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艺术欣赏青岛版

发布 2023-04-15 02:55:28 阅读 6895

第十九课艺术欣赏。

教学目的:1、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和艺术成就。2、通过对陶器的欣赏,培养学生对陶器的欣赏能力。

从而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文化和时代精神。

教学重点:1、陶器与瓷器的区别。2、陶器的造型和装饰的演变。

教学难点:陶器的制作和装饰。

教学准备:多**课件、实物陶器和瓷器。

一、导入新课。

1、以英文单词“china”汉语意思——中国、瓷器、陶器、陶瓷。2、让学生了解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器——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最早的造型艺术。

陶器属于造型艺术,180万年前原始人打制第一个石制工具,那就是最早的造型艺术,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为了生存,不断打制各种形状的石器工具,打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造型技能和审美观念(展示**)。2、陶器的产生。

陶器的出现和火的发明与使用有着密切关系(讲解),大约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就利用泥土和水混合捏制各种造型,然后晒干,烧烤后就成了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阶段的结束,新石器时代的到来。原始陶器主要是生活用品,人类在长期实践对陶器进行了装饰,以便形成后来的陶器是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3、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是“陶瓷”,其实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从发展的历程来看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在西汉时陶器和瓷器才分开。

展示实物——让学生鉴别陶与瓷的区别——教师总结展示画面。区别陶器。

材料黏土。温度700度-900度。

釉上低温釉或不上釉。

瓷器。高岭土。

1200度以上。

上高温釉。清脆声音雄浑。

硬度质地软、吸。

水。光泽吸收光线。

质地硬、不反光强,半吸水。

透明。4、彩陶。

在古代陶器中,彩陶是原始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指新石器时代彩绘陶器的总称,在烧制前用红黑矿物质作色料,在陶胎上绘各种装饰纹样,烧后洗刷不脱落。彩陶-:《人面鱼纹盆》

分析: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距今6000-2023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该陶盆质地细腻,造型敦厚,简洁朴实,尤其是盆内壁用红黑色彩绘出的两组相对的人面鱼纹,在圆形的人面上有发髻,两耳左右各画一条小鱼,口内衔两鱼,在人面之间有两条鱼儿在游动,形成相互追逐的动势,线条简练而生动,反映出渔民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热情。(**)

彩陶二:《舞蹈纹彩陶盆》

分析: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出土于青海省大通县,距今约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内壁口沿画三组舞蹈人,各组均为五人,手拉手,头向一边侧着,两腿稍微叉开,头有发辫,身有尾饰。从发辫和尾饰运动的方向,明显看出这些人正在有节奏地舞蹈着。盛水之后就像一个小小的池塘,人们在岸边歌舞,别有一番情趣,无论从题材、装饰、考古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讨论、提问:原始人为什么把图案装饰在盆的内侧?

分析:当时的原始人都是席地而坐,无论拿在手上还上放在地上,多数是俯视,看到的是盆的内壁。

彩陶三:《漩涡纹尖底瓶》

分析:实用功能:装水的容器。

瓶口小,携带时,水不容易溢出来,尖底可以直接插入松软的土中,以防倾斜使水外溢,两侧穿绳的耳,注满水可以用绳子提出水面。审美功能:采用漩涡纹图案,以漩涡为中心,用点、线、面结合,具有奔放的美感。

彩陶四:《彩陶瓮》

分析:现藏甘肃省博物馆,是储谷的器具,造型圆浑,饱满,口内侧有弧线纹,外侧为锯齿形装饰,肩部为菱形连续纹样,犹如一个华丽的大披肩,正面俯视是以瓶口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的适合纹样。5、白陶。

商代为鼎盛时期,基本上都是手制,到了西周,由于印纹硬陶器较多烧制与使用,白陶器即不再烧造了。

白陶鬶》这是煮食的饮具,犹如昂首摇尾的动物,采用三条腿具有稳定性,口部便于倒物,尾巴易拿,整个陶器有挺拔的气势。

展示陶器三件——提问——造型与装饰有哪些变化。

造型装饰6、黑陶。

黑陶蛋壳杯》

分析:制酒器,出土于山东日照,藏于山东博物馆,属于新石器晚期的陶器,特点:胎体较薄,胎质细腻,漆黑光亮,从造型上看显的高贵、典雅。7、陶器的制作与装饰。

制胎(手工、模型注浆)——晒干——装饰(刻、绘、上釉)——烧②制胎——晒干——烧——上釉——再烧。

釉:化工原料配成的釉浆,在陶器上加釉称为釉陶,有颜色釉和透明釉。釉上彩:

烧成的釉陶上彩绘,再入窖烧烤,这种手法始于宋代。釉下彩:在未烧的胎体上彩绘,覆盖透明釉,再烧烤,(实物举例)。

8、宜兴陶器。

宜兴是中国陶的故乡,有陶盆、陶台、陶柱等,其中的紫砂壶最为出名。①紫砂壶有什么独特功能?②怎样鉴别***的紫砂壶?

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去宜兴陶瓷博物馆了解中国陶器发展过程和中国的民族文化。

简单---复杂(象形,不对称)

简—繁、平面—立体。

三、总结。1、陶器的产生、制作和装饰2、陶与瓷的区别。

3、彩陶、白陶、黑陶4、宜兴陶器。

四、作业。1、古代陶器造型与装饰有什么特色?

2、术欣赏教学是艺术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艺术课程明确指出:艺术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重视艺术欣赏教学是每个艺术老师应持的正确观念。

五、教学反思:

1、借助通感,从有限的形式中获得无限的内容。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面对一副世界名画会毫无感觉,难道这也算是经典?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想法,但事实是这样的,世界名画是历经千百年来世所公认的,看来自己有问题。访问中国陶器主页,欣赏部分陶器,谈谈你的感受?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听觉、触觉、味觉等种种感觉的参与,而只有视觉,那么绘画对于这个人便毫无意义,单纯停留在视觉上的艺术欣赏不能算是审美欣赏。欣赏者只有借助通感,才能从有限的形式中获得无限的内容。通感是指审美中由当前刺激引起的单一感官的感觉、知觉经由理解、联想、情绪等作用,引起其他感官的感觉,乃至整体感受。

整体性的感受对艺术欣赏至关重要。已有的审美经验是审美通感形成的前提。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进行艺术欣赏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书法家在泰山摩崖石刻前感动得热泪盈眶,可以理解米芾见石下拜和孔子的三月不知肉味。

我们都知道王羲之从鹅的形态、动作悟到到书法执笔、运笔的法则;张旭从公孙大娘舞剑中悟得书法的真谛。这其实也是艺术通感,是艺术创作中由于外界事物的启发诱导,所引起的对艺术构思与创作手法的顿悟。

基于这样的原理,我在进行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以最好的状态来欣赏艺术品。米莱斯的《盲女》,表现了雨过天晴,盲女和妹妹在麦田里拉手风琴的情景。我问学生你感受到了什么?

通过启发,学生说好象听到了盲女拉手风琴的声音,好象听到了妹妹和姐姐窃窃私语的声音,还有的说听到了小鸟的鸣叫声,虽然画面上没有小鸟,但通过想象能感受到。还有的说好象闻到了麦田的芳香。这时我利用与画面相匹配的声音、**让学生再次欣赏,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得到了美好的享受,也产生了对盲女的关爱之情,更引发了对残疾人的关心、理解、尊重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对动植物的关爱作为其情感经验的基点,并联系童话故事展开艺术欣赏。在睡莲开放的季节。我带着学生去睡莲池边观赏金鱼,看着金鱼悠哉悠哉地游玩,吐泡泡,忍不住用小手去触摸。

回到教室,我还给学生讲了小金鱼的故事,为他们欣赏吴作人的《金鱼图》作了很好的准备。学生感受到了金鱼的可爱、调皮与自由以及画面给人的一种闲适基调。

2、在艺术创作中加深对艺术欣赏的认识。

抽象艺术欣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占有一定比例,因抽象艺术的艺术语言的不明确性,内容的含蓄性常使人对这种看不懂的东西持否定态度。我想人类已几21世纪,在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当代,完善学生的审美态度,是时代赋予艺术教师的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听**、画感受》一课,学生用明快的色调,柔和的曲线来表现悠扬的笛声,《春姑娘》是首欢快、优美的歌曲,学生用大面积的嫩绿色、跳动的粉红和柠檬黄表现春的气息。大部分同学在表现主观的感受和情绪时能找到某种形式和色彩来对应。

通过创作,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抽象艺术,试着去解读抽象艺术。3、对同学创作的作品进行评价,对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反思。

艺术领域常流传“功夫在画外”这样一句话,这个“外”我把它理解为创作之外的“知觉”和“反思”。例如:学书法时,老师常会让他用一半的时间来读帖、反思、交流,那么学生的书法水平会突飞猛进。

经常进行“知觉”和“反思”,对提高审美修养,完善审美态度是大有裨益的,审美能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肖像艺术》教案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 肖像艺术 教案。学科课型。美术欣赏评述。单元课题。肖像艺术。执教者上课时间。了1 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动态线的确定。学习。2 了解肖像艺术中 形神兼备 的表现方法。要点。3 学会欣赏肖像艺术的方法,并能通过写作的方式写下评述。1 要求学生在了解肖像艺术中 形神兼备 的表现方法...

五年级美术上册《肖像艺术》优秀教案

1 初步了解肖像艺术的特点,认识肖像艺术形神统一的艺术表示力。2 通过欣赏不同表示方法的艺术作品,感受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艺术表示形式的特点。重点 学习欣赏肖像艺术作品的方法,在教师的传授 引导下,对不同的艺术表示形式能够从不同的美术观察角度去欣赏评述。难点 对作品内涵的认识和理解。1 请同学们说一说...

五年级美术上册《肖像艺术》教案设

肖像艺术。一欣赏。1 出示肖像作品 国画 雕塑 油画 版画 线描 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的工具和画法所带来的不同感受。2 出示 蒙娜丽莎的微笑 这是一幅世界上最伟大,最著名的肖像画。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 芬奇的作品。画家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特别注重刻画,也特别着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