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发布 2023-04-04 04:19:28 阅读 7053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本校一周前“慈善一日捐”活动的**,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体验,引发学习兴趣。

二、人民币的初步认识。

(一)、小明也是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募捐前一天,他拿出了储蓄罐,想数一数自己攒了多少钱。

(放录像:小明倒出储蓄罐里的钱,拿出一元硬币,说:咦!这是多少钱?)

(二)、认识1元。

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的?

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

(三、初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四)、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1、师:这些人民币就这样放在桌上有点乱,怎么办?我们把这些人民币分类整理,好吗?

2、小组活动。

3、汇报分类情况。

教师相机介绍: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提问: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

三、人民币的兑换、进率。

(一)情境设置:

(放录像)小明:谢谢大家帮我认识了人民币,我想把这些人民币都捐出去。可是,把这么多零钱带到学校很不方便,怎么办呢?

(二)生分角色活动。

(三)师生表演。

在表演中引出1元=10角。

情境的设置,既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兑换的意义,又能使学生在分角色活动中对元、角、分的进率有了初步认识。师生表演更是把这一活动推进了高潮,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率。

四、实践活动。

评课记录。4月20日学校对一年级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我听了林老师上的数学课《认识人民币》,该课教学中“认币---换币---付钱”的线索清晰,较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编排的意图,由以往的“只重视认识”转向“有认识,重使用”;同时注意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采用两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19、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这一节课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设置情境,通过分类活动、换钱活动、购物游戏三个实践活动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体会到人民币的功能,同时渗透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本节课以下几方面体现较好:

答:说明米饭不是甜的,但米饭含有淀粉,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1、情境教学使整节课环环相扣。

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也一再强调数学的素材要**于学生的生活,然后重新回到生活,应用于生活。本节课的情境来自学生一周前刚亲身经历过的“慈善一日捐”活动,以“小明”在这一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主线,把整节课编成了一个故事,把知识穿成了串,溶于故事中。学生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

看得专心、听得仔细、做得投入、合作得愉快。真正体现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极大地调动思维的活动。

13、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10、生物学家列文虎克于2024年出生在荷兰,他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他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2、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答: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如果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便发生日食。 教师变“教”为“导”,整个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组织者。

教学过程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课堂上大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践、交流、讨论等多样化的形式中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将新知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网络,不仅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运动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两点:

17、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1、人们把放大镜叫作凸透镜(边沿薄、中间厚、透明),它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小组活动时,学生聚在一起,三三两两地你问我答,学习氛围非常浓厚。教师穿梭在孩子中间,非常满意,觉得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新理念运用得比较成功。但随着课时的延续,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孩子对被遮住数字的人民币辨认有困难。

原因可能是在小组活动中,大部分学生只是根据人民币上的文字、数字读出它的面值,没有认真观察人民币的颜色、图案、大小等因素,而教师没有及时给予点拨。可见,合作学习不是放任自流,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有时要做必要的点拨,以保障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答:可以,馒头中也含有淀粉,淀粉在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2、关于教学内容。

17、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有一定的直接经验。这节课中,一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如果教师在课前能对各个层面的学生知识起点进行充分的调查,不拘泥于教材和教参,也许还可以把这节课的内容拓宽一些,上得有深度一些,更有数学味一些。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本校一周前 慈善一日捐 活动的 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体验,引发学习兴趣。二 人民币的初步认识。一 小明也是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募捐前一天,他拿出了储蓄罐,想数一数自己攒了多少钱。放录像 小明倒出储蓄罐里的钱,拿出一元硬币,说 咦!这是多少钱?二 认识1元。这...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一年级下册数学 认识人民币 评课稿。许建霞 2014.3.19 生活情境是数学内容的载体,是情感的诱因,是数学活动的平台。今天我听了一年级数学教师魏霞老师的课,感触颇深。魏霞老师在 认识人民币 一课中较好地诠释了这一标准,创设出一个和谐 互动的生活课堂。一 童话故事的创设,和谐的课堂。兴趣是学生学习...

一年级《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一年级 认识人民币 评课稿。一 亮点。1.注重对学生品德的教育。在教学中,张忠华老师借助认识人民币,引导学生要爱护人民币,养成节约用钱 合理安排零花钱的好习惯,让学生从小做起,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2.注重小组 同位之间的交流合作。在教学中,张老师选取两次学生合作交流的形式,一是在认识每种人民币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