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众数》教学案例反思

发布 2023-04-17 12:49:28 阅读 3217

五年级下册数学《众数》教学案例反思。

案例背景】众数”是新课程增加的内容,它既是一个教学难点又是一个教学盲点。众数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初步知识和“平均数”“中位数”的基础上,而安排的第三种统计量的学习。众数在以前的教材中没有出现过,对我们教师来说都是新知识。

它在统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通过班级选拔人数参加集体舞比赛,发现参赛选手身高是多少厘米比较合适,从而抽象出众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的情景中体会众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众数是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它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一组数据的基本情况。

片段再现】情境一:

师: 你去商场买过服装吗?然后出示商场休闲服柜台休闲服的**,标签上标有尺寸:均码,师:你知道休闲服装型号的“均码”是什么意思?

生1:尺码一样的。

师:又出示鞋店号码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男、女鞋码的情况;

生2:男鞋号码大部分是; 43和37号码鞋比较少;女鞋号码大部分是; 39和35号码鞋比较少。

师:为什么商家这样进货呢?

生3:因为男同志穿号码鞋的人多,女同志穿号码的人多。商家这样进货可以买更多的鞋,也就能得到更多的利润。

师:同学们分析非常正确。商家进货就是以众多人穿的鞋码为主,我们把这些出现众多鞋码数称鞋码数据中的众数。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众数的特征。

分析:合理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新知的学习,一方面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充分感受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初步感受众数产生的必要性。

情景二。五(2)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舞比赛。下面是20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单位:米)

1.52,1.52,1.52,1.52,1.52,1.52,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从审美角度以及队伍整齐观点来看应以众数1.52为标准选择队员身高会比较均匀。

分析:本环节通过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思考,**,讨论。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实际问题中体会三个统计量的区别和他们各自的适用限度,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感受和体会数学中美的因素。

师: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说说你是怎样考虑的?

生1:我算出平均数是1.475,身高接近1.475米的比较合适。所以,我认为应该选择他们身高的平均数。根据这个平均数去挑选比较合适。

生2:我觉得还可以根据哪个数来选择队员?

师:嗯,那你们觉得还可以根据哪个数来选择队员?

生2:中位数。

师:哦,是吗?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几?

生3:中位数是(1.48+1.49)÷2=1.485米,只要身高接近1.485米的比较合适。

师:根据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485米,应该选择哪10名队员呢?他们之间最高的与最矮的队员身高差是多少?

生4:应该选择1.46米到1.52米。他们身高差是:0.06米。

生5:我觉得这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都不是很好。我发现有七名同学的身高是一样的。

都是1.52米。如果根据身高接近是1.

52米的来选择队员的,那么,应该选择1.49米到1.52米之间。

这样最高的队员与最矮队员的身高差就是:0.03米。

这样选出来的队员身高就更均匀些。做操时会更整齐、好看些。

师:你们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生齐:有道理。

师:老师也觉得他分析的很对。事实上,仔细观察这组数据,我会发现1.52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把这个数给它起个名字叫这组数据的众数。

分析:本环节教学时,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组织学生交流,使他们在思考,**,讨论。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实际问题中体会三个统计量的区别和他们各自的适用范围,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感受和体会数学中美的因素不断探索,使学生感受众数的意义。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众数所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循序渐进,尊重学生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大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情景三:1)五(1)班全体同学左眼视力情况如下:

1) 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2)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各是多少?

3) 你认为用那一个数据代表全班同学视力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4) 视力在4.9及以下为近视,五(1)班同学左眼的视力如何?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2)一个射击队要从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名参加比赛。在选拔赛上两人各打了10发子弹,成绩如下:

甲.5乙.9

1)甲、乙成绩的平均数、众数分别是多少?

2)你认为谁去参加比赛更合适?为什么?

分析:通过两组练习,对教材练习进行合理的改造,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通过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理解众数、中位数的区别。使学生能灵活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些数据的特点,并从数据的波动大小中,体现概率的可能性。

让学生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或作出决策。对学生进行保护视力的教育。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案例反思】下课铃声响了,我还沉浸在课堂的氛围中。现在的数学知识已经不是停留在简单的计算中,而是要通过生活实际对数据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整理,因为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众数”这部分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如何根据身高选拔参加集体舞比赛的队员”“你认为用哪一个数据代表全班同学视力的平均水平比较合适”等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在提出问题、观察和处理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中,认识另一种统计量---众数。在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的同时,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并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或做出决策。教材安排了例1、“做一做”及相应的练习来完成以上任务。

众数和中位数是新增加的内容,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统计量,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平均数是在一组数据内移多补少,假想各个数据变成同样多,用这时的数据代表一组数据的状态。

众数是一组数据**现频数最高的一个数,利用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表现整组数据的状况。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居最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利用中位数,也能描述整组数据的状况。平均数是小学数学的传统内容,有些时候,它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有些时候则不然。

课程标准新增了众数、中位数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多认识一些统计量,初步了解对同样的数据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比较客观地描述数据的特征,从而形成初步的数据分析意识和能力。

一是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开始,从生活实际情景出发。让学生在参与中引发他们的理性认识,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整节课始终围绕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现实生活这个主线。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观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生活素材贯穿与整个教学的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信息**于生活。并在参与中引发他们的理性认识,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引起了学生对“月工资水平”的认知冲突,发现单靠“平均数”来描述数据特征有时是不合适的。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是在教学实施中,我侧重于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在合适的时机进行补充和总结。在例题教学中,我充分给予了学生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大胆想象,结合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自己寻找答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众数》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数学 众数 教学设计。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五年级下册第122 12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体验事物的多面性与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的必要性,培养独...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案例

教学案例。界河学校 宋汉昭。案例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 在 教学建议 中指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笔者认为 做数学 便是这一过程的充分体现,人人 做数学 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重要措施。做数学 的实质是把重点从 教 转向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案例

教学案例。香玉小学。闫远波。教学案例。巩义市河洛镇香玉小学闫远波。案例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 在 教学建议 中指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笔者认为 做数学 便是这一过程的充分体现,人人 做数学 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