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期,《半月谈》,半月评论

发布 2023-05-31 12:02:28 阅读 4610

2023年1—24期。

半月谈》2023年第1期 【半月评论】 转型升级是出口解困的根本途径。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出口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冲击,在内外多种因素交互作用下,中国出口增长速度逐月回落,2023年11月出现十年来首次负增长,增长率降到一2-2%。面临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中国出口如何应对?一方面,政企携手,共度时艰,千方百计保持出口稳定增长,保持我国出口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另一方面,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充分利用金融危机中蕴藏的机遇,推进出口的转型升级。

目前,外部需求迅速萎缩,个别国家**保护主义抬头。全球性产能过剩矛盾突出,我国出口企业普遍出现了利润降低、订单减少、企业倒闭等现象。但是,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生产调整灵活性较强的企业,反而抓住了竞争对手纷纷陷入困境的机遇,扩大了市场份额,取得了良好的出口增长业绩。

因此,要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关键是要增强企业出口竞争力,根本途径是加快出口转型升级。

出口转型升级的目标,是要实现我国出口的可持续发展。这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要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上的地位。

为此,需要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同时,积极延伸服务价值链,发展物流、营销、金融服务等高附加价值的服务活动,逐步建立起由中国企业掌控的全球销售网络。二是要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不断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清洁生产、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三是要充分发挥出口对扩大就业的积极作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同时,要优化出口的区域布局,不断开拓和培育新兴市场。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五个关系。

处理好保出口与促升级的关系。在当前国际金融、经济形势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要处理好保出口与出口转型升级的关系。有一种观点认为,要利用当前的金融危机,淘汰落后的出口生产能力。

加速一些出口企业的破产倒闭。但是,我国出口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如果听任出口企业倒闭,就会带来大量的失业,这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在困难的形势下。

要把帮助出口企业渡过难关放在首位。企业要先生存,才能图发展。

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效引导有利于确定出口转型升级的正确方向,加快转型升级的进程。但**引导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因势利导,而非一厢情愿,更不可越俎代庖。

综观其他新兴经济体出口转型升级,其动力主要**于虚产要素成本的抬升,市场压力转化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的作用,主要在于为高附加价值的出口产业活动创造适宜的环境;建设共用的研发平台,保护知识产权,为研发成果的产业化提供金融平台;改进通关便利化,完善交通、通信基础设施,适应高端产业活动的要求;改善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完善外汇管理体制,为本土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便利与支持。

处理好转型升级与转移的关系。我国出口产业在布局上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优化出口产业的布局是转型升级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出口产业布局调整同样要尊重市场规律,对于具有“大进大出”特点的加工**,引导其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难以满足其对物流的要求,因此可能事倍功半。

加工**布局的优化,主要应着眼于在沿海地区的优化布局,即引导加工**活动从珠三角向广东东西两翼地区、北部湾地区转移,从长三角向苏北鲁南地区转移。

处理好内源发展与外源发展的关系。外商投资企业超过我国出口总额的一半。这是过去30年我国大力吸引劳动密集的出口导向型外资政策的结果。

外资企业对于扩大出口、解决就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外商投资企业在研发决策方面受制于其母公司的战略。其品牌和国外销售渠道更操控于其母公司,要发展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由中国企业控制的国际销售渠道,必须依赖本土的跨国公司。因此,扶持本土的跨国公司,对于出口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要鼓励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配套、合作与竞争,不断提升内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支持内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着力培育本土跨国公司。

处理好海外并购与出口转型升级的关系。获取国际品牌、海外销售渠道,是出口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但是,靠我国在境外新建销售渠道和培育国际品牌,难度大、耗时长。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令不少国外企业经营困难,股价大幅缩水,这为我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获取国际品牌和销售渠道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国家可以有选择地放松对外投资的管制,建立海外并购**,加大对出口企业海外并购的融资支持力度,帮助我国企业不失时机地并购海外研发能力、品牌和国际销售渠道,加快出口转型升级的进程。

半月谈》2023年第2期【半月评论】农民工返乡:从挑战中寻找机遇。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加深,沿海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用工需求减少,加上春节临近,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开始集中返乡,给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情况和新问题。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大量农民工集中返乡,是一种现实挑战,但其中也有机遇。

从产业梯度转移的一般规律看,农民工返乡对满足内地企业用工需求创造了机遇。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劳动力的流向与产业转移密切相关。乘改革开放的东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沿海地区一批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继兴起,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加速向东南沿海转移。

近年,受土地紧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沿海地区酝酿新一轮产业升级,为拓展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一批生产成本高的资源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大举内迁,用工需求明显增加,中西部地区一度遭遇前所未有的“用工荒”。

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明显的梯度性、阶段性规律和趋势。可以预见,,沿海地区产业资本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用工需求自然递增,农民工返乡正好补缺。

从“三农”发展状况来看,农民工返乡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机遇。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破解“三农”问题需要政策、资金、技术,但从根本上说人才最为重要。

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近年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农民大量外流,有知识、懂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缺乏,直接制约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如今,中西部一些地方因劳动力素质降低,耕作粗放,“省事田”、“懒人田”并不鲜见,极大阻碍了农业科技进步;一些地方因劳动力存量不足,或耕地撂荒,或双季稻改单季稻,宝贵土地资源的效益未得以充分发挥;一些地方因高素质劳动力短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缓慢。

在国家强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农民工返乡有助于挖掘农村内部的增长潜力,有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局来看,农民工返乡为推进农民自主创业,推动地方小城镇建设,进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带来了机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认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需要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而提高农民素质,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是一条可行之路。多年来,一部分农民工走出土地、走进城市、走向市场,积累了一些资金,学到了一些管理知识,掌握了一些生产技术。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转变了观念。

各地既要看到返乡农民工增加了当地就业压力,同时也要看到返乡农民工为家乡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

当前**启动扩大内需战略,大量投资投向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事业,投向公路、电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大,这一战略的实施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地方**有的放矢地引导他们就业与创业,必将带动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村回流,必将进一步推动地方小城镇建设,必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

农民工集中返乡是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新情况,农民工就业直接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其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不言而喻,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各地应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培训机会,广开就业门路;鼓励扶持创业,拓展就业空间;引导农业开发,做好“山水文章”。

总之,只要我们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因势利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一定能够从挑战中抓住农民工返乡的机遇,并将其转化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半月谈》2023年第3期【半月评论】危机面前,没有旁观者。

2023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今年的**一号文件作出如此判断。

改革开放30年来,国人已经习惯于经济飘红、收入增加,这场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很多人受挫的同时深感意外、迷惘。危机面前,是做随波逐流、枯坐等待的旁观者,还是逆势而上、奋发有为的抗争人?这个摆在**、企业以及民众面前的现实命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做出回答。

危机面前,**责无旁贷。国际金融危机给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领导干部更要早调研、早谋划、早打算、心中有数,多做化危为机的事,多做维护群众利益的事。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的措施,并提出“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工作。

要求,迅速研究落实了一大批重大项目。在各地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的努力过程中,如何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好钢用在刀刃上”,避免铺张浪费,是各级党委、**急需高度关注的课题。各级**要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集中财力保重点,做勤俭办一切事情的表率。

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各级**更要冷静客观研判形势,及时采取对策,调整步伐,捕捉机遇,努力开辟发展新天地。****从宏观上密集推出了投资4万亿元、给困难群体发补贴、鼓励“家电下乡”等一系列举措,现在迫切需要各地**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执行好政策。我们看到,有的地方推出消费券、旅游消费券、购房补贴等新招,鼓励百姓消费;有的城市提出“创业之都”的构想,在降低企业注册门槛、信贷融资、厂房租赁等方面推出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草根创业”。

危机令国内一部分企业受伤很深。然而,令人振奋的是,一批有竞争力有胆识的企业不仅没有倒下,反而憋足劲,将目光放得更远。危机面前,有的企业紧抓机遇,参与世界范围内的并购、重组,把发展目标从追随者调整为行业的领跑者;一些有眼光的企业抓住海外优秀管理、技术人才回流的机会,树起招兵大旗广揽人才;有的企业高管振臂高呼,提出2023年自己只拿“一元钱年薪”;有的企业则承诺在此轮危机结束前,不裁员、不降薪。

这些企业的所作所为,颇具前瞻,表现出强烈的社会担当,赢得社会广泛赞誉的同时,也必将刺激企业职工的忠诚度,从而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023年半月谈1 24期半月评论

第1期 心态也是一种力量 2 第2期 深化改革 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3 第3期 留住消费力 4 第4期 呼唤实业精神 6 第5期 切实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7 第6期 民营企业 转型发展天地宽 9 第7期 第一代农民工的新梦想 10 第8期 深化改革离不开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3 第9期 青春在公益...

半月谈2023年第3期半月评论

半月谈2011年第3期半月评论 呵护亲情 春节团聚,人伦亲情的话题不断升温,摩托妈妈 思子心切千里单骑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民。道德进退,家庭伦理的建设渐成热点,中国网事感动2010 年度网络人物评选,生动地诠释着人间至爱 草根亲情。养老修法,传统孝道的规范引起社会轩然大波,人们热烈地争论起儿女常回家看...

半月谈2023年第4期半月评论

半月谈2012年第4期半月评论 呼唤 实业精神 稳中求进,发展转型,亟须活跃实体经济,重振实业精神。民间资本热钱化,实体经济空心化,给正在崛起的中国制造敲响了声声警钟。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 以钱炒钱现象,防止虚拟经济自我循环和过度膨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 勤劳创业 实业致富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