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一 》教学案例

发布 2023-11-17 12:15:02 阅读 6500

《角的度量(一)》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24,25页“角的度量(一)”。

课前思考。角的度量(一)”是学生在学习了长度和面积的测量之后,图形与几何中的“图形的测量”的另一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图形的测量”的具体目标有很多,这些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测量的度量单位;二是掌握有关图形测量的计算方法;三是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追其根本是建立测量的度量单位,因为没有这个作为基础,后面的目标就变成了空中楼阁。所以,本节课的定位应该是在学习了长度和面积之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如何度量角,建立角的度量单位,为后面学习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做好准备。

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之前,已经知道了长度、面积的度量单位和度量工具,但是没有把度量的相关内容建立起体系,因此,帮助学生感受度量角的意义和认识度量单位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经历1°角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形成量角器的雏形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所以,教学本课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一系列的直观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度量单位,形成量角器雏形,从而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课堂写真。一、创设情境,引出度量角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情境图,引发学生思考:都是滑梯,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呢?学生就会发现3个滑梯的坡度是不一样的,也就是滑梯面与地面的角度不同,从而引出角有大有小。

师:如何度量3个角的大小呢?说一说。

生:用直尺量一量。

师追问怎么量,在操作中,引导学生发现直尺不能测量角的大小。

师:如何来测量角的大小呢?测量的工具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测量长度和面积的相关知识。

二、观察白板,通过回忆、联想、类比推出量角的方法。

1.观察白板,类比线、面、角。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现有长短,面有大有小,角也有大有小。

2.讨论如何描述角的大小。

电脑演示测长度和面积时所用的单位。

测长度时,用一小段长度作标准去测,如用1厘米、1分米、1米作单位;测面积时,用某个正方形的面积作标准去测,如用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作单位。

量角的大小用什么作标准呢?

请学生思考:量角的大小,用什么做标准呢?

全班达成共识,用小一点的角做标准。

三、引导学生操作、交流,经历1°角的产生、发展过程。

1.量一量。

生:3个角中,∠1最小,那就用1做标准去测量吧。

学生动手操作。

全班交流汇报,用∠1去测量,∠2是2个∠1多一些;∠3是3个∠1多一些。在交流中发现,用∠1去测量总会有剩余。

2.想一想。

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标准去测量结果更准确?(没有剩余)当这个小角又变小后还不能准确描述角的大小时,怎么办?小到什么程度。

3.说一说。

教师直观介入,帮助学生理解标准越小,测量越准。

这时,学生就会大胆猜想,测量角的标准应该是一个很小很小的角。有的学生会说像头发一样的一个小角。

4.看一看。

通过交流明确:要想准确描述角的大小,可以继续把小角缩小。最后得出1°的规定: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作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教师将自己做的1°角拿在手里给学生看。同时让学生打开学具袋拿出1°角,感受1°角有多小。

四、优化度量工具,渗透量角器雏形。

1.用1°角去量角的大小。

引导学生思考有了1°角,是不是就可以量所有的角的大小了?并试着用1°角去量∠1的大小。

学生在试着量的过程中感受到麻烦和测量的不准确。引导学生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2.制作量角器。

小组讨论交流后,学生可能把1°个1°角拼在一起,发现测量起来还是麻烦,最后就把90个1°角拼在一起,形成一个扇形,用它去量∠1的大小。

请学生试着用做出的“量角器”去量120°的角,并谈一谈量完后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量角器”做成什么样正合适,并说明为什么。

3.简单介绍量角器。

在量角器上找到直角,1直角=90°;找到平角,1平角=180°;并知道1周角=360°。

五、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25页“练一练”。

六、课堂小结。

说一说,都有哪些收获?

课后解读。一、借助长方形小白板,帮助学生建立“线”“面”“角”的度量结构。

在角的度量教学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线”“面”“角”的度量结构。

通过对教科书进行纵向分析对比,可以发现,能把平面图形的三个基本要素“线”“面”“角”联系起来,并且具有可测性,长方形是最具有典型性的。因此,本节课设计了观察长方形白板的情境,并启发学生根据线和面的测量联想、推理得到角的测量方法。长度的测量是用较小的线段作为标准去测量,后来产生了测量单位和测量的工具;面积的测量是用较小的正方形的面积作为标准去测,也产生了测量的单位,并推导出计算面积的公式,这实际上是间接的测量方法。

学生通过联想推理不难得到角的测量也应该用较小的角作为标准,也应该有自己的测量单位、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数学知识是普遍联系的,联想学过的知识,通过类比推理出解决角的测量的新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同时,通过一个白板把“线”“面”“角”的度量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无论是度量什么,度量的方法是一样的,即先定义一个小单位,所有的被测物就可以用包含小单位的个数加以衡量。

所以在每一次学习度量的时候,都有必要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了解度量的特征,整体感知度量的结构。

二、通过“量一量、说一说、想一想、看一看”等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1°角的产生、发展过程。

对学生度量意识的培养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到“度量单位”的内涵与价值,即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感受到只要“度量单位”确定了,就可以用同样的“数”来表示所有量的度量结果,从度量的角度体会数学的抽象性和结构性。本课设计的“量一量、说一说、想一想、看一看”等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了角的“度量单位”的统一过程:

先是用一般的小角去测量,然后是讨论需要“统一标准”的必要性,最后是“度量单位”的确定,学生在一步一步的操作活动中,经历了1°角的产生、发展过程。

三、通过对度量工具的优化,帮助学生形成量角器的雏形。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2 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 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4 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 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观察 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重点难点 探索与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过程...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卫星的运行时间 一课教学反思 1 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经历有关人造卫星资料数据收集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2 学会估算 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所以让那些掌握较好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对于其他同学来讲,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下慢慢的学会。3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具体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确定位置 说课稿。一 深入挖掘,说教材。确定位置 一 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方向与位置 的起始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用前后 上下 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和简单的路线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也是第三学段学习直角坐标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