学科,也可以来自教学内部,重要的是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有意识地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并且教给学生一些提出问题的方法,例如情境要素分析法特殊化、一般化、类比等。

(四)课程内容关键词发生了变化。“实验稿”课标的课程内容的设计围绕着六个关键词设计:数感、符合感、空间观、统计观、应用意识、推理能力,而“修订版”课标则提出了10个关键词: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几何直观: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借助及合成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说,几何直观脱胎于“实验稿”中的 “空间观念”,但是又不同于“空间观念”,而是更加强调图形作为一种思维工具的作用。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每个关键词都是数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核心概念往往是一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或聚焦点,它有利于我们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和层次,抓住教学中的关键。数学课程核心概念不是数学概念,也许不需要明确告诉学生,但是这些概念是实实在在蕴涵于具体的课程内容之中,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并在数学内容的教学中有机地去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另外,在具体内容的选取上,也做了一些调整:

(五)具体课程内容的调整。

1、数与代数。

这一学习领域中,1-3学段和4-6学段都没有变化,7-9学段则对代数式的运算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包括:

数与式:知道|a|的含义(这里表示有理数);增加了最简二次根式、最简分式的要求。方程不等式:

*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选学,不做考试要求); 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选学,不做考试要求)函数:实验稿 “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调整为修订版:

“ 会用配方法将数字系数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化为y=a(x-h)2+k的形式,并能由此得到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说出图象的开口方向,画出图象的对称轴,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增加了:*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

(选学,不做考试要求)

2、图形与几何。

1-3学段中图形与几何的要求总体上有所降低:

“图形的运动(原为图形与变换)中,实验稿中““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调整为修订版:“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图形与位置中, 实验稿:从“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改为修订版:

“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

4—6学段

图形的认识:

实验稿:从“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修订版:“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

测量中,增加了“知道面积单位千米2、公顷”,图形的运动(原为图形与变换)中,在“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后,不再要求“体会图形的相似”。

7-9学段“图形与几何”的变化较大。

首先从这一学习领域的结构上,“实验稿”分为“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而“修订版”则重新设计了结构,“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组织,如下图所示:

(六)删掉的:梯形的要求;圆锥的侧面积、全面积;

增加的:圆的理论:垂径定理(选学,不做考试要求);圆内接四边形;切线长定理(选学,不做考试要求) ;三角形的内心与外心;尺规作图:

过一点做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做直角三角形;做三角形的内接圆、外接圆;做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3)概率与统计。

在1—3学段,概率内容不再出现,统计内容则没有明确的知识点的要求(如条形统计图、平均数),而是通过具体活动体验诸如最大、最小、极差、众数等概念在描述一组数据中的作用。在4-6学段,概率仅做可能性大小的定性描述的要求,不做定量的计算概率的要求; 统计则删去了统计量中的中位数、众数概念的要求,仅保留了平均数;在7-9学段的概率无变化,而统计去掉了极差概念。

(4)综合与实践。

1-3学段原为“实践活动”,改为“综合与实践”后,定位为重视实践活动对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4-6学段原为“综合应用”,改为“综合与实践”后,重点放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上。7-9学段原为“课题学习”,改为“综合与实践”后, 重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还提出了:反思总结、形成**或研究报告的要求。

七).对教学的建议。

需要修订是改良而非改革,基本理念没变。另外,“修订版”不是终点,有些调整是完善,仍然有继续完善的空间,后续调整是一种学术争鸣,不存在是非对错的问题,作为教师,要做个专业而理性的思考者;另外,理论是简单的,是基于假设的,而实践是复杂的,各种问题都要面对,因此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寻找处理好各种关系的对策,包括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学生的学习主体与教师教的主导地位的关系、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关系、关注生活情境和关注知识系统性的关系等等。

2023年秋季义务教育启用新课标教材

2月1日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从2012年秋季新学期开始,中小学生将启用根据新标准修订的新教材。在新修订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变化最大的语文 新课标 广受关注,就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标带来的变化访问了教委相关研究人员。变化一 要求会写字的数量减少。此次语文新课标的变化主要体...

2023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新课标

关心发展 关注成长 北京一中2012年义务教育新课标交流展示活动。2012年12月18日。时间9 009 10 9 30 内容签到。大北京一中汤朝晖校长致欢迎词。会北京一中义务教育新课标学习汇报。初二 1 班数学刘璟 再探因式分解 研。初二 2 班语文穆红 记承天寺夜游 地点。负责人。一层学生作品展...

义务教育新课标下的语文审美教育

一。雹。义务教育新课标下的语文审美教育。河北省曲阳县邸村乡南洼里小学翟向东。关键词 语文。审美教育。创造力。一。种基础工具,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形象,才能进入美的领域,并领略美的意。新制订的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是一种充满了人的情意 人的创造性才蕴。其次,义务教育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从理念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