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
(山东版)第15课、第2项目,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分析课标要求:
1、从学生自身的角度看,符合其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青少年的求知欲强对自己生活充满好奇,但他们的生活经验缺乏难以准确把握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分别是非善恶,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因此,很容易被不良**迷惑,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以致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影响其自身的发展。
帮助学生明确“法不可违”,从小树立遵纪守法的思想意识,感受法律对我们的保护,学法、知法、守法和**,预防违法犯罪,学会依法保护自己,过安全健康的生活,因此,教材安排本项目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2、从社会环境影响的角度看,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为社会不断注入强劲的活力。但也不排除西方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充斥在青少年成长的环境中,社会生活中的假、丑、恶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青少年由于道德观念不强,法制观念淡漠,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难以抵制不良**,容易受到来自身边的侵害,将可能导致一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发生。
甚致导致违法犯罪的发生。对其进行心理品质方面的教育,使其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教育,提高控制力和磨砺意志的教育,对其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努力加强对青少年的自律教育、交友教育等,引导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纪守法,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时代要求中学生要学法、知法、守法、和**,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健康的成长,这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及时的。
3、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了解法律知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违法犯罪。懂得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性,是教材系统中“学生用法”的知识体现,体现了教材的教育目标。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的严重后果认识不到位,对一般违法和犯罪等法律概念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因此,通过教学使其进一步明确“法不可违”把感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应当注重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调动起对身边案例的剖析热情,提升理论水平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是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和教材应突破的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起合作和**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法律,增强法律意识,懂得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性。
(2)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1)能够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科学素养,提高杜绝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能力。
(2)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的能力。
3、知识:(1)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掌握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
(2)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懂得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性。
(3)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四、教学重点: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五、教学难点: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六、教学难点与突破:从教材案例入手,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内在联系。
七、教学时间:1课时。
八、教学方法:1、讨论交流 2、问题归纳法。
九、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1)不良**的危害是什么?
2)怎样自觉抵制不良**?
2、教师设置情景导入:从不良**对社会的危害来看,它会使人无视法律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同学们对违法、犯罪这两个法律概念又知之多少呢?
哪些行为又会导致违法犯罪发生呢?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达到预防违法犯罪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
第15课第2项目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请大家打开课本57页)教师书写教学标题: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二)讲授新课:
1、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1)教师引导学生:课本中列举了一个我们同龄人的坎坷的成长经历,请大家阅读57页的案例,讨论交流以下问题:①公安机关及法院先后对魏某进行处罚的依据是什么?
它有着怎样的特征?②魏某是怎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③魏某危害社会的行为前后有内在联系吗?
(2)由学生第。
一、第二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对以上问题的认识。
(3)教师肯定学生讨论的结果后,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课本58页及相关链接。
(4)师生互动,归纳知识:(教师先提问学生,作阐释后让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识)
①法律的基本特征:
②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内在联系。
2、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1)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将学习内容过渡到第2标题。
①讨论交流:预防违法犯罪要从何做起?为什么?应该怎么做?
②魏某的案例说明了什么?它对我们又有哪些启示?
2)学生讨论后由第。
三、第六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点拨,阐释。
4)师生互动、归纳知识。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三)课堂练习(能力测试)
1、内容:(1)资源与学案第32页做一做第33页单项选择题。
2)课本第60页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
2、方法步骤:(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2)教师讲评以上练习。
四)课堂小结:
1、学生谈收获和体会:如:学习了本书知识,使我懂得了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只有遵纪守法,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2、教师强调知识要求:本节课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
2)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内在联系(3)知道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五)课后作业:
1、书面作业:
1)简述: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的内在联系。
2)简答:预防违法犯罪要从何做起?为什么?要怎样做?
2、家庭作业:
1)资源与学案第33页。
二、非选择题。
2)课本第61页查一查。
3)预习:第16课第1项目。
十、课后反思:
1、本项目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学,注重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师生互动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读、议、练、谈相统一,培养了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对自身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自觉性。
十。一、附板书: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1、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由国家制定认可;二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三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内在联系:(1)不同点:一般违法犯罪和犯罪二者在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受到惩罚等方面有着严格的界限。
2)共同点:一般违法犯罪和犯罪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国家人民的利益,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3)内在联系:
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3、预防违法犯罪的途径,原因、要求:
(1)途径: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2)原因: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犯法犯罪。
(3)(行为)要求: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七年级思品教案
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第三课 自强者自立。第1框自己的事自己干。一 设计意图 知识目标 懂得自立的含义,知道自立不局限与自我服务劳动 了解自立的表现,基知道自立的方法和途径。能力目标 提高管理自己的学习 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定的基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在活动...
七年级思品教案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第一部分单元分析u设计依据 1 初中是学生生活的一个新转折点。学生跨入初中,跨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这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个转折。在面对新的学校 新的同学和老师 新的班级以及新的学习任务时,学生的反应可能是复杂的,心理上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设计本单元,是为了引导学生把升入初中看成是值...
七年级上册思品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 第二起跑线。第一课时迈上成长新台阶。一 设计依据。一 客观依据。1 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在了解 正视自我身心发展问题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展现自我 提升自我,做健康活泼 乐观向上 积极进取的中学生。2 教材内容。特点 使学生感受中学生活给他们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挑战,调整好心态,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