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3日至26日,我和老师到西安石油大学参加了“名师之路”中小学语文部编版新教材培训研讨会,会期三天。培训会上,来自北京的高级教师吴琳、浙江省的特级教师张敏华、杭州市语文教研员曹爱卫、江苏省特级教师武凤霞、全国模范教师陈延军、以及江苏省青年语文教师许嫣娜为我们做了不同内容,不同题材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示范课,名师们娴熟的教学技能,鲜明的教学特色,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的感染了、熏陶了我。短短的三天时间,我不断的震撼着,反思着。
1、紧扣教学目标,大胆处理教材内容。
几位老师上的都是一年级的课文,一年级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识字,这个教学目标在几位老师的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虽然他们的教学方法不尽相同,手段各不一样,但是他们的课堂能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这就是一堂识字课。吴琳老师的《姓氏歌》,从师生互动情节开始,老师介绍自己的姓氏“我姓吴口天吴,大家可以叫我吴老师”就是在教学生识字的过程,后来的读生字、考生字、自认生字、圈出姓氏,和同学介绍自己以及家人的姓氏等等一些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生字在进行。整堂课,既有趣,知识性强。
同样是一年级课文,张敏华老师的《人之初》,老师则通过对生字的认识剖析与理解,来学习每一句生涩难懂的句子。如“人之初”本句的理解,则是通过认识生字“初”,初的意思是刚刚开始。那么,春天刚刚开始,叫初春,夏天刚刚开始叫初夏,以此类推、、、初秋、初冬、、、那么人生刚刚开始,就叫做人之初,同时看婴儿**,再读“人之初”,理解人之初的意思。
他的每一句话的教学,都是这样通过生字的教学来达到目的的,而每一个生字的学习都是用的刚才的方法,读字音,组词,看**,整堂课就是这样一个教学过程的无数次反复,教学手段的重复使用,但是却简单而有效。曹爱卫老师的《咕咚》一课的教学,独辟蹊径,教学手段极其简单,就是用我们常用的逐段教学,俗话也叫溜课文,但是她却在每一次溜课文的过程中,通过读,演等方式形象的把带有口字旁的形声字学习了,让同学们印象深刻。吴凤霞老师的对子歌《古与今》以象形字开始,又以象形字结束,整堂课的生字学习却都是通过观察生字的演变过程来理解生字的音兴义,整堂课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
看他们的课 ,我才感到,我们离语文教学的目标相去甚远。我们经常在教学中忘记了我们低段语文的初衷是识字,我们在生字上的知识很贫乏,在生字教学上花的功夫太少,很多时候我们程序化的认字,组词,却忘记了从根本上去**这个生字本身的演变历史和他所蕴含的意义。
2、弱化教师的作用,强激励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武凤霞老师的《古与今》一课中,明显的体现了这一点。整堂课教师的激励语言丰富多样,有效激起了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如“你行吗,真的啊我不相信额;真厉害,还会吗;怎么办;好极了太棒了;你们帮我一下下;你的声音太好听了,我都没发现;你太棒了老师好喜欢你;哎呀,你们太聪明了,怎么这么一帮聪明的同学;你们就是太聪明了,我也难不住你们,我不甘心;这回一定要难住你;我还没有机会叫他来,他居然全答对了;一起读,我喜欢听你们的声音聪明的小朋友就是用来为难的”等等,一堂课,老师的表扬和激励语言并存,把学生的情绪激发到一种空前的状态,课堂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高,语言精彩纷呈,惊喜不断,让我们看到了,原来只要我们善于激发,我们的学生也可以有这样大的潜能。
3、教学方法的指导无处不在。
我们经常在上课时抱怨我们的学生笨,不了解我们的意图,不能按照我们预想的去进行教学,看了这几位老师的教学,我才知道其实是我们的教学还不够细致,我们忘记了我们对象的基本特征。我们忘记了,他还是张白纸,什么都不会,甚至连怎么学习都不会,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会他们知识,可能更多的还要教他们怎么学习知识。
陈延军老师的《打**》一课,给了我们很深的思考。在教学中,当出示了教材中打**的场景图以及示范语言时,老师说“从对话中,你听出了什么?”根据同学的回答,老师开始了指导:
请同学们拿起笔把“您”字圈起来,在旁边写上“礼貌”,把姓名圈出来,在旁边写上“姓名”两字,把第三句话画上线,在旁边写上“事情”。同学们,小小的圈里藏着三点知识:打**的时候要:
有礼貌,自报姓名,说清楚事情。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教会了学生课堂做笔记和旁批的方法。这样的指导细致有效,我想,这样的方法孩子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会用到的。
4、课堂具有生长性。
就以武凤霞老师的《古对今》为例。一个简单的句子“桃对李,柳对杨”杨是本课生字,老师说“杨在**”,这个环节是组词,组了无数个词以后,老师又出示了两句话:1、这里有一棵白杨树。
2、我爱吃杨梅。让学生找杨在**,学生很容易就说在白杨树这个词里,老师就问了,什么是白杨树呀,你见过白杨树吗,什么样子的呀,边看老师教学,我一边在想,老师问这些干什么,这个字其实很简单啊,不需要这样花费时间啊,结果老师下面来了一句,老师告诉你额,白杨树上啊,有许多许多的小眼睛,你们下课的时候找一找你身边的树,放学的时候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身边的那些树是白杨树。看到这个环节我才突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我想在以后的随时随地,同学们一定会在家长的陪伴下认识很多很多的树,增长很多的自然知识,这是一种学习意识的培养。
在杨梅一词上,老师又问,谁吃过杨梅?同学们都表示不知道。然后老师就用了非常优美的语言,从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描述了杨梅这种水果,又是一片很好的片段写作的范例,学生在老师如此语言的熏陶下,久而久之,何愁阅读与写作?
能从一个生字杨生发出这么多的知识,并从这些知识的学习上收获到学习习惯的培养,语言文字的熏陶,这样的课堂教学,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还有像“桃对李,柳对杨”这句话的教学:桃是什么,李是什么,都是水果,桃子对李子。“桃李满天下呢”学生猜的五花八门的,那简直是对学生想象力的一种考验和延伸。
当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的时候,老师叙述“我当老师三十年了,教了好多学生,他们在很多地方工作,广州的,北京的,全国各地都有,大家经常夸赞我说桃李满天下”,你明白了什么,桃李还指什么?整堂课中这样的知识的延伸,思维的延伸数不胜数。
在课的最后,老师又出示了开课时候的那几个象形字,让学生根据本文所学的生字以及象形字本身所表达的意思去猜猜到底是个什么字。当学生正兴趣盎然,为自己猜对了字而得意洋洋的时候,老师及时告诉学生,我们的文字从甲骨、象形、金文、、、一样一样一天一天变化,经过了很长时间,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字,放学后,同学们,随便拿一个字,在你家的电脑里,妈妈的手机上上,输入这个字,就能看到这个字都经过了那些变化,同学们还可以输入自己的名字查一查每个字的形状,看看你爸爸妈妈给你起这个名字到底有什么样的愿望,若果可以的话还可以用这样的文字写一写自己的名字。
我惊叹了,我震撼了,这是一堂具有无限生发力的课堂,就像正在成长的小树,你能感觉到他蓬勃的生机,旺盛的生命力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不爱?这样可以呼吸的课堂学生何愁不会长成参天大树。
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几天来欣赏着大师们独特迥异的教学风格,感受着他们细致入微的人文情怀,一道又一道的大餐带给我们视觉和听觉的享受,也让我们的精神和思想得以洗涤。当我们的课堂还在追求华美、尽显浮躁的时候,他们的课堂却是返璞归真的平实与质朴,扎实而简单的语文素养。当我们还在和课文内容苦苦奋斗的时候,他们却把目标转向了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
他们的教学给正在迷茫中的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此我想把专家们的几句话带回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1、低段语文字词教学,不要讲解词语的意思。
2、教材非常好,但我们不要画地为牢。
3、用生命去教阅读,不仅仅局限于文本,要关注文本外延,超越文本内容。
4、语文不是学课文内容,而是用课文学阅读,学作文。
5、还有什么用语言文字说不明白的事儿?
6、我对大屏幕深恶痛绝。
最后我想送给自己也送给在座的各位老师一句话“教学就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教学也是一样,即使是圣人也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面对前面的精彩不要质疑我们自己的能力,只要我们怀揣着理想,坚定自己的信念,充实自己,愿意付出努力,精彩就在自己手中。
愿我们一起共勉!!!
“名师之路”学习心得体会
三天的 名师之路 小学语文老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是短暂的,而留给我的思索却很深很长。本次教学观摩活动让我感受到语文教学 洗尽铅华见本色 的自然美,生态美。观摩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回眸现场示范课,可取之处多如繁星。在众多抢眼的看点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看点一 厚重扎实的教学功底。在本...
“名师之路”学习心得体会
一路采撷一路收获,花香满径。名师之路 学习心得体会。10月23至25日,我有幸赴西安参加了 名师之路 全国儿童阅读教学研讨会,欣赏了张学伟 吴琳 陈延军 薛法根 李祖文 张立军 罗才军 岳君荣 王林波 赵志祥等十几位全国名师的教学风采,专家们对新课标准确而深入的领悟 对教材独特而细致的理解 课堂高超...
“名师之路”学习心得体会
寥寥数语,虽简洁,却不简单。每一句都话有所指,于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3 寓演寓教读人心。在张老师的课上,这一环节无疑是亮点中的亮点,现在回想,仍清晰异常。吴敬梓在写严监生临死之时,就写了他的两个动作 指 和 摇头 这么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吝啬鬼的人物,作者却只写了他的两个动作,没有语言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