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缺什么》读后感

发布 2023-11-22 06:45:07 阅读 2839

假期里,有幸拜读了黄燕先生编著的《中国教师缺什么》。这本书分析了当前中国教师有六种缺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读后,颇有感受,要提质,关键在于教师,尤其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只有尊重和理解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的确,教育生活世界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有心人去关注,读了《中国教师缺什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本人进行了再思考。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理性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更多的是师生间感情交流的过程,师生间良好的情感关系直接影响到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而这一情感交流的基础便是尊重和理解。

在教学这个人文世界里,良好的教育必定是建立在人性向善的预设上,讲求的是尊重和理解。因此,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教师应学会对学生说“对不起”

在工作中,教师偶尔还是会有不尊重学生的时候。当我们犯错时,可能会出于教师的自尊,不好意思去解释。可又转念一想:

假如我是他,不也十分委屈吗?学生犯了错误,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师生既然是平等的,老师错了为什么不能向学生承认错误呢?所以当老师在犯错时,应该诚挚地向学生道歉。

这样,你一定会看到了学生眼中的惊奇与信任。

二、教师应为每一个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性中最深刻的赋是对被赏识的渴望。”面对学生,老师既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又扮演着家长、朋友等多种角色。

老师关爱学生,学生会真诚地喜欢老师、尊重老师,从而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知识和能力。丘吉尔曾说:“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这样去赞美他。

”只要教师善于设计适合学生兴趣、个性以及起始状况的机会,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期望,而且当他们获得一定的成功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赞扬,就会激发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动机与热情;辅以合适的策略性指导,他们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并从中体验到幸福与快乐;进而设置更高的目标,开始下一个周期的努力。

三、教师应尊重学生差异,呵护他们的“与众不同”

在许多老师眼中有差生这个概念,实事证明差生也可以成功的。差生的成功提醒我们,差异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差异并不代表好坏、优劣,它是一种客观存。

在,就如同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只有尊重学生差异,才能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才能使每个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对同一事物,不同的学生自然会有不同的见解,一味地求同并不是明智之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呵护他们的“与众不同”。

每个学生都有探索、求知的愿望,只要教师能够为学生创造表现自身才能的机会,只要教师真正地关爱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达到师生心与心的沟通,让每一个学生发挥学习的潜能、享受到进步的乐趣。

《穷人缺什么》读后感

穷人缺什么 有感。最近看了一本书 穷人缺什么 陷入深深的思考,尤其是我们经常和各类型的营销员 客户打交道,深入了解人性,把我人性,对工作 对自己都是一种促动。有个故事,一个富人送给穷人一头牛。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牛要天天吃草,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穷人于是把牛卖了,买了几只羊,吃了一只,剩下的来生...

读后感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一 一年来,中国教师报 成了我贴心的朋友,给我带来了许多教育智慧,他是我专业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时时在促我成长,助我进步!谢谢你 中国教师报 作为 全国老师自己的报纸 的 中国教师报 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的教师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

《中国教师的奇迹》读后感

坚持 和 用心 读 中国教室的奇迹 有感。近日,我读了 中国教室的奇迹 中的 幸福第一课 幸福第二课 和 幸福第三课 这些部分内容中,最令我震撼 回味 引起共鸣的一段话是 三年,1000多日日夜夜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打拼,共同成长,俞玉萍老师为孩子倾注了她全部的心血,留下中国教室的奇迹的无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