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结构之并列式

发布 2020-01-03 23:52:28 阅读 5512

作文结构之并列式上传:杨露云更新时间:2012-5-16 22:17:37

并列式考场议**并列层次的拟定角度。

弋阳一中周新星。

中心论点确定之后,如何展开论述,这是学生最头痛的事。经常是搜肠刮肚,无从写起;即使勉强成篇,或者东拉西扯,思路不清;或者原地打转,空洞无物;或者堆叠论据,凑足字数等。很难写出文体规范、条理清晰、内容充实、论点深刻的有说服力感染力的文章。

究其原因,在于学生认识模糊、思维狭窄、方法单一。要改变上述现象,首要的是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指导他们利用常见的哲学原理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加强思维方法指导。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并列式议**并列层次的拟定角度,促使他们明确思考方向,开拓思路,形成条理化、清晰化的思维习惯,对于完成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气韵酣畅,议论有深度、有广度、有说服力的并列式议**写作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依据并列结构与论点(或论题)的关系,可以将并列层次的拟定角度大致从“横向想、深处想、远处想和反面想”等角度加以展开;并将实例和习题相提,讲练结合。练习题:以“拒绝浮躁”为主题列出展开的结构。

一、往横向想。

1、具体表现。任何事物的外在表现都不会是单一的。往往因时、地、人、物等的不同而不同,经常还有轻重显隐内外等区别。

哪些方面、哪些领域存在这种现象。以此为思考角度,也可以构思出一篇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好文章。例如有一篇高考优秀作文《谈意气》是这样分层论述的——1、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拔的,他们不畏风霜,不畏冷雨。

2、充满意气的人是勇敢无惧的,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3、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他们总能拨开云雾看见明媚的阳光。练习:浮躁之人面对问题不能深入调查,总想投机取巧。

浮躁之人面对失败不能耐心冷静,总是怨天尤人。浮躁之人面对成功不能奋发进取,总是浅尝辄止。

2、存在类型。事物皆可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原因、功用和要求等。不同类型的人有不同的表现和认识。

以此为思考角度,可以构思出一篇篇优秀的文章。例如“阅读”这个话题,我们就可以根据阅读的对象类型构思出如下几个并列层次——

首先,我们要重视阅读有形之书。1、读诗使人浪漫。2、读史使人明理。3、读哲使人睿智。

同时,我们更要重视阅读无形之书。4、阅读人生。5、阅读社会。

练习:浮躁的文学只会造就文化侏儒。浮躁的社会只会造就事业孬种。浮躁的民族只会造就精神矮子。

3、类比列举。有这样一则幽默,面对门前一堆垃圾,香港人会说:“等会儿让风吹走它。

”犹太人说:“看看里面有没有金子。”新加坡人说:

“赶快扫干净,否则会受**处罚。”美国人说;“按照社会分工,由清洁工去处理。”以色列人说:

“小心炸弹。”由这个幽默我们可以明确知道不同类型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有区别的。根据这点我们也可以构思出优秀的文章来。

高考优秀作文《愿景》就是这样构思出如下三层——1、持有愿景的舞者贵在自觉。2、拥有愿景的强者贵在持久。3、把有愿景的智者贵在感悟。

练习:勇敢者以勇气对抗浮躁。

执著者以毅力战胜浮躁。睿智者以智慧进化浮躁。即不同特征的人怎么拒绝浮躁?

4、名人榜样。以名人为榜样,特别是以文化名人为榜样,既为读者提供了感性的材料,又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不但可选择的文化名人多,且每个人都是多面性的,要完成三个的论述来得容易。高考优秀作文《斯人尚**》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例子。

这篇文章是这样展开论述的——1、苏武凭“坚”**。2、李白凭“傲”**。3、丛飞以“爱”**。

练习:庄子以“持竿不顾”的淡泊拒绝浮躁。陶潜以“种豆南山”的理想排斥浮躁。牛玉儒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战胜浮躁。

5、不同时空。本思考角度指思考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或历史进程的不同时期,或人生前进的不同时间,或一年更替的春夏秋冬等。比如高考优秀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是这样推进的——1、春天,我想握住你的手。

2、夏天,我想握住你的手。3、秋天,我想握住你的手。4、冬天,我想握住你的手。

练习:人生的春天,我们要拒绝浮躁。人生的夏天,我们要拒绝浮躁。人生的秋天,我们要拒绝浮躁。人生的冬天,我们要拒绝浮躁。

空间场合角度可以是生活的每个具体角落,如家庭、学校、医院等人物活动的每个场所,也可以是国内、国外这样的一个大空间。或者是活动的不同场合,比如正式与非正式,庄重与随意等。有一篇高考作文就是这样构思的。

它用“在家庭我们要和谐”到“在单位我们要主义和谐”再到“在社会我们也要主义和谐”的思路来论证“我们必须注重和谐”。在学校,浮躁是我们求学道路上的绊脚石。在家庭,浮躁是我们幸福轨迹里的腐蚀剂。

在社会,浮躁是我们创业进程中的拦路虎。二、往深处想。

1、挖掘本质。最适合于提出论点时,用一个段落展开。分论阐释。

论证中平行结构的几个方面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从中心论点中解析出若干个并列的分论点,每个分论点独立成段加以阐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共同论证中心论点。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恰似文章结构中的总分关系。这种结构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

比如福建高考作文《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这样安排的。在中心论点之后,作者提出三个分论点——戈多是信念。戈多是理想。

戈多是道德。

练习:浮躁就是不负责任的享乐。浮躁就是不劳而获的财富。浮躁就是见异思迁的心态。

贪图虚荣追求热闹的人生态度;唯物唯名的价值追求;

2、由果索因。因果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普遍关系,没有无果之因,也没有无因之果。一个矛盾的产生,一种现象的出现,总是有前因的。

分析它,发现它,弄清来龙去脉,就能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矛盾的主次关系,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找到某种原因,比不揭示原因深刻;找到根本原因,比找到一般原因深刻。推敲这些现象的产生复杂的多样的原因,也比较容易构成并列式议**。

以高考作文《边走边问》为例。文章开篇提出观点——在人生的道路上,边走边问,才会无悔今生。接着就从为什么会得出这一观点的原因的角度分层阐述——

1、一个爱问的人一定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2、一个爱问的人一定是一个善良的、热心肠的人。3、一个爱问的人一定是一个正直的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人。

练习:人的本性是浮躁之气产生的根源。社会风气是浮躁之风产生的土壤。

制度缺漏是浮躁之念产生的缝隙。

3、方法条件。考场议**重点论述了“为什么”,让读者明白道理接受观点,但是文章往往只能告诉读者行动的方向。因此我们可以考虑要实现观点必须具备:

什么条件、什么品质、什么工具、什么方法、什么措施、怎么做等等。具体如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自身素质,克服心理障碍,树立学习榜样,加强宣传,从小事、从现在、从自己做起,加强外力约束等等。比如高考优秀作文《品读人生》是这样构思的——1、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他人。

2、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失败和痛苦。3、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成功与喜悦。练习:

要克服浮躁之心,需四般法宝在手,即坚定明确的目标,超然物外的旷达,固守寂寞的勇气,开拓进取的恒心。三、往远(大)处想。

1、作用意义。前面提过事物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复杂的、多样的,同样,事物造成的结果也往往是复杂的、多样的,有物质的,有精神的;有个人的,有集体的;有主要的,有次要的;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等等。从这个角度出发思考文章层次,收获必定丰厚。

比如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中有一篇精短议**《勤有三益》,作者为了说明“为人当勤劳”这一观点,就采用了如下的平行结构——1、勤劳,可以有所获免饥寒也。(创财)2、勤劳,可以有所劳延寿考也。(健体)3、勤劳,可以有所事远淫邪也。

(修身)练习:拒绝浮躁,才能创造物质文明。拒绝浮躁,才能创造精神文明。

拒绝浮躁,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四、往反面想。

1、影响危害。有正面的作用意义,当然负面的影响危害也必定存在,也必定是复杂多样的。高考优秀作文《细节之处,美不胜收》就是从这个角度构思出如下四层——1、痛苦是细节,没有它,生活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2、伤害是细节,没有它,生活就无法感知关爱。3、奋斗是细节,没有它,生活就像一口枯井,了无生趣。4、感恩是细节,没有它,生活就没有了真情。

练习:因为浮躁,使许多天才如流星划过。因为浮躁,使许多企业如昙花一现。

因为浮躁,使许多朝代如过眼云烟。

炼就踏实求真的人生态度;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铸就无欲则刚坦荡磊落的胸怀;

2、正反转化。本角度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矛盾的对立统一以及相互转化的观点剖析构思。使用这种角度构思应注意:

1.对比必须鲜明、强烈,通过是与非、功与过、荣与辱的对照,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2.在字里行间要渗透作者的褒贬、爱憎之情。比如论证论点:

正确对待妒嫉心。就可以分出以下三层——1、妒嫉心理往往导致缺德行为。

2、妒嫉心是人们前进的动力。一个缺乏妒嫉心的人,往往是安居“下游”、心甘“落后”的人。

3、将妒嫉心化作追赶他人的动力。

练习:浮躁使容易变成困难,宁静使困难转成容易。浮躁把直道走成弯道,宁静把弯道走成直道。浮躁使成功化为失败,宁静使失败走向成功。

以上提供的思考角度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经常是综合运用几个角度;法无定法,无论哪种角度,都要体现创新,要适应议论内容的需要,决不能一味生搬硬套。还要注意的是,层次的展开不能随心所欲,得讲究先后顺序;层次关系必须明确,不应勉强凑足层次而出现交叉或反复。在句式的构造上,层次的表述可以力求齐整,排比段首效果很好;也可以灵活遣词造句,但要做到清晰醒目。

在论述过程当然允许有详有略,一般来说主要的方面详写,放在前面;次要的方面略写,放在后面;如果分论点不止三个,次要者还可以合在同一个段落里论述。

或可操作如下。先提出思路,对照讲义,稍作讲解;各个学生口头说一点,列出8—10点来;令学生对黑板上所列进行组合,形成一个提纲,并解释出理由。

学生课后练习:提供中心,对照往下写;提供话题,对照往下写;提供材料,对照往下写;先要求所有角度都写,后面只要求写其中的8个角度,甚或4个角度。附:议**一般格式。

简引材料得出观点——因果论证,直入本质,进行阐述——单元一:议论+材料(可铺排)+议论——单元二:议论+材料(可铺排)+议论——单元三:

议论+材料(可铺排)+议论——结尾:或呼应,或警策,或深化,宜隽永深沉。在材料的铺排中,尽量使句子的内容更多、内含更丰厚。

送欣赏之花,留余香萦绕。

或许每人都期待获得别人的欣赏,那你又是否懂得去欣赏他人?——题记古之成大学问、大事业者,自身本已在常人之上,而犹能去欣赏他人。他们能够去发现他人的美,更能去接受。

在提升自我之时,亦能为周遭友人带来一份慰藉,一份欣赏之花,两重余香萦绕。欣赏似一双包容的眼,发现了他人的美。诸葛亮隆中妙计笑寰宇,赤壁火中天下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而这一切,皆只因当初徐庶曾向先主刘备举荐诸葛亮。倘若不是徐庶懂得去欣赏他人,也许诸葛亮终其一生都只得老于户牖之下,跻身茅庐之中。论计谋,徐庶已属非凡之人,尽管他较之诸葛亮或许相形见绌,但他仍能用自己那双包容的眼,发现了他人的美。

而实际上,他在欣赏诸葛亮的同时,即看到了他的长处,并且尽力去向他学习,完善自我。徐庶赠予诸葛亮的欣赏之花,亦给自己带来提升。让我们如徐庶一般,去发现他人的美,学会欣赏,学会包容。

欣赏如一颗真诚的心,接受了他人的美。王安石虽为宋朝的大政治家、大文学家,并精通历史。但他虚怀若谷,曾在别人高谈阔**史时,自己默坐一旁,洗耳恭听。

他便是用自己最真诚的心,去欣赏他人,接受他人,用他们的美,来充实自己。如同硬币之两面,剑之两刃,人亦是美满与不美满的结合。正所谓“**无足赤,白碧有微瑕”,即使是声名显赫如王安石,亦有他并不完美之处。

但懂得去欣赏他人,接受他人的美,便是将自己的不完美也渐渐补足。王安石赠予他人的欣赏之花,亦让自己得到拓展。让我们如王安石一般,去接受他人的美,提升自我。

欣赏若一汪澄澈的泉,滋润了他人的心。伯牙的高山流水仿佛天籁,但他却苦于无人欣赏,无人理解,直到钟子期的出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他让伯牙在企图放弃之时又重新燃起希望的烈火。

他对伯牙的知晓,对其琴音的解读,便是建立在欣赏之上。钟子期的欣赏之花,除利己之外,更能抚慰他人,鼓励他人,让自己周遭的人得到一种慰藉,让我们如钟子期一般,去欣赏他人,鼓励他人。恃才放旷的杨修因其不懂欣赏他人而骄横恣肆,终致杀身之祸;昔日昏庸之君正因不懂欣赏才使那仁人志士遭贬受逐,而处江湖之远,那小人庸才却大权在握,以据庙堂之高,终酿亡国之恨。

由此可见,学会欣赏,尤为重要。于己,它是一种接受他人,完善自我的过程;于人,它又是一种鼓励,一种安慰。为他人奉上一朵欣赏之花,为自己留下两重余香萦绕,学会欣赏,也即是学会做人的至高之境。

作文结构并列式

并列式结构。丢掉失意。生活是一面镜子,有得有失,短暂的失意会让你成为一个懂得生活的人!题记。漫漫人生路,总有一些坎坷与失意,失意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丢掉失意你就是强者!古今中外失意的人有很多,他们一步步战胜困境,成为强者,使人为之一震,让人难以忘怀。回忆李白,仿佛李白就在眼前,李白此刻就在酒楼眺望远...

并列式作文结构训练

高三作文训练 三 作文结构训练之并列式。复习目标 1.了解高考议 常见的结构。2.掌握并列式结构的一般要求和写作技巧。一 高考议 常见的结构。议 的论证结构一般体现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的逻辑思维过程,所以,其议 的基本结构层次为三段论式的结构,即引论 提出问题 本论 分析问题 结论 解决...

并列式结构作文导写

盖房子时,先要设计图纸,把房子的结构画出来,写作文也应该先把文章的结构确定好。现在有许多学生写作文往往不注意这方面,总是一拿到作文题目就写,结果洋洋洒洒,详略不分,思路不明,结构混乱,导致得分很低。所以有了好的内容,没有好的文章结构也是不行的。好的结构有助于把内容表达得更清晰,更生动,更深刻。并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