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2桥人教部编版

发布 2024-03-24 00:20:07 阅读 1963

12桥。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在谋篇布局、刻画人物、描写环境等方面的表达特点。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换位思考,入情入境,体会老支书的党员形象和父亲形象,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在谋篇布局、刻画人物、描写环境等方面的表达特点。教学难点。

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一位老党员,在洪水袭来之际,冒着生命危险,沉着、冷静地指挥慌乱的村民有序地通过一座窄窄的木桥,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梁。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后鼻音“淌”,前鼻音“呻”。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咆、淌、呻”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哮、揪、哑”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废”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谜语示例:左边一张口,右边包在手。左右合一起,猛兽狂怒吼。(谜底:咆)

尚书挑水勤,浑身汗淋淋。水顺水桶壁,往下流不停。(谜底:

淌)一边发口令,一边递申请。与吟相搭配,痛苦叫出声。(谜底:

呻)(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

咆”的“口”偏上,“包”撇短,横折钩取斜势。“哮”的上横短,中横长,撇伸展。“嗓”的“口”偏上,“又”的捺变点。“淌”注意右部头上三笔的写法。

哑”的“口”偏上,右部上横稍短,下横长,两竖笔间隔均匀。“揪”的“禾”变捺为点,三个部分要均匀。“呻”右部中间为一短横,竖为悬针竖。

“废”里面的“发”要被长撇包住。易错提示:

呻”右部的竖笔要出头,不要写成“呷”。“废”的部首是“广”,不要写成“厂”。(3)归类识字。归类示例:

包—咆(咆哮)—跑(跑步)—泡(泡沫)尚—淌(流淌)—躺(躺下)—倘(倘若)申—呻(呻吟)—神(神情)—伸(伸手)(4)多音字。

hōnɡ:乱哄哄哄堂大笑。

哄hǒnɡ:哄骗哄逗hònɡ:起哄一哄而散。

chōnɡ:冲锋首当其冲冲。

nɡ:冲床chò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的“桥”是一座怎样的桥?明确:窄窄的,不结实的木桥。

2.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给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1—4):写黎明时,山洪突发,人们慌乱逃命。

第二部分(5—13):写老支书冷静指挥疏导人们撤离。第三部分(14—23):

写桥塌了,小伙子失去生命,老支书殉职。第四部分(24—27):写老太太祭奠英灵。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黎明的瓢泼大雨惊醒了沉睡中的小村庄,窄窄的木桥是人们唯一的生路。在这样的危急时刻,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村民们能够渡过这场难关吗?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解答。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咆哮嗓子淌水沙哑揪出呻吟废话。

2.导入新课:在这洪水肆虐的千钧一发之际,一个老汉出现了。这个老汉就是村子里一百多号人生命的救星。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进行探索。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文中有多处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一群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的狞笑声”“放肆”等词句让我们非常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就是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

2.赏析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汉比作“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威信,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信心之山”。

3.“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这样说的目的何在?

明确:老汉的话是说给儿子听的,更是说给其余的党员们听的。老汉做到如此程度,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还有什么资格、理由不听从指挥呢?

4.“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一个拟人句,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5.当只剩下老汉和小伙子的时候,老汉是如何表现的?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当村子里的其他人都安全了,只有老汉和小伙子时,老汉让儿子先走。这说明了他就是一位普通的、平凡的父亲,他和我们每个人的父亲一样,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

他比谁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活下来。这就是“父爱如山”。

6.第24~27自然段中每句话都独立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语言极为洗练,言虽尽但意无穷,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7.课文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结尾写洪水退了以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她的儿子。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

这虽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8.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目?

明确:课文以“桥”为题目具有深刻内涵:真实的“窄桥”是唯一活命之桥,而老支书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同时又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因此,以“桥”为题目,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1)你觉得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老汉有威信、沉稳、睿智、忠于职守,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

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

2)小练笔: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村民的反应,写一个片段。2.总结。

课文中的老汉是一位村支书,也是一位父亲,他血气方刚,他也充满父爱。但是,当个人与大家的利益相冲突时,他毅然选择的是“先人后己”。洪水吞没了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没不了他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老汉像一座山疏导撤离人们排队上桥桥洪水:窜、舔、爬、吞。

桥塌殉职老汉:冲、揪、吼、

推、喊洪水势不可当。

山洪暴发。人们慌乱奔逃。

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祭奠英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12桥人教部编版

二 成功之处。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从整个课堂看,联系语境,激活想象,几种感悟策略对学生体会老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 不徇私情 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启发想象,体会当时的雨大,洪水的迅猛,以及人们的躁动及老汉的沉稳的语句,弄清文本的主...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12桥教案

桥。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抓住重点语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特色语言,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12桥教案

桥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老支书感人形象,体会他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置个人安危于不顾 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的优秀共产党员的伟大情怀。感悟老支书的崇高精神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3 理解文章题目 桥 的深刻含内含。4 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