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语文教学之门读后感

发布 2023-11-23 03:45:04 阅读 4243

写作教学生活化。

—读《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中的“汉语写作教学”一节有感。

双新小学肖振艳。

也许在寒假比较清闲,我毫无压力地拜读完王尚文教授的《走进语文教学之门》。先前读过这本书的一部分,总觉得挺枯燥的,很难读。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读太具功利性,妄想自己读一点就有大的收获,心一浮躁书就难读进去,更不要说读出味道来。

充裕的时间加放松的心情让我打开这本书时总是不由自主地饶有兴趣地读下去,读多读少随心所欲。不敢说自己有多少感想,有多少收获,但我读书的感觉是快乐的。要说摘点什么,记点什么,我就选其中的一个小节——汉语写作教学,也许是因为写作教学是我们一线老师的老大难的问题吧。

什么是好的写作教学?王尚文教授认为,好的写作教学是生活化的教学;教者深谙写作之道。

写作教学的生活化,首先是指写作意图的真诚性。他有真实的任务,有真诚的目的,是真正为了对话,为了实现意图而写作。在这样的写作中,他既是学生同时又是一个生动的人。

他在为了达成写作意图的时候获得了写作技能,他的写作动机是真诚的。不顾动机,只抓表达是舍本逐末,是对写作内在规律的短视。既然我们说过教学并不等于生活本身,而又要求学生的写作在真诚的意图背景下发生,那么教师必须有所设置。

教学设置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原生事件的利用。在我们学校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只要教师有足够的自觉,注意观察善于捕捉,会有很丰富的细节可以被用来做写作教学。另一类是创设教学事件。

当生活中缺乏教学需要的情境时,教师就要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暂时生活于其中。我们对原生事件的利用和教学事件的创设都必须与学生的写作生活紧密关联。学生就真实地生活于其中,其写作的动机就是源于这个事件了,为了这个事件,与这个事件息息相关,同时也与自己息息相关。

每一篇作文其实都应该是从学生的心灵打开的一扇面向生活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他们感受、认识、掌握这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通过这扇窗口,现实生活向学生的心灵吹进化育万紫千红的春风。写作教学生活化的第二个含义是,教学内置于学生的发展。

学生在学校的受教育过程,本就是他人生里程中的一个阶段,是他真实生活的一个部分。教育不是将学生暂时从生活中隔离出来,然后在其毕业后再放回去。教育就是他的生活,就是他的生长过程。

写作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等都必须从学生本身发展的内在规定性出发。写作教学就是通过让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中其心灵有所成长,其德性不断养成,以语言的手段真诚地与社会交流。

因此,教师在设计写作教学时必须自我检审,我所要求学生写的时学生可以写的吗?我能有效促成学生去写吗?第一个问题回答是教学内容问题。

好的写作教学内容应该就是学生生活的挖掘,它是学生作为一个正常的人的情感、思想、心情、观点的表达。通过表达,它更加成熟,更加纯正,进而他的表达更加完善。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教学艺术问题。

教学的艺术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教学方法,尤其是写作教学方法也必须内在于学生的生长过程,它不是一套与学生的思想、情感、认识等毫无关系的、完全外在的程序、策略,恰恰相反,它是思维的表现。好的方法从学生个体出发,或者说从人出发。

好的方法对写作的指引要内在于学生的写作需要,正好能把握他在写作中的“重要关口”。坏的教学方法则只瞄着知识的传授的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时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比如为了学习记叙文写作,我就按记叙文的要素要求,训练学生对这些要素的掌握,写作前提示记叙文有时间、地点、人物的要求,写作后在作文讲评中通过示范和示误来强化。这样的做法似乎很有“效率”,但它总归是坏的方法,因为它只对应于知识而不是人。

王尚文教授对目前的写作教学方法做个简单的分类。第一类着眼于写作产品的结构分析。第二类着眼于写作行为,通过对写作作为的分解指导,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第三类着眼于写作主体,通过对写作主体内在情感的激发、思维的开拓来提高写作能力。从主体出发的写作方法不但不排斥文本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写作行为过程分析的方法,而且是要求三者的有机融合,融合的标准不在知识铺排的需要上,而在写作主体的写作需要上。他是不知道什么是好文章的,就该教他认识好文章的结构要素,他是不懂去构思、不懂得去布局的,就该指导他写作技能,他是兴趣不高,感情麻木的,就该让他生活在更生动、更丰富的教学生活里,让他感情更加丰富,对人性的体察更加深刻。

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就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也可以说这是我们写作教学的理想。要达到这样的高度就要求教师具有高超的洞察力。

写作教学生活化的第三个含义是,将写作作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这同时是写作教学的最高理想。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借助写作来完成他生活中一部分任务,他通过写作来与人交流,交换信息,通过写作来抒发感情,发表看法,通过写作参与到社会中去,参与到他人的关系中去。

学生写作文,实际上就是在认识生活,思考生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加强与生。

活的关系。这一过程,同时也就是学生认识自己,思考自己,扩大自己的心灵空间,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的过程。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写作,写他的日常生活,让他的写作成为他的一种生活。

不管是一般的汉语写作,还是文学写作都必然关乎写作者的内心世界。每次写作都是一次对话,都有写作者的情感、意志的流露。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我们就在探索我们的存在。

写作就是生活本身。写作的根不在生活之外,而就在生活之中。写作教学的根也须在生活中寻找。

读后感走进语文教学之门

二 正确把握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谈到课堂上的 对话 我们往往能想到一个极具启发意义的词汇 平等中的首席 它说的是教师在教育关系中的角色。这一观点,从文字表面来看,是将学生观定格在 平等 的概念中,但 首席 的界定却似乎还是走不出传统的 师道尊严 既是 平等 又何来 首席 之分。细读后,顿时释然。且看王...

《走进语文教学之门》读后感

走进语文教学之门 读后感。走进语文教学之二门 内容概要 本书在充分论证语文课程复合性 即语文课程是汉语和文学的复合 和国文教学活动对话性的清华基础上,界定了汉语素养和文学素养的不同内涵,与系统深入地 了汉语教学较为文学教学不同的教学理念 目标 原则 内容 方法等,初步构建了一个新的语文教学体系 走进...

《法律之门》读后感

法律之门 读后感3篇。法律把自己打扮成理性的化身,而它的功效是依靠于暴力的。这句话摘录于 法律之门 它的一方面提及法律的理性,另一方面又提及法律的强制性。首先,法律是由人创造出来的,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随着社会关系逐渐 变得复杂和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现象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