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之路学习心得体会

发布 2023-09-30 14:25:26 阅读 6971

归来,我收获丰盈。

——名师之路学习心得体会。

10月28日至30日,我有幸参加了“名师之路”之“全国语文学段贯通——打通儿童成长通道”研讨会。会上,专家们科学、巧妙且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简单、务实、高效的教学活动,切适、有效的课堂激励评价,深厚的教学素养自然地展示于课堂,使我享受其中,受益匪浅。在短短两天半的时间里,我们观摩了来自西安、天津、上海以及北京的多位名师的优质示范课及报告,真真切切地零距离瞻仰了名师的课堂。

我们从这些大师的课堂上看到了课改的又一次华丽转身,看到了语文“洗尽铅华见本色”的自然美,生态美。现将自己的收获总结如下:

一、研读课标,准确把握学段目标,是学段贯通的前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教学目标的定位。

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

同一篇散文《背影》,由王林波、巩英莉和程翔三位老师分别在五年级、初。

二、高一进行了大胆的、全新的尝试。王林波老师着眼于读。安排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学习字词、理解词语、掌握方法;在读中整体感知、了解大意;在读中有所感悟、受到熏陶;在读中培养语感、学会运用。

巩英莉老师面对旧课再上,将着眼点放在了对教材深度的挖掘上,以思考和感悟作为教学重点,以品位和赏析真情为手段,带领学生重温经典。程翔老师着眼于将课文作为习作的素材,将作文与阅读赏析融为一体。三位教师均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

贾玲老师分别用十六个字对三位老师的《背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王林波老师教学的五年级《背影》重视基础、培养习惯、读写结合、增强体验。巩英莉老师教学的初二年级《背影》创设情景、介绍背景、师生研讨、领会深情。

程翔老师教学的高一年级《背影》聚焦“背影”,触动真情、指导习作、表现生活。

三位教师的展示,让我们明白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学会课堂教学的各种组织方法和策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解放课堂、解放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自发地参与、投入学习,淡化教师课堂的主导地位,把更多的主导权给学生,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使教师有效的教学,学生有效的学习。

教学目标要明确、恰当,整合“三维”目标,采取一切方法与手段,发展学生的思维,调控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的创新火花、灵光一现的思维碰撞都能完美的表现出来,将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二、大胆创新,落实高效课堂,是学段贯通的落脚点。

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的创新就应敢于想别人不敢想,敢于进行大胆的尝试。多年来的作文教学,教师引入的例文多是学生同龄人的习作,认为这贴合学生的实际,学生容易从中习得方法,学会习作。

可陈延军老师却认为这样的例文没有丝毫的价值。他执教的六年级习作《寻找身边的“秋”》中,引入名家经典——鲁迅的《秋夜》、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等,让学生在名家经典中学会了从声音、味道、形状等方面多角度的观察,借助比喻、对比等手法写具体,让学生“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体现了作文的天性就是创新。

在短短40分钟时间里,学生由不会写、怕写到敢写、会写、写得精彩,向我们展示了一节高效的作文教学。

教师的创新还在于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王文丽老师执教的《月之故乡》,简简单单的一首小诗,巧妙的设计却让课堂精彩纷呈。教师通过听写培养语感、起诗题悟中心,介绍作者生平、引读相关思乡诗入情入境,范文引路、学习创作等多角度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出了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引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里获得了最大的教学效率。

两位大师深入研究、多思善想、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使得语文训练扎扎实实。两位大师精心预设,注重生成。教学环节合理、简化,教学手段简便、实用。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阅读、感悟、质疑、运用贯穿始终,听、说、读、写训练到位,这就是高效的语文课堂。

三、多读书、勤反思,增强文化底蕴,是学段贯通的关键。

读书能让教师博学多才,悟性提高。”蒋军晶老师风趣自然、灵活智慧的课堂教学语言,薛发根老师从容、睿智的教学特色,刘飞耀老师引人入境、绘声绘色的朗读……精彩而智慧的语文课堂展现的是名师们深厚文化底蕴。他们的文化底蕴都是由于平时爱阅读、多阅读形成的。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不能再跟以前那样照本宣科,一味地讲解教材,而是要师生互协,要联系生活,扩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贮备,更要有很好的悟性,今天的读书体验就是明天的课堂实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比他课堂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便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才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主要的来讲。”读书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故事可以丰富我们的教育思想,读各位专家的教学设计、教育专著可以启迪我们的思路……一本好书就是一个精彩的世界!

教师只有读书多了,知识面广了,领悟能力强了,在课堂上才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课堂才能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这样,学生就会在享受中快乐学习,教师就会在享受中轻松施教。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有时甚至是错误想法,这些都是宝贵材料。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可为教研积累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更可以在此基础上生成良好的教学资源,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总之,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经验+反思=成长。

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总之,这次的观摩会深深的触动了我,我想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源于他们对教育的热爱,对语文教学的热爱,源于他们一腔热血为了孩子们,他们的教学艺术着眼的是学生生命的发展。名师们魅力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面对我的课堂,我更需要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实践,在坚持中前行,不断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和语文素养,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新的发展需要!

“名师之路”学习心得体会

三天的 名师之路 小学语文老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是短暂的,而留给我的思索却很深很长。本次教学观摩活动让我感受到语文教学 洗尽铅华见本色 的自然美,生态美。观摩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回眸现场示范课,可取之处多如繁星。在众多抢眼的看点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看点一 厚重扎实的教学功底。在本...

“名师之路”学习心得体会

一路采撷一路收获,花香满径。名师之路 学习心得体会。10月23至25日,我有幸赴西安参加了 名师之路 全国儿童阅读教学研讨会,欣赏了张学伟 吴琳 陈延军 薛法根 李祖文 张立军 罗才军 岳君荣 王林波 赵志祥等十几位全国名师的教学风采,专家们对新课标准确而深入的领悟 对教材独特而细致的理解 课堂高超...

“名师之路”学习心得体会

寥寥数语,虽简洁,却不简单。每一句都话有所指,于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3 寓演寓教读人心。在张老师的课上,这一环节无疑是亮点中的亮点,现在回想,仍清晰异常。吴敬梓在写严监生临死之时,就写了他的两个动作 指 和 摇头 这么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吝啬鬼的人物,作者却只写了他的两个动作,没有语言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