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比较。
第一课时动物乐园。
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比较等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用符号正确地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鹿、小白兔、小熊、小猴子、小鸟头像学具。
设计思路。整堂课的教学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骆驼和羊通过比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处,矮也有矮的好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比较”,内容也与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不信,你们看。
引导操作,**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来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
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等一下汇报的时候再告诉教师和其他同学。
2、汇报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
3、动手操作。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
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
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让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5、**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
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谁和谁同样多,摆一摆,说一说用的什么方法比的。揭示同样多,一样多,说明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可用“=”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
学写“=”板书:4=4 读作:4等于4
2)、认识“〈”
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
比较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再全班交流比的结果。
教师归纳,并帮助学生认识“〉”符号。学会读写大于号和小于号,练习使用这两种符号。引导发现:
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1、练习与拓展。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
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与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较的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2、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学生认识了这几种比较符号,有的学生还不能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分析其原因,我认为是学生对于“左”、“右”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还不能记住开口向左边的就是大于号、开口向右的就是小于号。我想教材如果把“位置”这一单元安排在“比较”这一单元的前面,学生的认识可能会好一点。
学生对于是这几种比较符号的用法掌握较好,我编了一句口诀让学生记住“开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这样比较形象的让学生记住了这几种符号的用法。
第二课时高矮。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经历比较高矮的过程,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设计思路。本课以故事情境导入,便于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出示插图让学生观察,再说说谁高、谁矮。接着呈现同学间彼此“比一比”身高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并领悟比身高的要领和规则,再进行体验。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
师:星期天,小明和小红一起到书店去买新华字典,走在路上,两人有说。
笑,要过马路了,这时看见一位盲人伯伯正要过马路,他们两个赶紧跑上去,左右搀着盲人伯伯过马路。大家看,他们来了(出示课本插图)
二、新课讲授。
1、看一看,说一说。谁能说说图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让学生引起共鸣,向这两个同学学习帮助盲人。)
2、看一看,比一比。小明和小红同盲人伯伯比,谁高?谁矮?(谈自己的感受)从图上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说出盲人高,小朋友矮,红色的汽车矮,蓝色的汽车高)
3、出示课本“比一比”插图,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他们比高矮的方法对吗?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我们怎样正确比较高矮?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比较高矮的方法:同一高度比较。小明踮起脚跟比较是不对的,右边的比较方法是正确的。)
4、找一找,比一比。同桌比高矮。师生比高矮。举生活中的例子。
5、练一练。
出示课本第19页上“三只小兔比高矮”的插图。
师:从这幅图中,你发现谁高谁矮?说说自己的理由。(学生意见出现争议。)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到底谁比较的方法正确呢?(学生讨论。)
师:谁能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同学们听?(没有站在同一高度上。)
师:那我们如何进行比较呢?(用数格子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做课本第18页“练一练”的第题。
1、独立思考,集体交流,重在让学生说明自己的理由。
2、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谁能说一说怎样正确比较高和矮?
五、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高矮。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活动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2、学会比较长短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探索比较长短的方法。
教学准备:纸条和铅笔若干、长短粗细一样的线和不一样长的线各三根。
设计思路。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观察纸条、铅笔和其他物品的活动中,初步感知物品有长有短,并通过比较这些物品,探索出比较的方法在活动中,注重让学生自己利用材料观察、发现、探索,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也准备了许多纸条、铅笔,请大家利用这些东西,看看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利用准备好的材料进行观察、研究。
1、学生观察。师:请大家拿出纸条、铅笔、线,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比纸条、比铅笔、比线)
2、同桌交流。师:你能把自己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吗?
3、全班同学交流。(纸条有长有短,铅笔也是有长有短,三根线一样长)
师:通过大家的观察、交流发现物品有长有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短”怎样才能正确比较物体的长短呢?今天请大家自己来研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自主**。
1)、利用材料,自主**。师:请各个小组用准备好的纸条、铅笔、线,**如何正确比较物品的长短。
具体要求:你是如何比较出纸条的长短的?演示给组内的同学看,并说一说理由。
你是如何比较出铅笔的长短的?演示给组内的同学看,并说一说理由。
你是如何比较出线的长短的?演示给组内的同学看,并说一说理由。
1)学生操作、**、交流。
2)汇报**的结果。(比较长短时,必须按一个标准:把一端对齐,再看另一端,另一端长的长,另一端短的短,另一端重合的一样长。)
2、动动手,动动脑。
1)摆一摆。如图:哪条最长?哪条最短?(投影出示三条长短不同的线)
师:你能用你的线解决上面的问题吗?试试看。(学生操作)
2)绕一绕。师:用你自己准备的三根一样长的绳子绕同一去铅笔,第一次绕两圈,依次增加绕的圈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操作,然后体验到:绕的圈数越多,剩下的绳子越短,也就是说绕的圈数越多,用掉的绳子越长。)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四、教学反思。
学生在这节课中通过动手操作、比较、讨论、交流,探索出了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在这节课中我尽量让学生自己能动手的就自己动手,自己能总结的就自己总结,学生在这种**式的学习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第四课时轻重。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活动、获得对轻重的感性体验。
2、学生通过掂一掂的实践活动,学会比较轻重的方法。
3、在参与数学活动中,发现生活中处处是有趣的数学,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准备。1、课本、铅笔盒、一个梨、一个苹果、自制的简易天平。
2、教学挂图。
设计思路。轻重”是本单元的难点,孩子对轻重的区别往往是建立在大小的基础上的。因此,在设计本课时,可以从学生在幼儿园里所熟悉的玩跷跷板引入,以有趣的活动为主,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在与同学的合作交流中发慌自己的语言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在幼儿园里玩过跷跷板吗?好玩吗?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
和大家一样玩得可开心了,咱们一块去看看吧!
二、新课讲授。
1、说一说。(出示课本插图一。)
1)同桌说。
师:请看看图上有什么?在干什么?
2)、指名说。师:谁能说说小熊和小猴在玩什么?小熊和小猴谁轻谁重?你是怎样发现的?(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3)、比一比。谁能说出两个物体谁轻谁重?看谁说得好。(学生发言)
2、掂一掂。
1)、自己掂一掂。
师:请每位同学掂一掂自己的课本和铅笔盒,哪个轻?哪个重?
学生活动,体验轻重。)
2)、相互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是自己的课本重呢,不是铅笔盒重呢?
3)、交流汇报。你认为哪个轻巧哪个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3、称一称。
1)出示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师:请你猜一猜谁轻谁重?
2)掂一掂。用双手掂一掂苹果和梨,谁轻谁重?(难以分辨)
3)想办法。用掂一掂的方法不是不能分清谁轻谁重时,该怎么办呢?想想看。(学生讨论办法。)
4)汇报交流。(用秤来帮我们分清认轻谁重。)
师: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比较轻重的工具就是“秤”。秤有许多种,如“杆秤、台秤、磅秤、天平等我们经常用到天平,我们请天平来帮忙吧!
5)解决问题。教师用天平演示,学生观察。
6)操作、验证。请每个小组用自己制作的简易天平称一称梨和苹果,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尝试。)
现在你能说说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吗?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如何比较物体的轻重?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
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1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1.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水的来之不易,我让学生先了解沙洲坝的地理环境,出示童谣 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没水洗手帕 让学生大声朗读,想象沙洲坝人民缺水的生活是多么不方便,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缺水带来的烦恼,使孩子们切实体会到沙洲坝人民生活的不容易。2...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反思语文
第二单元反思。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 灌输式 的教学,而是充满活力的 不断生成的 开放式的教学。怎么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呢?从 识字2 这一课的教学可以看到,我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主动质疑,学会质疑,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学反思
第二单元 加与减 一 教学反思。本单元教材是在一年级上册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我在教学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