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走。
进名著,引领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是一名教育实践家,读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每一条都是这样实用而中肯。他能结合儿童学习的规律,举出实际的例子,深入浅出地指导老师们在每一个学习细节上应该如何处理。夜阑人静之时,阅读着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心中不免掀起几许的波动。
我静静地品味着作者精彩的理论分析,也细细地聆听着那些生动事例。它如一场及时雨,改变了我的思想。下面就我的感悟从三方面谈起:
一、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在几乎所有篇章里,我们都能看出“阅读”对于师生的重要性。对于老师来说,读书就是常教常新的生命线和专业成长的补给站。正如书中所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于学生来说,一个孩子学习成绩怎么样,取决于他的阅读;他的阅读怎么样,则取决于他阅读的数量、质量。并知道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学业上落伍”,重要原因是因为教师没有教会。
儿童熟练地读和写。学生没有学会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阅读和感知所读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特地指出面对这些学生——“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对于家长来说,家里要有藏书,“你们的孩子的智力,取决于你们的智力兴趣,取决于书籍在家庭精神生活中占着怎么样的地位。”因为在教育工作中,没有一种结果是单靠某一项措施就能取得的。
老师除了拥有自己所教专业的书籍,还要“经过周密考虑地、有预见地、有组织地”为学生提供一些读物,用“最有效的手段”去“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通过阅读去刺激他们的思维、唤醒他们沉睡的大脑。
作为学校,可以办“家长学校”活动,目的是保持家校一致,提高父母们的教育修养水平;多搞一些有关阅读的活动,如:在“世界读书节”这天,我们可以举行诗歌朗诵会、图书义卖活动,将会受到家长、孩子的喜欢。还可以利用“六一儿童节”为孩子们赠送书籍等等。
二、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
在第7个建议中,我们懂得了"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这么多年来,我们所谓的“知识”好像“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学生)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学生们都想“尽快地摆脱它”。
苏霍姆林斯基经常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身临其境去观察,去发现、去感受、去领悟。如:“我领着孩子们来到秋天的果园里”,给他们讲解“自然中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怎样准备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
讲到树木、落在地上的种子,留下来过冬的鸟类、昆虫等等”,让孩子们“体会和感觉”到“词和词组的意思和丰富的感**彩”,并建议孩子们“谈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寒冷的冬天里,他和学生们来到寂静的、还有积雪的果园里,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听一听“春天正在觉醒的第一批旋律”。…如此有生命的教学,一举多得,孩子们能不喜欢吗?!
三、让学生在因材施教中实现逆转。
为什么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
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为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 书的一开始,就向我们提出了一直以来困扰教师的最头疼的问题。并明确指出:
“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他帮我们分析,每个人的头脑发育、思想思维有快有慢,不尽相同,对教材感知、理解、识记也就不同。老师们要注意“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不能片面地停留在学生的“个人成绩”上,每个“教师应当善于确定: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特指。
出“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要培养学生们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量;并要调动他们的兴趣,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的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每年还尽量“带孩子们做‘环球’旅行”,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从孩子童年早期就这样做,那么“班上就不会出现任何一个数学不及格的学生”。
让实物教给儿童思考,这是使所有的正常孩子都变得聪明、机敏、勤学、好问的一个极其重要条件。他建议我们“如果学生有什么东西不能理解,如果学生的思维象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毫无用处地折腾,那么就要请你们仔细地检查一下自己的工作”,提出“让孩子一定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这些论述告诉我们:对于后进生,首先不能歧视,不能放弃;其次,要找到他们学习困难的症状,分析其原因,研究其问题根源;第三,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加强个别辅导,促进后进生实现转化。
四、教师学会合理利用时间。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
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
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
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
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
“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
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事。想想自己真的是这样,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
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
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
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
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
我又看了多少书呢?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
今天,我**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 读后感范文。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部书,处处渗透着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爱生之情,以及他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是不可不读的一部好书,这部书将成为教师生涯的指路名灯。本文 给教师的建议 读后感范文由。第一篇范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苏联当代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教育,从细节做起。读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最近,拜读了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这本书,感觉受益菲浅。这确实是值得每一位教师细细阅读的教育著作。该书从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出发,从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以建议的方式阐述了100个问题,...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优选精品文档欢迎 选用。20 年的春节,闲暇时我拿起了 给教师的建议 这本书细细品读,书中的一段文字吸引住了我。年轻的朋友,如果你是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它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所谓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的利益和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