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
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国家朝代发展线索: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并立)→两晋(西晋→东晋) →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识记)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文化遗存:
元谋人(七上p2)(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我国已知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七上p3)(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周口店)
主要特征:⑴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接近,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制造和使用石制工具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⑶使用天然火 ;⑷过群居生活。
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答:火的使用,可以用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还可以用来驱逐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进化。
▲**掌握:p3“北京人头部复原图”
二、(识记)了解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附:半坡、河姆渡过着定居生活,是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决定的。他们都是农耕文化的代表。
▲**掌握:七上p8“半地穴式房屋图”、p9“鱼纹彩陶盆”;补充:“干栏式房屋图”。
三、(识记)了解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炎帝与黄帝(七上p12)——形成华夏族是主体,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1、贡献: 炎帝 :
改造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陶器,开辟市集炎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
黄帝: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发明文字、历法、**;其妻子嫘祖还发明养蚕抽丝技术,号称轩辕氏。 2、战争:炎帝与黄帝──蚩尤。
尧舜禹“禅让”(七上p15):原始社会时期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大禹治水(七上p15)——方法: 筑堤堵水,疏通河道。
学习精神:从其治水方法学习其创新精神,从其三过家门而不入,学习其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在对待自然环境方面,学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古史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七上p16):
古史传说是一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但有一定的历史事实;而史实是客观的、真实的历史。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一、(识记)记住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七上p22)
夏朝的建立(公元前2023年、 大禹 、阳城)——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我国。
从此进入文明时代; 禹传子( 启 ),家天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 夏商西周的更迭:夏(禹)→商(汤)→西周(武王) 二、(识记)了解西周的分封制 (七上p28)
目的:加强对周边的统治原则: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的继承权的宗法制进行分封。
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历史复习提纲
四 识记 知道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的字体。1 甲骨文 七上 46 商朝时刻在龟甲 兽骨上的文字 出土地点 河南安阳 殷墟 意义 记录了商王的活动与商朝的政治 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2 金文 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第五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光合作用的实质 一是物质转变,即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二是能量的转变,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光合作用的意义 光合作用为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提供了食物 和能量 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2.生物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遗传 基因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 生物加环境。生态系统的类型有 森林 草原 荒漠 湿地 湖泊 海洋 城市 农田等。3.生物的特征 应激性 生长和繁殖 新陈代谢等。应激性 遇到外界刺激时作出规律性反应。生长 体形增大 体重增加 繁殖 产生后代。新陈代谢 需要营养...