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怀疑与学问。
1.读懂课文,理解议**的基本特点和过渡句的作用,理解本文层层深入的论证思路。
2.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的特点及在文中的作用。3.发扬大胆质疑的精神,并锻炼创造性能力。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怀疑与学问。
请同学们思考,“怀疑”与“学问”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把握文本观点1.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2.小组合作讨论。
1)对“怀疑与学问”这一命题,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呢?明确: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2)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明确:文章开头引用两句我国古代学者的名言,通过这两句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3)“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是文章的核心论点,围绕这一核心论点,作者又提出了两个分论点,请找出本文的两个分论点。
明确: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这两个分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明确:第6段开头,作者用一个由递进复句组成的过渡句巧妙提出了这两个分论点。【教学提示】
怀疑”不仅是做“学问”的基础,也是“学习”的重要基础,引导学生自觉思考二者关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把握。
作者的“观点”即文章的中心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的提出要正确、鲜明、有针对性,要符合客观实际、科学真理,态度要鲜明。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议**的特点。
作者提出了论点,就要去论证论点,论证论点所用的材料就是论据。所举的例子或概括的事实,就是事实论据,所引用的名言、格言、俗语、警句等就是道理论据。用事实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就是举例论证,用道理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就是道理论证。
1.试举出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第4段举历史上的“三皇、五帝”和《礼记·月令》所记载的“腐草为萤”的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是有必要的。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又如:第6段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大学章句》一步步追问怀疑的例子,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也证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试举出文中所用道理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课文开头用了程颐、张载的话,用他们的言论做论点,实际上也起了论据的作用,令人信服。
又如:第5段中引用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话,论证“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道理。
再如:第6段引用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我怀疑,所以我存在”,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3.对比论证是将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或道理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的论证方法,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下面两组句子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2)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明确:(1)句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的原因。(2)句,前两个句子先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
后两个句子从正面说理,指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起来。从正反两方面说理,论证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目标导学三:细读课文,划分层次,理解议**的基本结构特点。
结合上面的分析,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第三部分(6):论证第二个分论点: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教学提示】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和解决问题(结论)。三、板书设计。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
核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第2课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怀疑与学问》的内容,也学习了议**结构的基本特征以及常用的论证方法,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议**在论证论点过程中说理的层次,还要进一步理解议**分析事理透辟,语言严密的特点。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说理的层次,明确各段之间的关系。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分组完成以下问题。1.本文论点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作者是如何阐述怀疑精神的?
明确:对怀疑精神作者阐述得明确而透彻:所谓疑就是决不轻信,经过思考,分清是非,再决定信与不信;进而把怀疑科学地分为“怀疑”“思索”“辨别”三步。
2.结合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阐述“从怀疑到创新”这一治学过程的?
明确:作者在进一步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时,又把怀疑到创新的治学过程分析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创新”。作者通过举例、正反说理,使内容阐述得鞭辟入里,无懈可击。
目标导学二:理解本文分析事理透辟,语言严密的特点。
议**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是逻辑严密,语言准确,揣摩下面句子,体会议**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1)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
2)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语能互换吗?为什么?
明确:(1)用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全部都包括在内,都善于经常地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
四个“常常”,多次重复,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2)句中的“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不能互换。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
目标导学三:小结整合。
本文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彻的议**。论述了“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本文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两个分论点,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这种论证结构和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目标导学四:迁移训练,拓展延伸。
学习了本文后,相信你对怀疑精神在学习研究方面的重要性又有了新的认识,请你以《读书贵有疑》为题写一篇议**。
三、板书设计。
怀疑与学问。
论证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层妄的必须步骤”层(3—4)论述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深(5)论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入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论(6)论证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述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可取之处。1—2)提出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1.按照由整体理解内容到感知特点的顺序教学,引导学生思维步。
步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注重议**基础知识的渗透,让学生由初步掌握知识,逐渐过。
渡到形成能力。
3.重视学法的指导,从篇章结构到文体特点,从多个方面培养了。
阅读能力。1.在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对学生的启发不够,老师就急着说。
出了答案。2.学生对议**结构上层层深入的论述理解还不到位,需进一步。
练习提升。不足之处。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 知识积累及运用。28分 1 卷面书写 3分 2 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怄气 u 窥望 gu 聒噪 gu 怨怅 ch ng b 麾军 hu 鸡肋 l i 趱行 z n 谮害 z n c 拙病 zhu 作揖 q 名讳 hu 桑梓 z d 害臊 s o 憔悴 ji o 胡...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六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时间 120分钟满分 120分。一 触摸感悟 19分 1 下列语句中没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 要谨防灵魂的蛀虫 人生的蟊贼。b 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地面竟然磨掉一层。c 错误同真理,失败同成功,像睡梦同清醒 黑夜同黎明一样紧密相联。d 是理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文学常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选自 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孟子 名轲,字子舆,战国人,人称 亚圣 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 他主张施行 仁政 提出 民贵君轻 的口号。文学常识 孟子 是儒学家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选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