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发布 2024-03-11 02:30:08 阅读 2815

一、课文内容分析。

“交流平台”举例了创造性的复述故事的三种方法,转换口吻,合理增加清节,变换顺序。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在两组词语中,体会谚语与成语的表达效果。二是在“狼与小羊的”例子中将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场景说得更具体。

“日积月累”安排了林杰的一首古诗《乞巧》。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具备复述故事的能力,讲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并不难,但是如何使用恰当、合理的方式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将故事情节说得更具体,更赋有感染力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在谚语与成语的学习上,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放在具体语境使用还需要学习。学生借助字义理解诗意,积累林杰的一首古诗,并不困难,应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中国多彩文化。

三、教学目标。

1.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2.体会相同意思的不同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3.学习扩写段落,将情节说得更具体。

4.学习《乞巧》,理解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是怎样用简练的语言将节日写具体的。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2.体会相同意思的不同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3.学习《乞巧》,理解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是怎样用简练的语言将节日写具体的。

难点:1.学习扩写段落,将情节说得更具体。

五、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六、教学时间。

2课时。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

1、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2、体会相同意思的不同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本单元我们读了特别有意思的民间故事,都有哪些故事呢?

(生答:《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

2.读到好的故事,同学们是不是忍不住要跟别人分享,讲给别人听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语文园地三。

【设计意图】由熟悉的课文导入,引起兴趣。回忆课文内容,为下文总结方法做好准备。

(二)合作**。

1.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

(1)民间故事流传很广,你想讲的故事别人可能听过了,为了让故事更有新鲜感,同学们可以来点儿小创作。那么有哪些好方法呢?

(2)通过交流,学生明白有三种方法可以创造性的复述故事:

可用第一人称来讲;根据讲述的需要,我们可以改变原文的人称。

可对故事情节进行“添油加醋”; 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这样会让故事更加生动。

也可进行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这样会使情节更加完整。

2.谚语与成语不同的表达效果。

(1)先出示课本中相关部分左边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再出示右边的词语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左右两边的两组词语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2)思考:左右两边的词语表达的意思一样,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

学生交流。(左边的是六字或七字的成语,也叫谚语,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右边的是四字成语,意思简练。)

(3)教师出示七字成语,让学生猜四字成语。

打破砂锅问到底(刨根问底) 此地无银三百两 (欲盖弥彰)

心有灵犀一点通 (心有灵犀) 知人知面不知心 (口是心非)

【设计意图】阅读交流平台与词句段运用的内容,介绍三种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同时使用谚语增加故事的趣味性,以课本中的实例开启学生思路。

(三)综合运用。

1.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例子,先确定要用哪种方法来讲,可以参考词句段运用中的词语表达,在小组内说一说,互相提意见,教师巡视。

2.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复述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评议。

【设计意图】使用课文中的方法,小组之间互相学习,内化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复述故事。

(四)总结收获。

同学们要想创造性讲好民间故事,就要动脑筋多思考、多想象,把情节说得更具体。本节课学习的成语,让我们领略到中国文字的丰富内涵,课后多多积累这样的成语,它会让你的表达更精彩、生动。

四、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创造性的复述故事。

[, datatype': png', c': word/media/',imgoriw': 403, 'imgorih': 128, 't': img'}]

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

1.学习扩写段落,将情节说得更具体。

2.学习《乞巧》,理解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是怎样用简练的语言将节日写具体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扩写段落,将情节说得更具体。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创造性讲述民间故事的几种方法,也了解了意思相同的几组成语,体会到中国文字的丰富内涵。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另一个新的内容——如何把一个情节说得更具体。(板书:

把情节说具体)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在创造性复述故事的前提下学习将情节说具体。

(二)总结方法,综合运用。

1.出示文中第一个片段,学生先读一读,再说说这个片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再出示课本中的第二个片段,学生思考:对比这两个片段,你有什么发现?生举手交流回答。

(两个片段都是写狼把小羊吃了。第二个片段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更加生动、具体。)

3.师小结:是的,我们要把一个故事情节写得具体,就要充分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就能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4.练习:把牛郎和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四人一小组进行练说,互相补充。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派代表讲述,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梳理总结文中使用的描写方法,学生学会使用多种描写方式,丰富故事情节。

(三)背诵积累,体会情感。

1.学生齐读课题《乞巧》,师正音,指导朗读。

(注意读音:乞、霄、尽;区分“气”和“乞”,“霄”和“宵”)

2.了解作者。

林杰(831年—847年),字智周,唐代诗人。福建人,自幼聪慧过人,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死时年仅十六岁。

《全唐诗》存其诗两首,其中《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3.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日吗?(七夕)

4.师: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古代,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

5.大家知道题目“乞巧”是什么意思吗?

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民间各地乞巧的传统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6.请同学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意思理解对即可。

7.齐读全诗,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想想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情感?

8.师小结:《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设计意图】积累古诗,了解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传统文化,感受诗中所寄托的美好心愿,体会中国多彩的文化。

(四)总结拓展。

民间故事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而且大多都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展现着中国多彩的文化。同学们课后可搜集更多的民间故事,把故事生动、具体、传神的讲给家人和朋友。

(五)布置作业。

1.练习如何把情节说得更具体;

2.朗读并背诵《乞巧》。

四、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

[, datatype': png', c': word/media/',imgoriw': 433, 'imgorih': 152, 't': img'}]

乞巧。看碧霄渡河桥追求幸福。

穿红丝乞巧学习巧手。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乐园五

教育资料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乐园五。1.一是积累词语,感受语言艺术的丰富 二是知道同一意思可用两字词语和四字词语分别表达,体会语言艺术表达形式的多样性。2.知道夸张是民间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感受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初步认识古文,感受中国古文化的魅力。4.告诉学生默读的方法,并在平...

五年级语文上册《傲霜篇》教案语文A版

傲霜篇。教学目标 1 品读文中描写菊花的语句,品味菊花的特点,理解菊花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2 总结全文,激励学生向菊花学习。积累颂菊的古诗。教学重点 感悟菊花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励学生向菊花学习。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黄帝教案语文S版

黄帝。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2 引导学生认识 础 虐 毅 擒 妄 伐 缅 7个字。积累 奠基 暴虐 惨烈 讨伐 丰功伟绩 等词语。教学重 难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教学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查找关于黄帝的生平资料以及相关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