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优秀教案

发布 2024-02-14 05:35:10 阅读 2483

22 古诗两首。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抄写自己喜欢的一首诗作为书签。

2.在诵读中,借助工具书、联系诗句理解 “绝、躬、渠、为”等字的意思;通过抓住关键词、借助插图、想象画面,读懂诗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联系具体的事例,懂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蕴含的哲理。

3.初步了解宋诗说理诗的特点,读懂《观书有感》明明写水,却利用“观书有感”作题目的原因,体会借景喻理的写法将感想化为生动形象的比喻,既富理趣,又有诗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诗意,感受诗境,明白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吸取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吟诵古诗,联系具体的事例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蕴含的哲理。

读懂《观书有感》明明写水,却利用“观书有感”作题目的原因,体会借景喻理的写法将感想化为生动形象,既富理趣,又有诗情。

难点:读懂《观书有感》明明写水,却利用“观书有感”作题目的原因,体会借景喻理的写法将感想化为生动形象,既富理趣,又有诗情。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按照预习单的要求预习,并且完成预习单。

教师准备:1.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学习第22课《古诗两首》,板书: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 (强调聿(yù)的读音。)

二)识字学词,正确朗读。

1.自由朗读古诗,把字音读准。

2.检查能否读正确。

重点指导:子聿(yù)、遗(yí)、为(wèi)的读音。出示):

3.引导读出诗的节奏。指导读好带问号的诗句。采取指读、教师范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读好两首古诗。

三)合作**,读懂诗意。

1.小组内先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再抓住诗中关键字词合作**,进而读懂诗题和诗句的意思。(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帮扶指导)

2.全班交流,读懂《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大意。

1)读懂诗题。从题目中你可以读懂什么?

交流:“示”指示,训示的意思。“子聿”陆游有七子,陆聿是陆游最小的儿子。陆游。

在寒冷的冬夜读书,心有所感,写下这首诗来教育、训导自己的儿子)

2)理解重点字,理解诗意。

交流诗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重点交流词意:“遗”: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始”:才;老始成:要到年老的时候,才有所成就)

—你能说说诗句的意思吗?(古人读书﹑做学问时是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的。小时候用的工夫,要到年老的时候,才有所成就。)齐读诗句,读出节奏。

学法小结:学习古诗关键是要抓住一些重点词语,从而来理解整句诗句的意思。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接下来的两句。

理解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生交流理解重点词语意思:“躬”:亲自;“躬行”:亲自实践。“纸上”书本上。

现在我们看电视、上网、听广播或者听别人说都是“纸上”得来的,和“纸上”相对的一个词是什么?你怎样理解?(与“躬行”相对,只要不是亲自实践的都是“纸上”。

看来,读书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板书:要躬行)

3)朗读全诗,试着说说整首诗的意思。(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终归是有限的,要深入透彻的了解,还要亲自去实践。)

3.全班交流,读懂《观书有感》的大意。

1)理解《观书有感》前两句,想象所描绘的景象。

指名读诗句,你能想象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叙出来。

重点交流理解“一鉴开”、“徘徊”的意思。

理解“一鉴开”的意思——

小组交流课前查字典所了解的“鉴”的意思有哪些?在这里应该选择哪一个?

出示):鉴:

1.镜子(古代用铜制成); 2.照;3.仔细看,审察;

4.可以使人警惕或引为教训的事情。

5.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一起书空写“鉴”。联系《望洞庭》中“潭面无风镜未磨” 理解字义。铜镜不用时,用软布把镜面遮住,用的时候再把它打开,这就是——一鉴开。

这里的“开”理解为打开。 试着给“鉴”其它字义组词)

交流“徘徊”的意思——理解“徘徊”古意与今意,并能用“徘徊” 一词说个句子。

连起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半亩大的方塘像一面镜子一样被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闪耀晃动。)

小结:理解诗句,说诗句意思时,可以用上这些方法:连词成句,调整词序,添加词语。

结合教材插图,展开想象,在朗读中感受水清、景美。(配乐读)

师读---指名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再指名读——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两句。

2)结合**,品读感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

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为什么会不停地晃动?(暗示了水不停地流动,也就是——活水)

结合**,自读感悟后两句诗的意思。

“为”读“wèi”,第四声,作什么意思?(因为)它向我们解释了池塘清澈的原因是—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板书:方塘清---源头活水)怎样的水才是活水呢?(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

渠:和“水渠”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相当于“它”的意思,这里指方塘; 清如许:这样的清澈)

连起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要问那方塘的水为何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3)引导体会源头活水的重要。

在这首诗里作者描绘的是什么?

哪些诗句描绘方塘清?为什么这么清?

如果没有活水源源不断的流进方塘,方塘会怎样?

4)齐读古诗,读出诗人心中的喜欢之情。

四)作业:有感情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复习回顾:有感情朗读、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

五)对比诵读,**诗理。

1.对比两首诗之“同”。

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之处?【主要知道明白都是写由读书生发的感想,都是宋诗,都是说理诗。(板书:说理诗),每句都是七个字(七言诗),每首诗的后两句都是千古名句】

2.再读古诗,对比两首诗之“异”。

诗人由读书引发的感悟分别是什么?又是怎样把这种道理说明白的呢?

1)在《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人由读书引发什么观点?你认为有没有道理?小组尝试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观点一:做学问要“无遗力” 。板书:无遗力)

由“无遗力”你能想到哪些成语?(交流相关成语:竭尽全力、争分夺秒、废寝忘食等)

从“少壮”到“老”,你读明白了什么?能想到哪些诗句? (拓展相关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

有关“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名人的成语故事你知道哪些?(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等。)

相机出示名人事迹引读:a、汉代的孙敬,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来防止读书时打瞌睡,终于成为当代大儒,这正充分说明了——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b、战国时的苏秦发愤读书,读得困倦了,就用锥子刺一下大腿,惊醒之后接着再读,最终做了六国的宰相,这也充分说明了——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c、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这还是充分说明了——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再读“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相信你会深受启发。(指名读、齐读。)观点二:领悟躬行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来说明“亲自实践”对于理解知识真谛的重要?(我们学过的课文《李时珍夜宿古诗》《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等。)相机出示 “纸上谈兵”的故事。

生活中,我们也学到一些名言警句也是说“躬行”的,强调要亲身去做、去实践的,想想有哪些?

相机拓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出真知。

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

带着你的理解来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指名读、齐读 )

说一说你对陆游的了解。

教师补充陆游的资料。《陆游书巢勤学》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

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陆游靠自己饱读诗书才有所成就的经历来教育他的小儿子,我们应该怎样读?

陆游以自己做学问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教育儿子怎样读书、做学问。再次朗读全诗,读中感悟诗人悟出的道理。

2)《观书有感》这首诗写的方塘之“塘”,半亩方塘引发诗人怎样的感想?明明是观塘有感怎么用在了读书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还告诉我们什么?

小组内讨论交流。

集体交流。(结合“活水”的“活”想一想。)

出示):只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水才能。

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我们才能。

现在我们再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时不仅仅想到那方塘还会想到什么?(板书:心智明---读书汲取)

联系学习实际说说在下面的语境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

你能联系自己学习的实际用上这句诗说话吗?(写一写)

教师小结:现在,有很多人写文章喜欢引用这句话,在不同的文章里可能意思有所不一样。但也都有一个基本的意思,那就是要多读书、多学习、多积累,成功来自积累,来自创新。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优秀教案

22 古诗两首。一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 流利 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抄写自己喜欢的一首诗作为书签。2 在诵读中,借助工具书 联系诗句理解 绝 躬 渠 为 等字的意思 通过抓住关键词 借助插图 想象画面,读懂诗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 联系具体的事例,懂得 纸上得来终觉浅...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优秀教案

22 古诗两首。一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 流利 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抄写自己喜欢的一首诗作为书签。2 在读中理解诗意,感悟作者要表达的哲理。初步了解宋诗说理诗的特点,读懂 观书有感 明明写水,却利用 观书有感 作题目的原因,体会借景喻理的写法将感想化为生动形象的...

苏教版六年级六上语文第7单元

文化路小学2016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备课材料。第七单元 年级 六 学科 语文 备课人 田思刚 执教人。2017年 10月日。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单元备课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 单元整体概述。本单元主题是 读书有方 共安排了 古诗两首 学与问 大自然的文字 三篇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