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半月谈》半月评论第20期

发布 2020-04-12 10:35:28 阅读 6295

出路何在?在于提升人力资本、文化资本,提升广大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劳动技能和文化素养。

我们自应清醒,“人口红利”在中国还只是停留在数量型发展阶段,真正的质量型“人口红利”还有深厚的能量。我们应当把人力资源建设视为促进经济内生增长的根本动力,实现“二次人口红利”再造,通过人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源开发以及劳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推动经济登上更高的台阶。

着力“人口红利”的二次开发,关键看我们能不能解放视野,能不能在广开门路招才引智的同时,放眼更广大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同样是技术进步、自主创新的主体,同样承栽着中国创造、中国服务的希望,同样蕴藏着推进经济转型、实践科学发展的巨大潜力。走近长三角、珠三角的亿万产业工人,我们当能感受无数蓝领创新的奇迹,领略遍地劳动英雄的风采。

看一看上海宝钢集团,他们以全国钢铁业6%的产量,实现了全行业约30%的利润。其成功的法宝正是创新,蓝领创新正是其创新主体。集团平均每天产生专利4件,五成由一线工人创造。

“千万双手动起来,千万个脑袋转起来”,一线职工的岗位创新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还要看到,中国转型需要转换的不仅是发展方式,而且是发展文明,不仅是发展路径,而且是价值取向。

改革以来的中国经济,在创造高速增长、加快大国崛起的同时,也付出了难以承受的代价。重化工业的遍地开花,结出了一串串环境污染的苦果;发展主义的单一取向,造成了各种资源毫无节制的掠夺性开发;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和收入分配的改革滞后,强势集团的机会垄断和权力资本的利益共谋,生成着日益凸显的社会分化,引发了形形色色的群体事件。中国转型的路径选择,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是“人本”(以人为本),“平等”(社会公平),“共享”(共同富裕)。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进程中牢牢把握:不断满足民众的生活需求,切实保障民众的公民权利,努力促进民众的全面发展;建立公正的分配结构、社会秩序和保障机制,提高弱势群体参与社会选择、社会竞争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只有把这一价值取向融合于生产的过程,根植于发展的细节,贯穿于经济的脉络,凝结于产业的形态,我们的发展转型才是科学的,先进的。

从转型的视角看,文化是产业,也是民生,是资源,也是资本,是理念,也是价值。

文化的功能,自然不仅在于助推发展的转型。转型的力量,当然也不只在于文化,不可忽略的还有经济、社会和政治。

2023年半月谈第21期半月评论

半月谈2011年第21期半月评论 让生活引领生活。社会的价值建设从 进步?人们在寻找 诚信,慈善,爱心 人们在自省 自私,冷漠,暴戾 人们也在努力求解 法治,教育,信仰 我更看重的,是发现 呵护 张扬日常生活中的美好 善良 坚韧,还有对生活满腔的希望 信心和热爱。确实,市场经济的洪流,波波冲击着社会...

2023年第20期半月谈半月评论

师德,应成为社会道德标杆。首次划定高校教师师德禁行的七条 红线 首次明确高校是师德建设责任主体 教育部日前印发的 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以下简称 意见 使得我国师德建设体系覆盖了大中小学,将教师的道德建设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不仅教师的道德行为有了更明确的准则,师德的建设也有了更明确的...

半月谈2023年第20期半月评论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不少地方兴起了 新城区 建设热。然而记者前不久在采访调研时发现,一些在建或已建成的 新区 盲目扩张 占用耕地 规划失当 空置率高等问题十分突出,有的地方甚至引发了群众不满和社会矛盾,导致 件频发。不可否认,随着一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原有的城市承载力达到极限,拓展城市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