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发布 2023-07-20 14:21:11 阅读 2909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春联,了解春联的产生以及春联的特点(讲究对仗、追求声律),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

欢迎同学们回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寒假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新年的气息还萦绕在我们身边。大家新年在家都干了些什么?看到些什么? (拜年、贴春联、打鞭炮、串门走亲戚等等)

是呀,过新年了,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门前都贴上了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板书:春联)

二、了解春联。

1.什么是春联?

出示资料:春联俗称“门对对联”、“对子”,雅称“楹联”。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读一读,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2.春联的产生。

出示资料: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第二句的大意是:

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读一读,想一想过年时家家户户为什么要贴春联呢?贴春联有什么意义呢?

三、读春联。

原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春联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啊。那么大家赶快拿出我们在寒假的时候收集到的春联读一读吧。(寒假的其中一样作业:收集春联十幅)

1.自由读自己收集到的春联,把自己喜欢的春联多读几遍,想想从春联中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读春联的顺序:从右到左)

2.指导读好春联。出示一副春联,要求读的抑扬顿挫,注意它的声律美。

3.感受春联所包含的意思。读着这幅春联,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4.与周围的伙伴交流你收集到的春联,感受春联里的美好祝福。

四、春联的写作特点。

师:春联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每一幅春联都是经过人们千锤百炼才写成的,春联最讲究对仗了。

1.出示一副对联: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2.数一数上联和下联的字数,你发现了什么? (字数相等)

3.上下联中哪些词和哪些词互相对应? (讲究对仗)

师小结:我们可以发现每副春联的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春联是讲究对仗的。

五、学写春联。

1.给下列上联(左边)找出合适的下联(右边)。

载歌载舞庆新春人新事新时代新。

碧波跳红鲤同心同德干四化。

山美人美风光美绿水跃白鲢。

2.看这些春联,你能对出哪几副?

人和政美国泰( )

江山壮丽桃李( )

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 )

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 )

人寿国强家富年丰花好( )

3.你也试着写一写。交流。

4.师送对联:喜看今朝结硕果,期盼明天成大器横批:奋发有为。

这是老师送给同学们的一副对联,说说老师表达了怎样的祝愿?

六、总结。同学们,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民族风俗。

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就像这春联,随处可见,以后让我们留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吧 。

小学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开学了,小学的语文开学第一课应该怎么举行呢?下面为各位老师了以下的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目标 1.回顾上学期的各科成绩,明确取得成功 或造成失败 的原因。2.了解本册语文书的内容。3.说说自己在假期中的收获。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提出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教...

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欢迎大家来到崭新的语文课堂,上次我们已经接受了小初中衔接的辅导,同学们拿到这本七年级上的语文课本也有很长时间了,已经翻阅过的请举手?你们感觉初中语文和小学语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不进入我们的课文学习,我们不妨先进行一场进入初中语文课堂的的欢迎仪式,或者说是语文学习的启动仪式。这场欢迎...

小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小学开学第一课教案三篇。伴着第一缕朝阳,背起久违的书包,我们告别了愉快的假期,重新投入到忙碌的校园生活。接下来了小学开学第一课教案三篇,欢迎大家参阅。教学目的 让学生尽快进行自我调整,明确奋斗目标,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内容 重温规章制度,拟定新学期打算。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 常规教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