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发布 2019-12-20 04:57:28 阅读 5989

三 、 比热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二、方法目标。

1)通过**,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三、情感目标。

利用**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难点:比热容概念。

教学用具。器材:铁架台,酒精灯,天平,烧杯,石棉网,水,煤油,秒表,温度计。

教学流程。导课】

一)讲黑与白的热效应的故事引入新课。

二)引导学生思考课本上的想想议议并回答,进而得出“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就越多,吸收的热量就越多”,那么不同物质在质量相同时,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引入新课。

阅读质疑,自主**】

一)**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引导学生设计“**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要求学生指明所需器材,说明怎样操作,怎样观察现象,怎样记录数据。得出什么结论?

二)比热容的概念及热量的计算。

要求学生看课本132页比热容内容;问:比热容的单位、符号是什么?热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三)比热容的应用。

1)引导学生阅读“比热容”表,观察、分析、归纳,写出自己获得的信息。

2)为什么我国沿海地区四季如春,而内陆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多变互动,合作**】

一)**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器材步骤略。

现象: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分别给盛在两个相同烧杯里的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发现相同时间内,煤油温度升高的较多,要使他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加热的时间长。

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二)比热容的概念及热量的计算。

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j/(kg·℃)

热量计算公式:q吸=cm(t-to)

q放=cm(to-t)

三)比热容的应用。

1)不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不同,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2)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而砂石的比热容较小,在吸收或放出同样多的热量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小,砂石的温度变化大。所以内陆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案例分析。桂林市区“两江四湖”环城水系的建成,造就了桂林“千峰环野立,一水报城流”的山水城市格局,并使市区湖面达到约4.0×105m,水量增加到9.

5×105m.问:(1)在炎热的盛夏,湖水温度每升高1℃,就可从周围市区吸收多少热量?

〔c水=4.2×103j/(kg·℃)2)“两江四湖”环城水系的建成,对城区的环境有什么好处?(要求写出两点)

解:(1)由ρ=m/v得。

m=ρv=1.0×103kg/ m×9.5×105m=9.5×108kg

湖水温度升高1℃,可从周围市区吸收的热量是:

q吸=cm(t-to)=4.2×103j/(kg·℃)9.8×108kg×1℃=3.99×1012j

2)“两江四湖”环城水系的建成,对城区环境的好处有:从物理上看:由于水的比热较大,因此可以缓解“热岛效应”对环境的影响;从自然环境上看:

融水如城市,使桂林山区真正成为“山水之城”,美化了居住环境;从人文上看:构建了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1.精选习题。

1)水的比热容是 j/(kg·℃)它的物理意义是 。

2)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铝块和铜块(铜的比热容小于铝的比热容),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相互接触,则发生热传递的情况是( )

a铜块向铝块传热。

b铝块向铜块传热。

c铜块和铝块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d以上都有可能。

3)甲、已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2,升高温度比为4:3,它们的比热容比为5:8,则它们吸收的热量比为( )

a1:5 b5:1 c5:4 d4:5

4)质量为1kg的铁锅中放有2kg的水,要把它们从20℃加热到80℃,已知铁的比热容为0.46×103 j/(kg·℃)求铁锅和水共吸收了多少热量。

迁移应用,拓展**】

为什么沙漠地区的气候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奇特现象?

板书设计。第三节比热容。

一、比热容定义 q吸=cm(t-to)

比热容:符号表示(c) q放=cm(to-t)

比热容单位:j/(kg·℃)三、比热容应用。

二、热量的计算。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治多县民族中学。工。作。总。结。科目 政治年级 九年级教师 梁明燕2015年11月22日。2015年初三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教师 梁明燕。我继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 迁移 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二 存在问题。1 部分学生学习意识淡薄,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兴趣难以养成,思想滞后,目光短浅,对物理学科不重视,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3 部分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喜欢上实验课,不喜欢做课外实验,不能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没有良好的科学 精神。4 有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现象,合作意识不强,能...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总结。2016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肖永珍。一 九年级学生学情分析。虽然有尖子生,中等生及中等偏下学生是全班学生的主力军,差生比例占全班比例在80 以上。因此当前要下大力气培养尖子生,树立榜样作用。重视中游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仅教会他们知识,更要提高他们的能力。带动下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