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发布 2024-03-05 20:30:10 阅读 1408

1.《观潮》教案。

课题:观潮。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2—4页。

教学目标: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教法:讲授法。

学法:朗读理解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都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观潮》这篇课文,还学习了生字新词,现在我们就比比谁的记忆力最强,好吗?

课件出示:复习词语,理清脉络。

平静。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师:这四组词语都是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那么,大家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吧!

师:江潮还没有来,江面是什么样子的?谁能找出描写江面的句子读一读?

师:那么,海塘大堤上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谁能找出描写海塘大堤上景象的句子读一读?

人们等啊,盼啊!那么,如果你就是这人群中的一员,你会等什么,盼什么?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二、品读课文。

一)讲读第一段:潮来之前。

1.课文一开头就把作者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写作者感受的词,字(出示卡片:天下奇观)

2.大潮的“奇”充分体现在下面的文章中,让我们细细体会。

3.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诉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外,还交待了作者占据了观潮极好的位置。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站在海塘大堤上,观察了哪几处地方?

哪个地方最能吸引你?(板书:宽阔平静)

4.哪个词写出了宽阔的钱塘江平静的?(出示卡片:横卧)

5.此时的江面因为在雨后,所以有一层薄雾笼罩着、朦朦胧胧,使江面更美丽了,远处的小山一会儿好像看得清,一会儿又隐隐约约看不清,文中哪个词是讲这个意思的?(朗读“若隐若现”)

6.此时,观潮的人应怎样?(朗读:“人山人海”)他们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可看出?

7.齐读第二自然段,小结。

二)讲读第二段(潮来之时)

1.各自轻读,看看潮是如何来的,“声”“色”如何变化的?分层。

2.讲解第一层。

声音呢?(板书:闷雷滚动)这雷声有什么特点?

圈出表示特点的字,听到闷雷一样的轰鸣从远处接连不断地传来,顿时人们怎样?(板书:人声鼎沸)什么叫人声鼎沸?

为什么会人声鼎沸?

3.讲解第二层。

过了一会儿,“声”“色”有什么变化?(板书:越来越大一条白线)

声音为什么会越来越大?

一条白线”在什么地方?“水天相接”指**?(指图)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什么地方?(地平线)

观潮的人们呢?(板书:沸腾)想象动作。

4.讲解第三层。(出示小黑板)

说说“声”“色”的变化。(板书:拉长变粗水墙白色战马山崩地裂)

拉长到什么程度?(理解“横贯”)

城墙”有什么特点?有多高?有我们教学楼的两倍那么高呢!景象多么壮观。(指名读)

比较“战马”与“马”,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钱塘潮开阔、势猛,要不然,怎么说它壮观呢?

此刻,那声音更是不可想象。什么叫山崩地裂?文中哪句话是写这个词的?哪个词可以与“山崩地裂”相提并论?(教师给词)

大潮发出的声音如此惊心动魄,真是太雄伟了。(指名读)

5.教师小结,齐读第四自然段。

6.此刻,观潮的人呢?为什么不写?

三)讲读第三段(潮去之后)。

1.可惜,潮头霎时就奔腾西去了。可是江面上余波未息,找找看,哪些词写“余波未息”?(理解并朗读“风号浪吼”“漫天卷地”)

2.江面何时才平息?停息后江面是否如潮来前一样?

3.宽阔的大江在短暂的时间里,江水竟然暴涨了两丈来高,你想象一下,这时观潮的人会是怎样的了?只是作者没写而已。

三、总结全文。

1.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2.没读书前你知道钱塘江大潮吗?听到过别的地方或国家有吗?所以说绮丽的钱塘江,壮美的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观”。

3.齐声朗读全文,想象情景,再次和作者一起饱览天下罕见的钱塘江大潮吧!

四、布置作业:完成教材1+1

板书设计:1观潮。

声” “色”

潮来之前望等盼平静宽阔。

人声鼎沸闷雷滚动风平浪静。

沸腾越来越大一条白线。

潮来之时拉长变粗天下奇观。

水墙。目瞪口呆白色战马。

潮过之后风号浪吼漫天卷地。

课后反思:2、《走月亮》教案。

课题:走月亮。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5—7页。

教学目标:1.认识“鹅、卵”等7个生字,会写“牵、鹅”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法:讲授法。

学法:朗读理解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首先,我们先来**一段动画。

师:同学们,这种情景美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走月亮”,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看着美丽的景色,感受着妈妈浓浓的亲情。

二、品读课文,深入学习。

1.找出文中喜欢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并找出你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试一试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里呀?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回答,教师相机引导作答。

师:这么美的景色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师:秋天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

b: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师:这么美好的画面,谁能用你的朗读来体会体会呢?

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欢快、幸福的语气。

c:“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刺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了果子的甜香。”,走过……走过……走过……走过……”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师: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耳闻秋虫唱歌和夜鸟拍打翅膀的声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气和果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气,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样。

三、思想感悟,情感体验。

师:你们觉得“我”和妈妈幸福吗?体现在什么地方?

使学生体会到:“我”和阿妈在美丽的月光下散步非常幸福,充满情趣。

师:你有没有和妈妈或者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四、总结。走月亮》这篇文章是一篇充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自主地走进一幅如诗、如画、如室外田园般的画卷中。

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伴随着**,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五、尝试着背诵全文。

六、布置作业:完成教材1+1

小练笔: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学会了独立行走,我们一步步长大**。

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写一写。

提示:过年过节、生日、爸爸妈妈带你出去玩……

板书设计:2 走月亮。

小路温馨。溪边快乐。

景美情浓。田埂甜美。

… 幸福。教学反思:

3、现代诗二首教案。

课题:现代诗二首。

课型:略读课文。

教学内容:教材8—9页。

教学目标。1.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教法:讲授法。

学法:朗读理解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谈话激趣,交流导入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

2.分小节读诗文。

三、 范读诗歌,整体感知。

出示诗文。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课文配图。

第二课时。一、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出示诗歌指导读)

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

1)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美景)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自然之美。一 单元概述。本单元围绕着 自然之美 这一人文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 观潮 走月亮 为精读课文 现代诗两首 繁星 为略读课文。单元导语中引用了王维的诗句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为学生描绘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观潮 一文,作者按照...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1 观潮。教学目标 1.学会认 盐 屹 昂 顿 鼎 沸 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 潮 据 堤 阔 笼 等15个字。正确读写 笼罩 屹立 若隐若现 山崩地裂 齐头并进 漫天卷地 横贯 等词语。2.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4自然段。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1 观潮。教学目标 1.学会认 盐 屹 昂 顿 鼎 沸 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 潮 据 堤 阔 笼 等15个字。正确读写 笼罩 屹立 若隐若现 山崩地裂 齐头并进 漫天卷地 横贯 等词语。2.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4自然段。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