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选做作业答案中南大学

发布 2023-05-19 01:20:28 阅读 7577

《仪器分析》

学习中心。专业。

学号。姓名。

一、简单题:

1. 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这些类型的跃迁各处于什么补偿范围?

解:从化学键的性质考虑,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关的电子为:形成单键的s电子,形成双键的p电子以及未共享的或称为非键的n电子.电子跃迁发生在电子基态分子轨道和反键轨道之间或基态原子的非键轨道和反键轨道之间.处于基态的电子吸收了一定的能量的光子之后,可分别发生s→s*,s →p*,p → s*,n →s*,p →p*,n→p*等跃迁类型.p →p*,n →p*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大多落在紫外和可见光区,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主要跃迁类型.四种主要跃迁类型所需能量de大小顺序为:

n →p*一般s →s*跃迁波长处于远紫外区,<200nm,p →p*,n →s*跃迁位于远紫外到近紫外区,波长大致在150-250nm之间,n →p*跃迁波长近紫外区及可见光区,波长位于250nm-800nm之间.

2. 举例说明生色团和助色团,并解释红移和紫移。

答:广义地说,生色团是指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而产生电子跃迁的原子基团。

严格地说,那些不饱和吸收中心才是真正的生色团,如苯环等。

助色团 带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如-oh、-or、-nhr、-sh、-cl、-br、-i等),它们本身不能吸收大于200 nm的光,但是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会使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发生移动,并增加其吸收强度。

红移和紫移

在有机化合物中,常常因取代基的变更或溶剂的改变,使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发生移动。

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

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紫移(蓝移)

3. 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4. 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

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 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

5. 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4)相比减少,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为什么?

答: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因为分配系数只于组分的性质及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性质有关。

所以(1)柱长缩短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

2)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

3)流动相流速增加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

4)相比减少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

6. 当下列参数改变时: (1)柱长增加,(2)固定相量增加,(3)流动相流速减小,(4)相比增大,是否会引起分配比的变化?为什么?

答: k=k/b,而b=vm/vs ,分配比除了与组分,两相的性质,柱温,柱压有关外,还与相比有关,而与流动相流速,柱长无关。

故:(1)不变化,(2)增加,(3)不改变,(4)减小。

7. 当下述参数改变时: (1)增大分配比,(2) 流动相速度增加, (3)减小相比, (4) 提高柱温,是否会使色谱峰变窄?为什么?

答:(1)保留时间延长,峰形变宽。

(2)保留时间缩短,峰形变窄。

(3)保留时间延长,峰形变宽。

(4)保留时间缩短,峰形变窄。

8. 从分离原理、仪器构造及应用范围上简要比较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的异同点。

解:二者都是根据样品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相互作用力的差别进行分离的。

从仪器构造上看,液相色谱需要增加高压泵以提高流动相的流动速度,克服阻力。同时液相色谱所采用的固定相种类要比气相色谱丰富的多,分离方式也比较多样。气相色谱的检测器主要采用热导检测器、氢焰检测器和火焰光度检测器等。

而液相色谱则多使用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及电化学检测器等。但是二者均可与ms等联用。

二者均具分离能力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沸点太高的物质或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难以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而只要试样能够制成溶液,既可用于hplc分析,而不受沸点高、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的限制。

9. 何谓梯度洗提?它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有何异同之处?

解: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按一定程序不断改变流动相的组成或浓度配比,称为梯度洗提.是改进液相色谱分离的重要手段.

梯度洗提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类似,但是前者连续改变的是流动相的极性、ph或离子强度,而后者改变的温度.

程序升温也是改进气相色谱分离的重要手段.

10.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并从原理上比较发射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异同点及优缺点.

解:aas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aes是基于原子的发射现象,而aas则是基于原子的吸收现象.二者同属于光学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法的选择性高,干扰较少且易于克服。

由于原于的吸收线比发射线的数目少得多,这样谱线重叠的几率小得多。而且空心阴极灯一般并不发射那些邻近波长的辐射线经,因此其它辐射线干扰较小。

原子吸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在原子吸收法的实验条件下,原子蒸气中基态原于数比激发态原子数多得多,所以测定的是大部分原子。

原子吸收法比发射法具有更佳的信噪比。

这是由于激发态原子数的温度系数显著大于基态原子。

二、分析题:

1.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有哪几种类型的吸收带?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解:首先有机化合物吸收光谱中,如果存在饱和基团,则有s →s*跃迁吸收带,这是由于饱和基团存在基态和激发态的 s电子,这类跃迁的吸收带位于远紫外区.如果还存在杂原子基团,则有n →s*跃迁,这是由于电子由非键的n轨道向反键s轨道跃迁的结果,这类跃迁位于远紫外到近紫外区,而且跃迁峰强度比较低.如果存在不饱和c=c双键,则有p →p*,n →p*跃迁,这类跃迁位于近紫外区,而且强度较高.如果分子中存在两个以上的双键共轭体系,则会有强的k吸收带存在,吸收峰位置位于近紫外到可见光区.

对于芳香族化合物,一般在185nm,204nm左右有两个强吸收带,分别成为e1, e2吸收带,如果存在生色团取代基与苯环共轭,则e2吸收带与生色团的k带合并,并且发生红移,而且会在230-270nm处出现较弱的精细吸收带(b带).这些都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2. 试以塔板高度h做指标,讨论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解:提示:主要从速率理论(van deemer equation)来解释,同时考虑流速的影响,选择最佳载气流速。p13-24。

1)选择流动相最佳流速。

2)当流速较小时,可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如n2,ar),而当流速较大时,应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载气(如h2,he),同时还应该考虑载气对不同检测器的适应性。

3)柱温不能高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以免引起固定液的挥发流失。在使最难分离组分能尽可能好的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温度,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峰形不拖尾为度。

4)固定液用量:担体表面积越大,固定液用量可以越高,允许的进样量也越多,但为了改善液相传质,应使固定液膜薄一些。

5)对担体的要求:担体表面积要大,表面和孔径均匀。粒度要求均匀、细小(但不宜过小以免使传质阻力过大)

6)进样速度要快,进样量要少,一般液体试样0.1~5ul,气体试样0.1~10ml.

7)气化温度:气化温度要高于柱温30-70℃。

3. 液相色谱有几种类型?它们的保留机理是什么? 在这些类型的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

解:液相色谱有以下几种类型:液-液分配色谱; 液-固吸附色谱; 化学键合色谱;离子交换色谱; 离子对色谱; 空间排阻色谱等。

其中;液-液分配色谱的保留机理是通过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多次分配进行分离的。可以分离各种无机、有机化合物。

液-固吸附色谱是通过组分在两相间的多次吸附与解吸平衡实现分离的。最适宜分离的物质为中等相对分子质量的油溶性试样,凡是能够用薄层色谱分离的物质均可用此法分离。

化学键合色谱中由于键合基团不能全部覆盖具有吸附能力的载体,所以同时遵循吸附和分配的机理,最适宜分离的物质为与液-液色谱相同。

离子交换色谱和离子色谱是通过组分与固定相间亲合力差别而实现分离的。各种离子及在溶液中能够离解的物质均可实现分离,包括无机化合物、有机物及生物分子,如氨基酸、核酸及蛋白质等。

在离子对色谱色谱中,样品组分进入色谱柱后,组分的离子与对离子相互作用生成中性化合物,从而被固定相分配或吸附进而实现分离的。各种有机酸碱特别是核酸、核苷、生物碱等的分离是离子对色谱的特点。

空间排阻色谱是利用凝胶固定相的孔径与被分离组分分子间的相对大小关系,而分离、分析的方法。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

另外尚有手性色谱、胶束色谱、环糊精色谱及亲合色谱等机理。

三、计算题。

1. 在一根2 m长的色谱柱上,分析一个混合物,得到以下数据:苯、甲苯、及乙苯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20“, 2‘2”及3’1“;半峰宽为0.

211cm, 0.291cm, 0.409cm,已知记录纸速为 求色谱柱对每种组分的理论塔板数及塔板高度。

解:三种组分保留值用记录纸上的距离表示时为:

苯: (1+20/60)×[1200/10)/60]=2.67cm

甲苯:(2+2/60) ×2=4.07cm

乙苯: (3+1/60) ×2=6.03cm

故理论塔板数及塔板高度分别为:

甲苯和乙苯分别为:1083.7,0.18cm; 1204.2,0.17cm

2. 在某色谱条件下,分析只含有二氯乙烷、二溴乙烷和四乙基铅三组分的样品,结果如下:

二氯乙烷二溴乙烷四乙基铅。

相对质量校正因子 1.00 1.65 1.75

峰面积(cm-2) 1.50 1.01 2.82

试用归一化法求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解:据 wi = fi’ai)/(fi'ai)

将表中数据代入,计算,得。

二氯乙烷:18.5%; 二溴乙烷 20.6%; 四乙基铅: 60.9%

药物化学离线选做作业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药物化学 课程作业参 选做 绪论 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 化学结构与药物代谢。一 提高题 某药物具有以下化学结构 试回答以下问题 1 该药物的化学结构可以被称为何种类型?2 该药物化学结构中是否存在手性中心或者顺反异构?如有,请指出来。3 如果需要鉴别该药物可以采用何种方法?答题要...

2023年选做作业集

护理学 甲 选做作业集。第一章 医学概述。一 单选题。1 医疗应是 c a.临床医疗的后遗症处理。b.临床医疗的重复。c.与临床医疗并进,早期介入。d.药物 为主。2 下列哪项不是 的目的 c a.回归社会。b.提高生存质量。c.疾病。d.减轻家庭 社会负担。3 国际功能 残疾与健康分类正确的是 b...

护理管理离线选做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护理管理学 讲座 课程作业 选做 第二章管理理论和原理。1 找出实际工作中的一个系统,运用系统原理进行阐述其特征。2.根据行为科学理论,为你科室的 长写一份管理建议书。3 评估你的 长的管理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出改进建议。4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自身角度分析自己各层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