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读后感。
第一卷第二十章工资的国民差异。
虽然很早就听说了《资本论》这部伟大的著作,但是直到这个学期,因为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课,我才有机会第一次接触并阅读了《资本论》。因为个人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只读了其中比较感兴趣的章节。我阅读了第二十章关于工资的内容,有了一些个人的想法。
马克思说:“在第一卷中,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而资本的生产过程实质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所以资本的生产过程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生产。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的转化形式,但只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工资就表现为劳动价值或**,即表现为资本家支付给雇佣工人的全部劳动的报酬。马克思首先指出了“工资的形式就把劳动日分割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一切痕迹都消去了;在工资雇佣劳动上,甚至剩余劳动或没有报酬的劳动,也表现得好像是有报酬的……货币关系隐蔽了工资雇佣劳动者的没有报酬的劳动。”马克思在这里揭示了工资的奥秘,在劳动力价值向工资的转化过程中,资本家通过货币关系巧妙的剥削了工人的劳动。。
工资国民差异的比较必须考虑决定劳动力价值量变化的一切因素。
在这里我想谈谈今天中国的工资制度。随着我国恩格尔系数不断攀升,贫富差距悬殊,尽管原因众多,但是与今天的分配制度有很大的原因。劳动者收入增长缓慢,贫富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公,社会上对党政机构和垄断企业的高收入非常不满,民众的“被剥夺感”强烈,危及社会稳定;同时,劳动者收入偏低,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也制约了经济转型。
令人担忧的是,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幅度过大、速度过快。在短短 20 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从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转变为贫富差距扩大现象严重、收入差距超过国际上中等不平等程度的国家。虽然“贫富差距突限” 在“合理的限度”只是一个模糊概念,但是显然,我国贫富差距较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有的学者提出,在初次分配领域,中国有很多事情可做。比如,要提高劳动报酬,就必须“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上下功夫”,加快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加大行政性垄断行业的改革,健全集体协商机制,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既得利益集团已成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最大障碍。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 是德国思想家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 全书一共有三卷,以剩余价值的概念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其中第一卷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第二卷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则描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以及剩余价值的...
《资本论》读后感
伟大源于不断地思考。读 资本论 有感。华丽的封皮上这样写道 这是唯一一本彻底改变了20世纪命运的书,问世百余年被译为70余种文字全球累计销售20亿万册,推动世界的十大思想巨著之一。的确,资本论 就是一本这样让人心怀敬畏的书。然而,正是它不论从学术上还是政治上都带来的巨大成就让我有一种距离感。我能读懂...
《资本论》读后感
读 资本论 有感。资本论 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之一,其逻辑研究的成果可谓十分丰富,所依据的理论和方 原则是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要求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对于 资本论 的创作更是如此。资本论 从商品出发,将研究范围限定于商品形态的资本关系及由此引起的问题。由于时间和阅历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