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学的奇迹》读后感

发布 2023-09-12 16:36:54 阅读 1753

《中国教学的奇迹》读后感。

寒假期间,我在空闲期间拿起了成就奇迹的孙维刚“教学五部曲”——中国教学的奇迹》一书,粗略地看,但细细地体会,感悟许多。

孙老师究竟是运用了怎样的教学方法而创造出了这样的传奇?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读了这本书我发现,“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变得更聪明”是他的教学理念。

在他看来,知识是需要的,但更需要的是驾驭知识的能力,其本质,是高超的思维,是智力素质。因此在教学中他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教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孙老师所追求的并不是什么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而是德育——做人的教育,学习——自主的学习。

每次接一个新班的家长会上,他都要求他的学生及学生的家长:“做学问,先做人。不要只是想着三年后考高中,六年后考大学,这些都不要想,当务之急,是想想把孩子培养成品德高的人”。

只有重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学生学生品德的培养和精神培育的教学,才能被视为有效的教学。当一个人有了丰富的感情,树立了远大理想和宏伟的抱负,自然而然会想成材,为人民多作贡献。最让我佩服是,孙老师一年之内学完三年的课程,试想,数学的逻辑性是多强,一个知识点巩固不好,就会影响后面的学习。

而且他的学生从不加班加点,因为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是从不做笔记的,课后更不留作业。但所有的成绩都有力的证明了孙老师是素质教育的典型。孙老师认为,学校的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的教育既要见“物”(知识),更要见“人”(能力、素质)。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智力素质呢?他有几点做法给我启发很大。

第1页共2页。

其一:课堂上,引导学生超前思维,并形成向教师(包括课本)挑战的态势,使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做学习的主人。

在他的课堂上,他从不主张学生先预习,几乎所有的例题、公式的推导、定理的证明全都是由学生自己做的。这样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总是想在老师前面。学生自己历经险阻,熟知道路上的坎坎坷坷,必将印象深刻,记忆久远,甚至终生不忘。

其二:题不在多而在精,更在“知题善任”,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

我认为这是我们数学老师最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时为了盲目追求分数,通常让学生做大量、机械的重复练习,只为在考试时学生形成条件反射式的“快速、准确”解题。这样做不仅会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对学生的能力也无任何提高,更谈不上思维的发展了。

第2页共2页。

《中国教师的奇迹》读后感

坚持 和 用心 读 中国教室的奇迹 有感。近日,我读了 中国教室的奇迹 中的 幸福第一课 幸福第二课 和 幸福第三课 这些部分内容中,最令我震撼 回味 引起共鸣的一段话是 三年,1000多日日夜夜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打拼,共同成长,俞玉萍老师为孩子倾注了她全部的心血,留下中国教室的奇迹的无数好...

《中国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初二 2 班主任陈晨。罗曼?罗兰曾经说过 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是自己心中有阳光。作为教师我们要更好地教育好学生,就必须多读教育方面的书籍。最近,乘学校新教育之风,我有幸拜读了赵国忠先生 中国教室的奇迹 这本书,书中重点介绍了海门市东洲中学俞玉萍老师和她的百合班的故事,文章中介绍了俞老师给同学上的...

《中国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初二班主任陈晨。罗曼?罗兰曾经说过 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是自己心中有阳光。作为教师我们要更好地教育好学生,就必须多读教育方面的书籍。最近,乘学校新教育之风,我有幸拜读了赵国忠先生 中国教室的奇迹 这本书,书中重点介绍了海门市东洲中学俞玉萍老师和她的百合班的故事,文章中介绍了俞老师给同学上的生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