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 2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4-10 14:41:28 阅读 5628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2)》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说起人民币,学生并不陌生,但了解得又不太多。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元币之间的兑换关系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针对上述情况,本节教学设计突出了下面两个特点:

1.注重生活经验在认识人民币学习中的作用。

本节课在教学认识5元及5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其自由交流,在交流中深化认识,发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特征,了解不同面值的元币之间的兑换关系。

2.重视数学游戏在学习中的作用。

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强,在数学游戏中获取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本节课在人民币兑换环节设计了自由兑换人民币的游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使学生熟悉了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兑换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人民币票样。

学生准备人民币票样。

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1.人民币的单位有。

2.填一填。

1元=( 角 20分=( 角。

50角=( 元3角=( 分。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那么更大面值的人民币大家想认识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为学习人民币的兑换奠定基础。

师生合作,**新知。

1.教学例3。(认识5元及5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

1)教师分别拿出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的人民币各一张。

提问:谁能说说这些人民币分别是多大面值的?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分别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师: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有哪些特征呢?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汇报:这些人民币都是以“元”为单位的,票面上的数字是多少,就是多大面值的人民币。

2)教师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生自由说出是多少钱。

2.教学例4。(人民币的兑换)

1)教师和学生做换钱游戏。

教师分别出示面值是5元、10元的人民币,并提问:用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应该分别用多少张呢?

学生将兑换的结果摆在桌面上,请一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果,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思考过程:5元里面有5个1元,所以要用5张1元兑换;同样道理,10元里面有10个1元,所以要用10张1元兑换)

2)教师出示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用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和教师兑换。

师:说一说你的兑换结果,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思考过程:因为20里面有2个十,所以一张20元要用2张10元兑换……)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直观认识每种面值的人民币的特征;通过兑换人民币的游戏,既激发了学生**的欲望,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 2 》导学案教学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认识人民币 2 导学案。教学案。课题认识人民币 2 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熟悉而又有趣的情境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关注了下面两点 1.根据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了解学生春节期间都收到了多少压...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 2 》导学案教学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认识人民币 2 导学案。教学案。课题认识人民币 2 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熟悉而又有趣的情境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关注了下面两点 1.根据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了解学生春节期间都收到了多少压...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 2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认识人民币 2 教案教。学设计。设计说明。说起人民币,学生并不陌生,但了解得又不太多。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元币之间的兑换关系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针对上述情况,本节教学设计突出了下面两个特点 1 注重生活经验在认识人民币学习中的作用。本节课在教学认识5元及5元以上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