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必考阅读备考策略

发布 2023-06-16 16:28:28 阅读 6254

广州六中吴玛琍。

一、掌握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步骤。

1.从标题明确文章的主要论题或论点。

2.逐段阅读,划出观点句,划分层次。明确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

3.理出文章的思路: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分几层来加以论述的,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怎样。

二、 掌握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般的考查方式和解题思路。

1.选择题一般考查对局部文意的理解。解题思路:

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表述,将选项的表述与之对照,然后作出判断。有时两者的表述不同,但意思相同,这时选项正确;有时两者表述不同,意思也不同,这时选项错误。有时选项的表述与原文不同,意思也略有不同,但与原文的意思并不矛盾冲突,这时不必扣得太死,要注意运用排除法,看看是否有错误更明显的选项。

2.有时单选题会考查论据和论点的关系,如2023年广东《创新与想象》第13题: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的是解题思路是找到论据所在的段落的观点句。

3.有时单选题也会考查迁移能力,即用文章中的原理分析判断文章外的现象。如2023年广东《诗与直觉》第13题:

下面对诗的赏析,符合“直觉的知”的一项是 ; 2023年广东《不可无“我”》第13题: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4.有时单选题还会考查对文章的鉴赏能力。例如:第(5)段中举《辋川图》和民间的面塑礼花蒸制之例,体现了举例层次的多样性。

5.简答题考得最多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例如2010湛江一模《古今节日文化的比较与思考》:古今节日文化存在哪四方面的差异?

请简要概括。解题思路:找出文中各段的主要观点。

6.简答题还会考到对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的含义。如2023年广东《美和美的东西》第14题:

指出画线部分“味外之味”的两个“味”字的不同意思。又如2023年广东《不可无“我”》第14题:从艺术活动中“我”与“非我”关系的角度,分析第五段画线部分的内容。

解题思路:首先把划线的句子放入它所在的段落中去理解;其次也要从全文的角度,真正理解作者所阐明的美学原理。

6.有时简答题会考查论据和论点的关系,如2023年广东《创新与想象》第14题: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

请说明理由。解题思路:明确这两段不同的分论点。

7.有时简答题可能考查迁移能力,即读懂文章所论述的道理,用来判断文章之外的现象。如2023年广东《美和美的东西》第15题:

一群大学生探险进入一处原始森林,对所见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赞叹。几小时后,他们迷路了。夜幕降临,他们对周围的景物开始感到恐惧。

请从美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结合文中的原理,对这种想象作简要分析。又如09汕头一模《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一致性》:胡应麟评价杜甫的艺术风格“不失本调而兼众调。

”下面诗句表现了杜甫诗歌什么“本调”,又各表现了什么“众调”? 解题思路:运用原文中相应的观点来分析具体的问题。

三、掌握论述类文本客观题错项设置的常用手法

1. “绝对化”。把原文说的“常常”“可能”变成“总是”“肯定”;把偶然说成必然,把必然说成偶然;把设想、推测说成已经实现或正在进行。

例如09汕头一模《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一致性》,原文“一个作家的艺术风格的发展,常常包括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同时期,由于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生活经历的变化,构成了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的可能性。”选项变为“一个作家艺术风格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其间当然会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

2.“扩大范围”、“缩小范围”和“以偏概全”。把原文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发生的事情任意扩展或把原文的一个大范围的概念转换为一个小范围的概念。

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以一般替代个别,以全局替代局部。

例如09汕头一模《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一致性》,原文“伟大的作家所反映的生活包括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他的创造才能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他所创作的作品虽然有着一种主导的、占优势的风格,但并不排斥他创造出具有多样风格的作品” 选项变为“不同的艺术家的作品都会呈现一种主导的风格以及丰富多彩的多样性风格。”

3.“偷换概念”。当我们在对照选项的表述和原文的表述时,一旦发现选项使用了和原文不一致的概念,就一定要认真辨别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否一致,如果不是,那么就是“偷换概念”,但是不要机械对照,有时概念用得不一致,但是根据上下文,可以判定它指的内涵是一致的,也不算错。

例如2010湛江一模《古今节日文化的比较与思考》,原文“古代社会以农耕为主,人们靠天吃饭,人们注意自然时序与人文节序的对应,节日是人们划分时间段落的特定标志,人们依据它安排自己的生产与生活。” 选项“古代社会以农耕为主,人们靠天吃饭,传统节日与自然时序对应,有利于安排生产与生活。”联系上下文可知文中的“人文节序”指的就是“传统节日”,判断:

选项对。

4.“张冠李戴”,是指把原文中甲的性质或特点说成乙的性质或特点。

例如2023年广东《创新与想象》,选项“科技创新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但也离不开理性思维的辅助。”根据原文“艺术是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是美;科学是理性的事业,追求的是真。”可知运用“形象思维”主要是艺术的特点,而不是“科学”的特点。

5.“无中生有”就是原文中本无此意而主观臆断,妄加推测。但如果一个结论,在原文中虽然没有直接的表述,可是能找到依据,就不算是“无中生有”。

6.“颠倒错位”包括因果颠倒、主次颠倒、条件和结果颠倒、方法和目的颠倒等。

7.“错判条件”。如把一个必要条件变成了充分条件,或者相反。

例如2023年广东《创新与想象》,原文“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 选项变为“有了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会有美感。”

8.“错断因果”。包括颠倒因果;或者把原文中没有的因果关系,说成有因果关系;又或者把导致结果的多个原因中的某个原因说成是全部原因,把次要原因说成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等。

例如09汕头一模《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一致性》,原文“ ①伟大的作家所反映的生活包括了一个广阔的天地,②他的创造才能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③他所创作的作品虽然有着一种主导的、占优势的风格,但并不排斥他创造出具有多样风格的作品” 选项变为“伟大作家的创造才能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是因为其作品反映的生活包括了广阔的天地。”原文中的句子关系是因为① 和②,所以 ③;选项变成了③,是因为①。

漏掉了其中一个原因。

总之,错误的选项都是曲解了文意,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或事物和事物间的关系做出了错误的推论和判断。

四、掌握论述类文本主观题的答题步骤和答题方法。

1.审好题目,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答题区间。答案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也可能分散在好几段。

如09汕头一模《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一致性》“为什么有一些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艺术家作品也可以呈现同样的艺术风格?请结合作者关于艺术风格一致性的观点简要分析。”题目问的是“风格一致性”的问题,原文第3段就是集中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应该到那里去找。

又如2023年广东《自由与科学》第15题“根据文意,怎样才能使“创造性思想”尽可能得到发展?”相关内容在原文第4段的末尾“这种外在的自由的理想是永远不能完全达到的,但如果要是科学思想、哲学和一般的创造性思想得到尽可能快的进步,那就必须始终不懈地争取这种自由。”第5段的开头“如果要保证第二个目标,也就是要使一切人的精神发展成为可能,那么就必须有第二种外在的自由。

”第6段的结尾“只有不断地、自觉地争取外在的自由和内心的自由,精神上的发展和完善才有可能,由此,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才有可能得到改进。”都有相应的表述。

2.根据提问的类型、方式和具体内容,组织原文词句作答。其中要运用三种重要的手段:

“裁剪”。如2023年广东《自由与科学》第14题“根据文意,可能影响“内心的自由”的主客观因素主要有哪些?”因为题目问的是“影响的因素”,而原文“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在于思想上不受权威和社会偏见的束缚,也不受一般违背哲理的常规和习惯的束缚”是从“怎样做”的角度来表达的,这就需要对原文的句子加以裁剪,得到适合于问题的答案——“权威、社会偏见、违背哲理的常规和习惯”

“整合”。如上文所举的第二例,答案分散在几处,这就需要加以整合,这类似于数学中的合并同类项。整合后就是精炼又全面的答案——始终不懈地争取两种“外在的自由”;不断地、自觉地争取“内心的自由”

“转述”。根据题目要求做适当的转换,如比喻句转换成本义句,反面表述转换成正面表述,假设陈述句转化成正面陈述句。

如2010湛江一模《古今节日文化的比较与思考》“作者认为,在现代社会如何才能发挥传统节日的文化功能?”问的是“怎样做”,所以最好用动宾式来回答,原文“应对传统节日文化资源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资源” 可以先把划线句子变成动宾结构:“正确的估计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再与下一句合并为“正确的估计和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资源”,这样的答案就准确又简洁了。

又如,原文说的是存在的问题,题目问应该怎样做,就要将反面的表述转述为正面的表述。

提醒:主观题答题时注意分点回答,同时力争做到一句话就是一个要点——不要写了七八句,其实只有一个意思。语言简洁,重点句才能突出,否则就会使它埋没在无谓的多余的语句中,还浪费了时间。

2023年考研备考英语阅读理解必考的短语 六

guilty of犯有 罪或过失。in the habit of习惯于。off a habit 改掉 某种习惯 sb.of a habit 使某人改掉 某习惯 fall into the habit of养成了 的习惯。to a halt stop 停止 停住。hand在手边,眼前 附近 hand用...

2019备考策略

2011年国家公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备考策略 2010 01 25 18 52 53 2011年国家公 距今还有近11个月的时间,要想取得公考的优异成绩,广大考生应全面分析行政职业能力的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安排复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三步备考法 愿为广大考生提供帮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全...

公开阅读2023年高考复习备考策略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2007年高考复习备考策略。电白县教研室政治教研组。1 对考纲的研究。1 对照06年与07年考纲,研究两者的异同。另,对照研究新旧课程标准,把握知识点教学的广度和深度。2 考点按教材顺序给出,不按板块给出。3 广东07年不考 题,但渗透 理念。4 广东07年不考选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