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发布 2024-03-24 07:25:12 阅读 8274

1 风筝。

导学目标】1.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2.感悟亲情的含义。

3.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

4.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

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

三、四、五。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情感。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家庭中充盈着浓浓的亲情,但有时也会出现令人难堪的冲突矛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人冲突的深处往往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的和时代的内容。今天,让我们走进这《风筝》的世界来研究一番其中的是非曲直。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丫杈(chā) 憔悴(qiáo cuì) 模样(mú) 嫌恶(xián wù)

可鄙(b什物(sh惊惶(huáng) 瑟缩(sè)

惩罚(chéng) 虐杀(n宽恕(sh苦心孤诣(yì)

堕(du蜈蚣(wú gōng伶仃(líng dīng)

2.记住重点词语的意思。

丫杈:交叉。

肃杀:形容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笑柄: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苦心孤诣:为求达到某一目的或解决某一问题而费尽心机。

诀别:分别。

惊惶:惊慌。

瑟缩:身体因寒冷、受惊而蜷缩或抖动。

虐杀:虐待人而致死。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3.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学生思考: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

交流点拨】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

2.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

交流点拨】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我”为什么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

交流点拨】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4.为什么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交流点拨】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5.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的态度与一般人有何不同?

交流点拨】对待自己当年的行为,深深地谴责自己。不因自己当年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时间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

合作**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把握情感。

1.细读课文并思考: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交流点拨】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来说,是引出下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交流点拨】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3)3~4段一面写“我”,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对“我”流露出什么感情?

交流点拨】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鲁迅是在自责自己当年扮演了冷酷无情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言辞中流露出了同情、后悔、自我谴责之意。

2.朗读。1)你能读出明显表现出作者忏悔心情的文字吗?

2)应用怎样的情绪和语调朗读?

交流点拨】本文的一个重要的情绪是忏悔,朗读时,语调应是沉重的,包含强烈的自我谴责的意味。

3.轻声读课文,思考: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

交流点拨】“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2)弟弟全然忘却,作者理当心情轻松,然而作者却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作者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

交流点拨】作者是一位能够勇于反省、勇于自我谴责、勇于承担责任、家庭与社会责任感都极强的作家,不可能因为弟弟的忘却、无怨就会自我说谎,自我欺骗地认为自己无过了。

3)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么”,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交流点拨】**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

步骤四理解语言**主旨。

1.快速浏览课文,回答:

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交流点拨】“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

2,文章中的两个要点是什么?

交流点拨】忏悔:“我”对弟弟的“精神的虐杀”——自我谴责。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却。

3.试着饱含情感地配乐朗读这部分。

交流点拨】朗读时,语调应是沉重的,包含强烈的社会谴责意味。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整篇文章看完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思考一下: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要告诉我们什么?

交流点拨】知错就改、手足情深、反抗封建教育。

2.拓展延伸: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请你选一个最难忘的说给同学们听听。

交流点拨】跳方格、打珠子、推铁箍、丢手绢、用泥巴捏动物……

板书设计】风筝。

少年时:虐杀弟弟的风筝梦。

中年时:感到无限的后悔。

后来:想补过而不得。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2 背影。导学目标】

1.掌握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所蕴含的情感。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3.感悟本文所表现的父子情深。

4.品味朴实无华的语言,体会深情无限的意蕴。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

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

三、四、五。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交卸(jiāo xiè) 奔丧(bēn sāng)

狼藉(láng jí) 簌簌(sù sù)

典质(diǎn zhì) 赋闲(fù xián)

颓唐(tuí táng) 琐屑(suǒ xiè)

差使(chāi shǐ) 亏空(kuī kōng)

勾留(gōu liú) 蹒跚(pán shān)

2.记住重点词语的意思。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颓唐:衰颓败落。

3.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名篇有《绿》《春》《荷塘月色》。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背影》是纪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听录音,范读课文(多****),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重点写哪件?(找表示时间的词语)

交流点拨】写的事:“奔丧”“车站送别”“别后思念”等。最主要的是“车站送别”。

2.师述:《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通过选取离别时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

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10月,作者当时处于一个颠沛流离的时代,世态的炎凉,生活的困顿,使作者的心绪充满寂寞和哀愁,亲人之间的离别就更加重了这种伤感的色彩,特殊环境就多了一份特殊的感受。故事发生的时候正是作者家境败落,祖母的死,父亲的失业,接二连三的灾难,父亲本已承受了沉重的打击,对“我”却还无微不至地怜爱和体贴,送别时为“我”买橘子,使我们理解到父子间在困境中彼此体贴,相互怜爱的真挚感情。

3.本文很类似于一般写父亲或母亲的叙事抒情散文,完全可以用“回忆我的父亲”之类作题目,作者为什么要以“背影”为题目,换成其他题目,效果会怎样?

交流点拨】背影,可看作是父亲的一种特殊“面貌”。由于生活的暗示,作者有独特发现,选择了这个最佳的表现角度。以“背影”为题,贯穿全篇,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爱的真挚等,都可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

它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这里,我们可看出朱自清不随人后、善于开拓创新的艺术才华。如果换成“浦口别父”之类,就会显得文意太过直白,没有深度,缺乏内涵,平庸无味了。

合作**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把握情感。

1.朗读并思考:文中四次提到的“背影”都在哪些段?作用有什么不同?

交流点拨】第一次:文章第1段。开篇点题“背影”,以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目录

第一单元。1.背影。2.永久的悔。3.铁骑兵。4.苏珊 安东尼。口语交际 讨论 我们的权力和义务。写作 珍藏的记忆。综合性学习 主题 学习 妇女解放。第二单元。5.大堰河 我的保姆。6.现代诗两首。7.致空气。8.樵夫,别砍那棵树。口语交际 介绍自己喜欢的一首歌。写作 写一首诗。第三单元。9.日出 ...

2024年春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练习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0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 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吾孰与徐公美b 吾妻之美我者 c 皆以美于徐公d 君美甚 二 解释加点的字。1 朝服衣冠2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 王之蔽甚矣4 闻寡人之耳者 5 徐公来,孰视之6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7 明日,自以为不如8 期...

八年级下册语文版语文入学试卷

机密 启用前 绵阳外国语学校初2014级17班部分学习小组第四学期入学测试。语文试卷 试题卷 满分100分,100分钟完成试卷 命题人 李佩璇。第 卷 选择题,共16分 注意事项 1.答第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 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本次考试不填 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