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发布 2023-11-13 15:27:10 阅读 5009

教学目标:掌握中国农业的起源、刀耕火种、商周农业生产的发展。掌握中国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

掌握小农经济的形成。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课前自主学习。

•中国原始农业相当发达,其耕作方式先后经历了从“"到阶段,战国时期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是农业文明古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至西周,主要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等,后世的农作物多已具备。

3•我国非常注重水利灌溉工具的创制,主要有曹魏时的、唐朝的和宋代的和明清的风力水车。

课堂合作**。

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人们先用石刀、石斧砍倒树木,晒干后焚烧,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3•距今约七八千年时,松土工具耒耜出现并普遍使用。

国农业进入“耜耕时代”,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4.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只是很少使用,主要仍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等工具。人们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

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商周时,农作物种类更丰富,后来习称的“五谷’’均已种植。人们的生活由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注意古代生产工具的演进趋势。

生产工具的数量不断增长,还有品种也不断增加。

许多生产工具自身都在不断完善。如从牛力耕犁的出现,到犁壁的发明,再到曲辕犁的产生等。

生产工具的进步表现为旧式工具的淘汰和新式工具的诞生。

典例剖析。【例1】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a.石斧、石锛。

b.骨耜、石耜。

c、钱、镩。

d.铁铲、铁犁。

【变式题1】远古时期,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一传说反映了(

a.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b.原始农业的出现。

c.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d.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知识点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精耕细作的含义。

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开始出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战国出现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促进了农业发展。

汉代。①发明了播种用的工具——耧车。

②一些耕犁开始安装翻土碎土的犁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赵过推广大型铁铧犁,这种犁被称为耦犁,到东汉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③汉代还先后出现了“代田法”和“区田法”。

④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⑤汉代兴修了漕渠、白渠、龙首渠等重要水利工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

①黄河流域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日臻成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农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豆类和谷物轮作可以增产的经验,又发展了间作、套作复种技术,记载了绿肥种植。中国实行轮作和推广绿肥种植比西方早一千多年。

②江南地区农业得到开发,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也有较大进步,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成都平原成为重要产粮区。江南的开发为唐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打下了基础。

隋唐时期。①农业生产技术继续发展,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

②南方水田的精耕细作技术逐步成熟,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的精耕细作。

③唐朝创制了筒车,用于灌溉。

精耕细作的全面成熟期——宋元时期。

①北方旱地农业出现了由畜力牵引的旱地中耕农具耧锄等,便于精耕细作。江南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也更为成熟。

②宋代推广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③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北方的粟、麦等在江南大量种植,长江流域广种水稻。从越南引进的古城稻也传播到江淮地区。棉花的种植,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

④经济重心的南移。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⑤边远地区农业的开发。辽、西夏、元时期,我国西北、东北等边远地区的农业也都得到了发展。

明清时期。①多熟制:北方黄河流域形成了两年三熟制和三年四熟制,南方长江流域发展多种形式的一年两熟制,闽江和珠江流域一些地区形成一年三熟制。

②新的品种培育和高产农作物的推广:新的水稻品种大量出现。明代由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

③经济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棉花、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④耕作技术的进步:由施用自然肥、农家肥发展到施用饼肥,并出现了套耕等方法。

⑤生产经验的积累:出现了《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等著名的农学著作。

【例题2】牛耕的广泛推广是在。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汉代时期。

知识点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含义。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巩固测试。.殷墟甲骨文中有“大令众人日,惴田”的卜辞。“协”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该甲骨文反映的殷商时期农业发展的信息有。

①已经使用耒耜的锄耕方式②当时是集体耕作方式。

③证明商代已有井田制了④商王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

2.汉代是农具革新、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主要成果有。

①牛耕的广泛推广②犁壁③曲辕犁④翻车。

a①③④b.①②c

d.①②3.下列古代农业技术和成就与赵过有关的是。

①耦犁②曲辕犁③代田法④耕耙耱技术。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②

4.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生产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推广。

c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狭小的经营规模的制约。

5.“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6.下列关于自耕农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唯一模式。

b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

d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扶植小农经济。

7.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丘陵地的灌溉最应使用。

a积车。b.高转筒车。

c.水排。d.风力水车。

8.殷墟甲骨文中有“大令众人日,馅田”的卜辞。“馅"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末共耕。该甲骨文反映的殷商时期农业发展的信息有。

①已经使用耒耜的锄耕方式②当时是集体耕作方式。

③证明商代已有井田制了.④商王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a

bcd9.汉代是农具革新、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主要成果有。

①牛耕的广泛推广。

②犁壁。③曲辕犁。

④翻车。a.①③

b.①②c.②③

d.①②0.个体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b.个体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c.个体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d.个体小农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大发展。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任,多治麻丝葛绪缪,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不远徒。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请回答:根据材料一思考:这一时期,农民为什么会这样兢兢业业,不辞劳苦地工作?这种经营形式为什么会在封建社会长期占统治地位?

据材料。一、二思考: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具有怎样的地位特点?它有何局限性?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 早起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 1 起源 距今一万年左右。2 作物培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3 相当发达 距今七八千年。4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5 生活方式 为了寻找新的耕地,人们经常迁徙。2.商周时期 1 生产工具 出现青铜农具,使用少,主要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 石犁。2 经验...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高考考点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知识梳理。一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 最早可追溯到距今年左右,在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 距今年时,中国的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2.原始农业生产状况 主要耕作方法是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经常迁徙。3....

第一单元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第一单元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教学目标 掌握中国农业的起源 刀耕火种 商周农业生产的发展。掌握中国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掌握小农经济的形成。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重点 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课前自主学习。1中国原始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