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2024年第4期

发布 2023-12-09 10:40:14 阅读 1782

第4期:改革,当奋然前行。

展开**的“十二五”规划蓝图,推进改革的色彩依然那么醒目。浏览新近**的专项民意调查,呼唤改革的意愿依然那么强烈。

如何将改革的色彩化作鲜活的图景?让改革的意愿成为生动的实践?我们还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抖擞精神,放下包袱,奋然前行。

改革的风险究竟多大,是悬挂在各级施政者头脑中的一个长长的问号。

当下的改革,从市场经济的完善,向社会结构的重构突破,从思想观念的解放,向利益关系的重组深入,从经济发展动力的提升,向社会公正的坚守转型,必然引发更多的社会争议:会不会在打破原有利益结构的同时带来新的失衡?会不会导致既得利益者的强力抵制,出现“改革者困境”?

会不会冲击现存秩序,影响必需的社会稳定?如何降低改革的成本,减缓改革的**,成为改革者面临的一大考验。

要改革就会有风险,不改革就会有更大的危险。我们需要的不是回避风险,掩盖风险,而应是直面风险,战胜风险。这也是中国改革30多年来一路前行的宝贵启示。

想当年,安徽小岗村农民冲破极“左”路线的重重禁锢,首创农业大包干,掀开了中国农村历史崭新的一页;深圳特区人勇担历史使命,敢闯敢试,先行先试,“杀出一条血路”,率先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里闪耀的,正是生生不息的改革精神。当然,我们还要善于化解风险,降低风险。

决策改革是一个权衡利弊的过程,推进改革是一个不断兴利除弊的过程。在法治的轨道上转型,在稳定的前提下运行,在有序的参与中深化,这当是改革者正确的抉择。更要看到,推进改革的目的,恰恰是要更好地解决社会现实中突出的问题和累积的风险。

看一看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不少地方出台政策,执意强力推进“资本下乡”、“撤村并居”、“占补平衡”、“两个置换”,侵害了一些农民的合法权益,引发了接二连三的群体事件。寻求化解矛盾冲突的根本之策,恰恰在于尊重农民意愿,在于民主法治建设,在于赋予农民以自由选择权、民主参与权和利益表达权。

改革的时机是否合适,也常常是各级施政者决策中的一道难解的课题。

谁都知道,深层改革,尤其需要宽松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但不无吊诡的是,危机从来就是改革的催化剂。中国30多年来的每一步重大改革,几乎都属于“压力逼进型”而非“利益诱致型”。

我们现在还处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后处理期,处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转型期。改革的环境很不宽松。但这里恰恰有推进社会改革的重要契机。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可以给应对危机中的人们更多的生活安全,给发展转型中的经济更多的内在动力;社会管理制度改革,可以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弥补**和市场的失灵,更为有效地消解社会郁积的矛盾,释放社会发展的活力;社会流动机制改革,可以尽可能地让每个人凭借其自身能力通过公平竞争,获得更为平等的改变境遇的资源、更为公正的就业发展的机会和更为多样的向上流动的渠道;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可以在教育医疗文化诸方面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

环境宽松之时,我们或许会忽略深层改革的紧迫,而尽兴地去创造、分享发展的红利。而当环境趋紧之际,我们则很可能更加谨慎,甚至踌躇不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在当下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已难以再现,各种社会矛盾正日渐积累,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有前车可鉴,深化改革,我们不应有轻易的忽略或犹疑。

改革的选择有无替代,则是更多各级施政者实践中的一个自然的考量。正是担忧改革的风险,等待改革的时机,不少地方**将施政的精力全部投注于抓发展、重民生、促和谐,满心期望以此来替代改革、置换改革。

确实,发展中的许多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但是,发展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且,未经转型、并非科学的发展还可能不断积累问题,生成问题,激化问题。

今天的发展,究竟是谁来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的成果由谁共享?究竟如何解决发展中的资源破坏、环境。

污染、土地滥占等问题?究竟怎样改变投资出口主导经济增长、**权力配置生产要素的格局,实现内需拉动的发展战略、消费主导的经济平衡?显然,这需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资源**机制和**职能转换等配套改革。

确实,民生是国计的起点和终点,民富是国强的基础和标识。更要看到,民生深处是民权。从温饱需求的满足,到小康生活的建设、幸福人生的追求,从经济自由的释放,到社会空间的开拓、政治权益的保障,民生的内涵在不断深化,民生的品质在不断提升。

而且,只有在人民当家做主制度的不断完善中,民生进步才会有更坚实的根基和更深广的意义。确实,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当通过改革建立一个社会利益均衡机制,让社会的每一个公民,都有平等的利益表达的权利;就要寻找社会矛盾激化、危机丛生的主要源头,从制度的层面而非单一的政策层面上,从改革的全面深入而非单一的行政推进中,去理顺多元化的利益关系,扶持边缘化的弱势群体,遏制膨胀化的权贵资本,惩治弥漫化的腐败现象,从而构建良性的官民关系、劳资关系,消弭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和贫富分化。

改革需要理念和设计,更需要信心和行动;改革需要智慧和能力,更需要勇气和良知。

《半月谈》2024年第4期

半月谈 2008年第4期 半月评论 养成和保持一种良好的执政心态。随着省级领导班子换届结束,一大批领导干部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开始了新的执政历程。我们的领导干部来自党的培养和人民的选择,政治立场 政治品质乃至执政能力理当是信得过 靠得住 过得硬。但是要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辜负党的希望和人民的重托,...

半月谈2024年第4期

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 二十字 目标。党校副校长王伟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幕徐徐拉开,十一五 规划 建议 勾勒出的新农村景象令人向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这项惠及亿万农民 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包括二十字的基本要求 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

2024年《半月谈》第4期

以下是2015年 半月谈 第4期内容 改革,要落地生根。苏北。改革,铺开了全面深化的路线和愿景。民众,也投入了前所未有的期盼和想象。简政放权 公车改革 拆除户籍制度藩篱 降低工商注册门槛 央企高管薪酬设限 打破基层干部晋升 天花板 我们看到了重槌敲鼓,渐次开花。同时,我们也不应遮蔽改革中的梗阻搁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