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2023年第9期半月评论

发布 2022-10-30 22:57:28 阅读 8328

半月谈2023年第9期半月评论:青春在公益中闪亮。

青春,是一种生机勃发、激情飞扬的人生,一种天下为怀、担当奉献的精神。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大变革、大转型的伟大时代,年轻一代的青春,应该赋予什么样的内涵,展示什么样的风采,沉淀什么样的价值?

我们看到了“寻梦人生”:每一个青年,每一个梦想。他们不想重复父辈的经历,不甘接受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人生,从乡村到城市,从西部到沿海,从中国到世界,不断开拓多元发展的空间;我们看到了“创业精神”:

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前所未有的经济自由中,他们自主地选择,创造,自主地把握发展的方式,实现人生的价值;更可宝贵的,我们还看到了“公益情怀”:越来越多的青年将投身公益事业作为人生成长必修的课程,将爱心、责任,投入于每一项平凡、细微的社会服务之中,让青春在公益中生成着、放射出金色的光芒。

公益是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歌声浑厚雄壮。公益是新青年的成才之路,道路条条宽广。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大学生支农调研”活动开展10多年来,全国的志愿者们脚踏泥土,倾注心血,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推动合作化进程。

每个假期,全国数以千计的大学生饱含着点燃梦想的激情,到边疆,到乡村,在一所所简陋的教室里书写朴素无华的支教故事。还有无数的义工,自愿、无偿地以自己的时间、技能和资源,关怀困难群体,建设爱心社区,成为许多城市引领风尚的一座座精神地标。还有广州等地青年的公民行动,保护城市文化景观特色和畅通城市建设民意表达的“口罩男”“举牌哥”“拇指姑娘”,展示了新一代青年对公共事务主动参与的热情和能力。

他们用自己积极的行动和不懈的努力,生动地诠释着新时代青春的精神特质,塑造着新一代青年的崭新形象。

青年一代从公益中更深入地走进了大众生活。他们更多地执著前瞻取向,总是将目光憧憬着前方,把人生锁定在未来。他们更多地开拓世界视野,地球村的概念就是他们的生活界定,由此构建着人生镜像中的一幕幕宏大叙事。

他们更多地彰显精英意识,一路走来,熏陶、期待的都是“望子成龙”的教育思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谆谆告诫。在社会层化、利益多元的时代,他们的心态是开放的,他们生活的经历却显得过于扁平甚至有些自闭。公益活动给他们敞开了一扇扇大门,从这里可以更便捷地沉到社会的深层,沉到平民的日常。

在城市的边缘,在大山的深处,在辽阔的乡野,原来还有那样一种更生动、更真切的生活,原来还有那么一个更博大、更深厚的中国,令他们惊奇、惶惑和震撼。鲜活的中国国情不是书写在理论中,它是镌刻在大地上的。当你用脚步去丈量,用心灵去体验,才能真正地感悟它,把握它,拥有它。

认知了中国国情,你也就能够更自觉地认知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特色和中国道路。

在社会变迁中,青年一代也面临着诸多的**和挑战。公益实践,为他们成长提供了另一方丰厚的沃土和宽广的课堂。青年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社会,同时也从社会收获了更多的成熟,汲取着更大的力量。

底层生活中有生存的艰辛,也有生存的智慧。岁月的沧桑、风雨的磨练给了人们必须的生存能力和丰饶的经验积累。平凡岁月中有人生的苦难,也有人生的坚韧。

苦难标示的是生活的厚度,坚韧支撑的是心底的希望。人们从未停息对幸福的向往,在苦难的抗争中将希望的薪火代代相传。普通民众中有默默的承受,也有默默的创造。

从家庭承包的改革,到中国制造的崛起,历史一再见证了这种创造的活力和能量。草根群体中有人性的芜杂,也有人性的闪光。这些年,正是在乡土,在民间,社会拥有了更多人性的真诚、淳朴和善良,感动着更多道德的自觉、坚守和传递。

它拓展着青年的心胸,滋润着青年的灵魂。正是在公益实践中,青年的阅历在拓展,能力在增强,意志在砥砺,这是人生何等宝贵的财富?

做一个优秀的公益青年,不仅要崇尚文明,而且要播撒文明,不仅要服务社会,而且要改造社会。从五四时期起,一代又一代青年就是这样,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感召中,推进着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青年是时代的先锋,是最积极、最有生气也最少保守思想的社会力量。

他们有知识,有文化,能够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送去一束束灯火,照亮他们童年的梦想,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他们有爱心,有关怀,能够为处于各种困境中的人们施以心灵的抚慰,提供切实的援助,跨过生活的道道沟坎。他们又科学理念的武装,有现代文明的熏陶,能够为大众为社会增进民主法治的素养,传递公平正义的价值,维护公民的尊严和体面,张扬民众的权利和利益。

相信青年蓬勃的力量,相信青春坚定的信念,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开始,从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他们必将赢得一个更加文明的社会,必将创造一种更加美好的生活。“给我一片土壤,我就会用年轻的生命去努力耕耘。”公益事业中,有青年施展抱负的宏大平台,有青年改造社会的精神泉源。

青年一代要与广大民众相结合,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中国进步青年一路走来的传统,也是当今中国有为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更具自主性、引领性和现代性的乡建、支教、义工、公民行动,种种公益活动,为这种结合开辟了无比广阔的前景。

仰望星空,寻梦星空,这是理想主义的召唤。脚踏大地,扎根大地,这是青春精神的根基。公益情怀,当是理想主义的自我实现,当是青春精神的永远聚焦。

半月谈2023年第9期半月评论

劳动是惟一的价值源泉。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价值创造的基础上,没有价值的创造就没有社会的发展,而劳动是惟一的价值源泉,劳动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像土地 资本等都只是承担了价值转移的功能。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结论。价值的创造与社会财富的创造不完全是一回事,社会财富依赖于价值又不完全等同于价值。价值的源...

半月谈2023年第3期半月评论

半月谈2011年第3期半月评论 呵护亲情 春节团聚,人伦亲情的话题不断升温,摩托妈妈 思子心切千里单骑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民。道德进退,家庭伦理的建设渐成热点,中国网事感动2010 年度网络人物评选,生动地诠释着人间至爱 草根亲情。养老修法,传统孝道的规范引起社会轩然大波,人们热烈地争论起儿女常回家看...

半月谈2023年第4期半月评论

半月谈2012年第4期半月评论 呼唤 实业精神 稳中求进,发展转型,亟须活跃实体经济,重振实业精神。民间资本热钱化,实体经济空心化,给正在崛起的中国制造敲响了声声警钟。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 以钱炒钱现象,防止虚拟经济自我循环和过度膨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 勤劳创业 实业致富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