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发布 2024-03-13 06:55:15 阅读 9958

2020年-2021年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马诗》(大漠沙如雪)是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在这首诗中,作者以骏马自喻,抒发若遇知己定当一展雄才的远大抱负。同时,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忧患意识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石灰吟》是爱国诗人于谦的一首诗,本诗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行。

竹石》是一首咏物诗,借赞美竹石来歌颂诗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一、教学效果。

整体感知诗意,不做逐字逐句的诗句对译,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本课三首诗的学习我遵循了这一规律,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积极诵读,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积累,培养了良好的语感,提高了审美修养。另外在学习中,我还为三首诗配以优美的古筝曲,使学生置于古雅沉静的文化氛围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了综合素养。

二、成功之处。

石灰吟》采用了六步教学法:解诗题——诵诗文——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链诗篇。六环节中,解诗题紧抓了“吟”一字,由吟入手,引入诗文,不仅复习了旧有的《游子吟》,又学习了一种新的古诗形式,学生学习轻松愉快。

解释诗意过程中,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石灰的炼制过程,再让学生用诗中的话说石灰的经历,继续思考,再用四字词概括石灰由石到灰的过程。这种思路,由粗到细,由宽到窄,让学生三次走进石灰、了解石灰,从而理解了诗文的意思。领悟诗情,需要有一个步步深入的过程。

我让诗人的背景资料成为学生感情升华的根本,由石灰迁移到了于谦,由物及人,借物喻人,分两个层次领悟了诗情。让学生懂得了于谦的粉身碎骨与永留清白。

在教学《竹石》,我抓住“咬定”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破岩”山岩的裂缝处。“千磨万击”“坚劲”等词把握理解。

在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把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最后再体会作者的思路:前两句状物、后两句抒情。

对诗意的解读中,我摒弃了传统古诗教学中字字求解、句句设问、逐句串讲的方式,采用的是突出重点、整体感悟的教学方式,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诗意的解读不支离破碎。

三、不足之处。

马诗》的教学在拓展性方面做的不够充分。

四、改进措施。

马诗》描绘了一幅相当生动的画卷,正所谓“诗中有画”。如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诗中的画面,用手中的笔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学生的能力会进一步提高。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所搜集到的有关写马的诗篇,在交流中开拓思维,增加积累。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精品文档。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寒食 唐 韩翃。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迢迢牵牛星。长歌行。汉乐府。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砚...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 教学反思。古诗三首 是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写的事物抒发了作者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教学过程中遵循 整体感知 知人识文 分析品味 理解共鸣 的古诗教学程序,通过一个个层层推进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紧紧扣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上来推进课堂,放手给学生思考 讨论,教学秩序井然,教学收效良好。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