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

发布 2024-03-10 03:40:09 阅读 2066

3《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课文以《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三首古诗组成。以民俗、民间故事为主题,讲述了寒食节、中秋节中美好的民间传说和民俗,引导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三首古诗需要有感情朗读和背诵,理解诗意。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1)搜集民间故事,激趣导入。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民间故事,然后让学生简单地跟大家汇报一下,要求是一分钟演讲,把语言组织好,让别人听明白。然后导入课文,这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习效率就会很高。

2)写民间故事,拓展提高。

上完课,学生基本了解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这两个民间故事,我让学生试着写一写,也可以写一写本地的听到的、看到的优秀民间故事,这样的写作训练,减低难度,深化课文主题,内化所学的知识,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有趣,效果好。

2.教学收获(思得)(1)仿写句式,扎实语基。

寒食》诗中的句子“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教学中我让学生提炼出句式“无……不”,然后学生进行由词到句,进行练说,仿写,从而达到学会就要会用的目的,让知识真正变成学生自己内在的东西。

2)学习炼字,感悟诗情。

古诗中很多字都是诗人“千锤百炼”而成,《迢迢牵牛星》原句是“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我问学生:“迢迢”和“皎皎”互换行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找资料,悟诗情,明白了:

“迢迢”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牵牛郎,既是“河汉女”眼中的牛郎,也是“河汉女”心中的牛郎。“皎皎河汉女”是写景也是写人。

“皎皎”不仅写出了银河的清亮,也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美姿态。“迢迢”“皎皎”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音节和谐,质朴清丽,情趣盎然,自然而贴切地表达了物性与情思。

3.不足之处(思失)

本课教学中,在指导朗读上,由于时间问题,再加上课前备课准备也不够充分,我害怕学生理解不到位,只是让学生泛泛而读,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感受。因而,学生不能感受到那种清冷、寂静的氛围,体会不到诗人明月之夜不能与家人团圆的孤单。

4.改进措施(思改)

这是一首意境很美,却很含蓄的诗,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再现洒满庭院的月光、寂寞的乌鸦、被露水打湿了的桂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从学过的古诗中找一句和“地白”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说出“疑似地上霜”等诗句。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习作 家乡的风俗

课题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2.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3.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4.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习作 家乡的风俗

课题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2.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3.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4.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预习单

1 文言文两则 预习单月 日。1 默读课文3遍,朗读课文3遍,把课文读通 读顺,能背诵更好。2 搜集孟子 孔子 列子 的相关资料。孟子。孔子。列子。3 给下列生字注音,并跟书本校对订正。弈惟鹄弗矣。盂沧孰汝弓缴 4 从文中圈出下面的字词,对照注释或词语手册写出意思并识记。弈善诲专心致志。鸿鹄援缴弗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